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观一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观一
安徽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ltjzw.com/m/
01
这是一篇讲课内容稿,总结成文。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胃肠功能紊乱的患儿,表现症状多样,看诊经历复杂,总的来说,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看病,会比较头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询问患者的就诊经历,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有多次就诊、转诊,多专科会诊的记录。这说明一次治疗、或是一个专科能够解决他们所有问题的概率,不算高。
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
笼统的说,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以外的,其他原因诱发的胃肠功能障碍,都算在范畴内。
这个范围很广泛。有人一紧张就想拉肚子,往厕所跑;有人一吃饭店的菜就腹痛腹泻;有人一受凉吹风就胃胀胃疼…都算是胃肠功能紊乱。
为什么治疗的效果不够好?
我觉得,和目前主流医学,对胃肠道疾病研究的精细化、微观化、亚专科化有关系。
这导致了我们对单一部位的症状和病理机制,认识加深,也同时造成了挂一漏万的情况。
由于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复杂,患者是需要在多个科室间进行诊疗的,这不利于主诊医生对大局观的掌握。
中医对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则走了另外一条路径:整体化、抽象化、模型化。
落实到具体面,即强调了人体能量的平衡性(整体化);关联症状间的特异性(抽象化);胃肠运动和功能的协同性(模型化)。
下面,由几个典型的临床病例,来展开阐述,康康中医对胃肠功能紊乱的诊疗思路,是怎样的。
02
“男,5岁,第一次外感病发热后,平均20天即发热一次,每次约1周控制症状。同时出现积食、厌食、消瘦、腹胀、大便节律紊乱、便质异常(便溏、恶臭、夹杂不消化食物)、夜寐不安(多汗、磨牙、频繁翻动)。
”STEP1
接诊后第一步,完善问诊信息。搞清楚诱发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
既然短时间内多次发病,那么,每次病愈后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
家长的回答是:退烧后,孩子虚弱,体重减轻,在饮食上,着重加强营养,摄入了充足的高蛋白食物,尤其是肉类;为了提高孩子食欲,烹饪方式为红烧或油炸类为多,并放宽了对零食的控制。
孩子情绪不佳,容易烦躁,为了安抚,组织了外出游玩,孩子很开心。
STEP2
由此,确认了孩子反复发作的原因:“食复”?“劳复”。
STEP3
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
近期:减食+清淡饮食+易消化食物+细嚼慢咽;病愈后严格控制户外活动量和运动的强度,防风保暖,减少户外出汗量;
远期:保持低强度运动处方,逐步上调;维系规范的健康饮食和进食习惯。
STEP4
短期针对不同症状进行干预:随证使用健胃消食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生脉饮口服液、健脾八珍糕、乌梅汤等中成药或食疗方。
STEP5
干预后,随诊反馈:频繁发热伴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消失。
03
复盘这则病案,主要是由“食复”和“劳复”诱发了胃肠道功能紊乱。
中医对人体能量的认识,大家可以在前面的“形气神”系列中,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我们可以把人的正能量,简称为“气”,而人的生理、病理活动对能量的应用和消耗,简称为“气化”活动。
“气”总是有限而珍贵的,“气化”活动的具体形式,则根据人体器官和生理作用的不同,各有特色。
胃肠道自身的运动需要气,分解食物需要气,吸收和分配养分需要气。同样,人体抵御外界环境变化需要气、免疫致病物质的侵袭需要气,维持体温需要气,保持劳作活动需要气。
当大病初愈,正气不足的时候,如果有大量食物需要分解吸收,有大强度的活动需要维持,气就捉襟见肘,愈发不足。正气不足,身体各项机能都会打折扣,甚至出现病态。
这个时候,“食复”和“劳复”,就出现了。
所以,中医主张“养病”,从计算“气”的角度来看,是主张大病初愈的时候,维持一段时间的低功耗状态生活,以利于“正气”的积蓄。
恢复常态的人,如果采取适当强度的训练,循序渐进,可以通过增加进食,增强代谢来提高人体对能量的吞吐率,从而强化各方面的功能。但是,如果过量训练,就会入不敷出,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是我们平时运动健身时,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