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预防 > 529世界肠道健康日肠久之计
529世界肠道健康日肠久之计
著名《细胞(cell)》期刊曾刊登过肠道好,人就不容易生病的调查研究,肠道不仅仅具有消化功能,它的健康程度也决定了人的免疫力。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目的是唤起民众对于肠道状况的 世界肠道健康日
调查显示,公众肠道健康问题突出,约9成出现过腹泻、腹胀、便秘等肠道问题,6成受访者却对自身的肠道健康重视度不足,同时逾6成公众对肠道微生物重要性的认知也存在不足,因此,公众对肠道健康及肠道微生物环境的重要性认知亟待提高。5.29作为世界肠道健康日已有57年历史,每年的世界肠道健康日会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肠胃病学主题面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
年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组织(WGO)创始人HenryCohen博士提出将这一天作为世界肠道健康日
年5月29日WGO的研究人员与世界各地的胃肠道学者齐聚一堂,举行了第一次肠道健康研讨会。
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召开的第五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由养乐多将世界肠道健康日这个概念引入中国。
年,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联合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全民肠道健康认知促进计划,培训肠道科普志愿者逾人次。在10个城市的14医院推行了医护关爱行动,获得专业纸媒、大众纸媒、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体的报道与推广。
年世界肠道日主题:从全球视角分析胃灼热的防治。华尔街日报报道,根据国际功能性胃肠病基金会的调研,在美国,约44%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胃灼热,7%的人天天有胃灼热症状。一项研究认为,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肥胖和老龄化问题,这种症状日益蔓延。
据新华社电,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年12月6日因喉医院接受身体检查。他的医生说,这一症状由烧心、即胃灼热引起。所谓的胃灼热指的是括约肌缺乏弹性,无法紧闭,导致食物逆流回食道或口中,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很多人的胃灼热并不是由于胃酸返流引起的。不过目前,连胃肠病专家通常也很难解释这种毛病到底怎么发生的,还有如何解决它。
所谓的胃灼热指的是括约肌缺乏弹性,无法紧闭,导致食物逆流回食道或口中,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很多人的胃灼热并不是由于胃酸返流引起的。不过目前,连胃肠病专家通常也很难解释这种毛病到底怎么发生的,还有如何解决它。
食物与大小肠:
小肠:
包含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
大量的消化作用和几乎全部消化产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肠内进行的。
大肠:
盲肠(包括阑尾)、升结肠、结肠右曲、横结肠、结肠左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大肠主要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肠道:最大的消化器官
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包括小肠、大肠两部分。它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的长度大约为9米,约是身高的四倍。
食物经过口腔和胃之后,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进入肠腔内。这些消化液使食糜变成乳状,再经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食物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3~8小时,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小肠黏膜上的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毛细胞游离面上的~根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倍,达到平方米左右,巨大吸收面积提高了吸收效率。接下来,食物残渣、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等借助小肠的蠕动被推入大肠。大肠的作用主要是吸收水分并暂时储存废物。在大肠中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如纤维素等与水混合成粪便,经由肛门排出体外。
肠道中的细菌
人体选择性的让某些微生物定植于肠道,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完善和影响、参与人体的多数代谢功能。人体肠道内有益菌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超过99%都是细菌,存活着数量大约有兆个,有30个属,~多种。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主要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对全身而言,充足的、有活力的有益菌通过抑制各种有害菌,减少了体内毒素的生成,减轻了肝脏解毒负担。日本著名微生物学家光冈知足的专著《把衰老制止在肠道中》,强调了机体衰老同肠道衰败的关系。可以说,肠道中有益菌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有害菌,数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比如幽门螺杆菌同许多胃及十二指肠疾病都有关。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所以中性菌又称为条件致病菌代表菌群。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中性菌,在有益菌数量正常的情况下,对人体并不致病,但是当有益菌数量减少的时候,肠道失去有益菌的屏障保护,有害菌就会攻击肠道,肠道通透性增加,中性菌就会随着有害菌进入血液,演变成致病菌,攻击人体器官。
肠道养护
1.深呼吸:当交感神经过度活跃,造成呼吸变浅,肠道也就跟着紧张,常有粪便变硬或拉肚子的症状。腹式呼吸能活化副交感神经,让身体放松,促进肠道蠕动。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与胸前,全身肌肉放松,吸入、胸部不动,吐出,收紧腹部,胸部保持最小幅度。
2.按摩腹部:肠道按摩也可以纾缓小肠的紧张状态,帮助恢复肠道的正常运作。以肚脐为中心,约3~4指宽处,用手掌肚顺时针方向,不必过度用力按压,配合呼吸更好。
3.吃饭时保持心情舒畅:放松地和同事、朋友相聚,不疾不徐享受食物的色香味,就能透过感官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消化顺畅。吃的时候一定要有愉悦的心情,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指责孩子功课不好等等,不利于孩子消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肠道问题。
4.细嚼慢咽:从小父母就教我们,细嚼慢咽让唾液分泌,混合食物再下肚,才不会带给肠胃负担。其实,咀嚼也是给肠胃一个讯号,通知即将有食物要往下了。吃一顿饭的时间应该在一刻钟到20分钟。将食物充分的咀嚼并使它们跟唾液酶充分混合,过好消化的第一关。
5.合理运动:肠道的运动功能的增加是保证肠道功能的重要部分,不运动的人肌力衰退,肠道蠕动减弱,连横结肠都下垂,整个肠道有气无力,推不动便便。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但是运动切勿盲目。在剧烈运动下,身体消耗的能量会增加,这样会造成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过量运动会使交感神经会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迷走神经会受到影响,这样对胃肠道的健康是不利的。
1.饭后立即睡觉:吃过饭之后,饭都在胃里的时候马上睡觉就不合适。因为这时,平躺很容易导致胃液和食物向食管的反流。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食管并不像胃一样有很完整的抗酸的功能,这样容易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严重一些的还会引起咽炎,久而久之,这些不良习惯就可能会让食管粘膜细胞增生,某一天如果这些增生的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这些过度增生的细胞就可能发展为肿瘤。
2.食用过多红肉:最近有个新闻,一名女子爱吃牛肉面,平均两天吃一次,不到30岁,婚前检查已经发现大肠癌第二期。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共同出版的防癌建议指出,红肉和加工肉品是大肠癌的强力危险因子,每周红肉的摄取上限应在克以下。
3.爱吃甜食,不知节制: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证实,蛋糕、饼干、含糖饮料和肠癌有关。此研究将同一地区的0名肠癌患者与普通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饮食状况,得到一份高达项的饮食清单。发现爱吃蛋糕、饼干、含糖饮料等。
益生菌产品对肠道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益生菌研究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深入,益生菌不仅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通过消化道发挥作用,还可以外用于泌尿系统和皮肤。
至9年,益生菌食品就已占有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的65%。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抑菌喷剂等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如饮食、药物、压力等等,而摄入益生菌是恢复肠道平衡、降低胃肠道紊乱程度、改善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感染风险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急性辐射肠炎的试验中,摄入活性益生菌的小鼠体内毒素水平和细菌感染程度都得到显著改善。
市面上的益生菌乳饮料广受欢迎。人体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摄入富铁益生菌乳饮料的儿童表现出较高的血红细胞水平,且铁摄入与血红蛋白有正相关性。
压力过大会引起亚健康,许多人曾有过都有在巨大压力下学习工作的经历,除了通过运动等方式以外,补充益生菌也是解压的好选择。研究表明,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可以显著增加学校考试学生的淋巴细胞数,也可以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增强母体的怀孕适应性,减少流产的危险。
其实,益生菌只有活着到达肠道才能发挥功效,而从口腔到大肠的长途跋涉中,并不是所有的菌群都能经过严酷的考验,特别是胃酸和胆碱这两关。由于人体胃液的PH值很低,大约为2,这即抵挡了外来有害菌进入肠道,但同时可能也阻止了一些有益的乳酸菌进入肠道,所以耐酸碱的菌坚强成为衡量乳酸菌活着到达肠道的首要标准。
尽管益生菌这一概念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但对益生菌的科学研究仍处在幼年期。免疫功能不好的患者建议使用益生菌前,先和医生讨论后再决定。
春夏换季的肠道保养
春夏之交气温多变,忽冷忽热,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消化系统等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功能失调,表现出倦怠、易困乏力、食欲不好等症状。潮湿的梅雨季节使细菌、病毒易生长繁殖。气温的升高也增加了食物变质的可能性。这些容易引发肠道疾病。
在这个季节中,本身就有肠道病变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医生会在随访时根据季节变化对患者的用药做调整。气候变化的冷暖问题是非常敏感的,因为肠道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这时不要以别人为标准,脱衣服脱得太早,要尽可能的避免因气候变化对自身造成的影响。例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季节转换时也容易造成功能性问题。比如炎症性肠病近期就比较多发。这时某些蔬菜类食物会特别丰富,比方说笋。某些人觉得这个季节的笋非常新鲜,想要多吃一点,这就容易引起肠胃不适。一些质地坚硬的饮食和一些容易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的食品,在食用时要谨慎。多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之类的食物,并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时兴排毒冲剂并不靠谱
其实不止是排毒清肠冲剂,绝大多数市场上、广告中宣传的清肠类保健品大多含有强排毒类中药。比如大黄、芦荟、决明子、番泻叶等常常是作为此类保健品的主要原料,而这些中药都属于蒽醌类,主要作用是刺激结肠蠕动,从而促进人体排便。虽然这类中药泻下攻积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是,这类药物长期服用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即药物依赖,导致继发性便秘,而且在短期内很难治愈。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研究者们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已经发现,长期服用蒽醌类通便药物,容易导致结肠黏膜出现暗褐色和黑棕色的色素沉着,即结肠黑变。
时下还有不少人热衷于洗肠。洗肠其实是一种治疗手段,并没有所谓的美容、排毒、减肥等功效。如果违规操作,不仅可能破坏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甚至会造成患者肠穿孔及发生逆向感染的可能。所以,如果必须要洗肠,也应该由专业医务人员操作,商业盈利目的的宣传往往有虚假、夸大的成分,而且一些美容院也缺乏专业的行医资质。
解决肠道毒素问题的方法
一般来说,三日没有正常的大便排除即可称之为便秘,而便秘会使得大便中的水分及有害气体被肠腔再一次重复吸收,即使肝脏对这些有害物质可再做一次解毒,但也无形中加重肝脏负荷,进而影响到了肝脏排毒的功能和效率。白领由于每天的工作都要与电脑打交道,经常在电脑桌前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再加上不爱运动,就开始出现了便秘症状。有些人会服用了某种排毒清肠冲剂,一开始效果还不错,每天排泄都十分顺畅,整个人顿时也感觉神清气爽了不少。可是服食了大半年下来,原本有效的冲剂似乎功力也在一点点减退。只要停用该药一天就会出现便秘症状,继续服用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再次停用就会出现更为严重的便秘症状。
正常的大便:如同香蕉一样,落水之后应该半浮沉于水中。大便的表面有层黏膜。由于含有一些胆汁的成分,所以大便会呈现黄色,愈接近黄褐色愈好。硬度适中。
黑色:一般是消化道比较靠上的部位有出血的现象。另外,出血位置比较低,时间比较长也会使大便呈现黑色。
发白:白色里面有淡淡的绿色,而正常的黄色没有了,那么说明你的胆汁排泄有问题,这代表着肝病或者胆道疾病。大便里有油脂:如果排便后出现一层油,那么可能提示你的胰腺有问题了,即胰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降低。
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这往往是因为消化道运动的速度过快,食物没有跟消化酶充分的混合,小肠也没能对食物充分吸收。这提示你消化吸收的功能有障碍。
鲜红色大便:一般提示下消化道的问题,比如说大肠里有一些出血的病变,最常见的是肿瘤引起的出血,肠道里的溃疡等也会引发鲜红的血便。如果出现血便就一定要注意,首先要排除是否有肿瘤。尤其是老年人应当特别注意。
腹泻:一般而言大便次数每天超过三次,且过于稀薄就可能是腹泻。严重的腹泻容易造成人体的脱水,神经系统的变化等等。中毒性肠炎,像中毒性痢疾甚至会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