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预防 > 走进临床13期丨MRSA感染的防控
走进临床13期丨MRSA感染的防控
作者:Maybreeze
审稿:李春辉(医院)、阎颖(医院)
据说,感控专职人员要经常下临床?但有时候,是不是也有些许小为难?除了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我们还能怎样帮助临床?我们推行的感控措施,除了面,有没有点?或许,您也曾遥想过如果能更有针对性的在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贯穿感控措施就好了可再想一想,又觉得困难重重。例如:感控如何走进临床?哪些环节需要监控?如何参与?那么,请看《走进临床》——由SIFIC团队为你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感控全流程追踪监测方案,自年8月25日开始,每周一期,带上您,与我们一起“走进临床”!
病例-简介
关于MRSA感染
该患者诊断为MRSA脓毒血症,考虑其来源为肠道可能性大,依据有:1、近期(2周内)有胃肠道手术(胃癌手术)史;2、有腹泻表现,3、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均MRSA阳性,4、排除原发病为腹泻或合并腹泻者(如感染性肠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伤寒、急性中毒、药物性腹泻、慢性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等)。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自然宿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胃肠道中的数量较少,其含量占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10%左右,但生长和繁殖受限于肠道其他菌群,极少发生肠炎。只有其他肠道菌群被抑制后,才有机会大量繁殖。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前肠蠕动消失或明显减少,此时长期或联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肠道正常菌群的改变而破坏了原肠道菌群相互遏制的机制,致病菌迅速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更容易发生伪膜性肠炎。国内胃肠道术后常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PPI)。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制酸可使胃内PH值升高,由于缺少胃酸的抑菌作用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而相邻空场内的细菌有机会移行入胃,导致胃肠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发病的因素中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根本原因,而抗生素及PPI滥用可能是诱发或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所以强调不能滥用抗生素及PPI的同时,更应重视术前患者是否已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这对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有重要意义,调整原有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后择期手术是预防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发生的重中之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的临床表现上,除了高热并水样腹泻,大便收集可见灰黄色絮状或膜状漂浮物(大量肠黏膜坏死脱落所致),很快出现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较有特点外,其他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并无特征性。与艰难梭菌导致的伪膜性肠炎不同,MRSA肠炎的发生率虽不高,但起病重,进展迅速。胃肠吻合术后因肠内大量渗出,肠腔压力大,因此术后胃肠道瘘发生率高,且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早,患者死亡率较高。MRSA患者的病情发展快,一旦出现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则治疗效果差,所以尽早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使用万古霉素等的作用在于杀灭MRSA,减少其数量,使得肠道菌群有机会重新恢复正常。患者高热、休克等症状有所好转时,可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肠道益生菌以促使肠道菌群恢复正常,从而进一步抑制MRSA,同时可降低MRSA肠炎的复发率。虽然该病患者腹泻严重,但不能盲目给予止泻药治疗。因为止泻可使大量外毒素不能及时经肠道排出体外而进入血循环,促使感染性休克及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及加重。在加强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蛋白血症等)下应保持肠内容物顺利排出,这对治疗及预后有益。总之,早期发现,尽早施行针对性治疗以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除了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外,调整原有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后择期手术是预防术后MRSA肠炎发生的重中之重。关于MRSA监测
MRSA为多重耐药菌,其监测包括发现新出现的病原菌、监测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趋势以及评价其干预措施的有效性。1、MRSA监测目标人群和监测内容某些人群如透析患者、长期护理院居住者和重症监护室患者是MRSA感染和定植的高危人群;监测特定人群MRSA感染或定植;监测活动的时间周期可随监测者的需求和活动的范围而变化,但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以及足够的例数进行有效分析。监测活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