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预防 > 专家笔谈儿童肠道益生菌的应用

专家笔谈儿童肠道益生菌的应用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72326.html

武庆斌教授

医院

10./zgetbjzz-26-08-01

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以及演替至2~3岁,其成熟度接近成年人水平,与此同步的是免疫系统也随着逐渐成熟。

肠道菌群通过3个方面发挥对健康有益的作用:

1)合成作用,合成维生素/辅酶因子、生物活性信号分子如胺类和多聚合物等;

2)分解代谢/生物转化,对摄入不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多糖或纤维素以及药物等物质进行分解代谢或生物转化;

3)宿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微生物群和宿主之间的信息交流,触发宿主肠上皮细胞功能改变以及免疫系统改变[1,2]。

肠道菌群是维护宿主内外环境稳态的调控平台,对宿主的健康和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3]。但是,婴幼儿期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极其脆弱,众多因素可导致菌群紊乱或失调,如分娩方式、早产、产科技术、喂养方式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疾病、过敏以及抗生素使用等。因此,及时合理补充益生菌制剂,恢复正常肠道菌群结构或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临床意义。

1

益生菌及其作用机制

年FAO/WHO工作小组把益生菌定义为:给予足够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年修订为:当给予足够数量、活的微生物时,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4]。特别强调:每一种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不能由此推测其他益生菌具有相同作用,须证明该菌株对宿主健康的有效性;证明某一菌株对宿主健康有益作用不能等同于所有益生菌的特殊作用机制有关联。益生菌是经过驯化,可以通过发酵大量生产的细菌,不同于宿主乳汁、口腔和肠道等体内固有的有益菌,这些细菌仅存在个体中,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到,与益生菌是完全不同的名词和概念。益生菌这一定义被国际益生菌和益生菌科学协会(ISAPP)、食品科技协会(IFT)、世界胃肠病组织(WGO)以及欧洲食品安全局所认可。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方法发酵酸奶制品以及其他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不具备益生菌作用,特殊添加益生菌发酵制品除外[5]。

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如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肠球菌以及布拉氏酵母菌等。近些年,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干预应用研究,证实益生菌对人体有益作用的机制主要是体现在4个方面[6]:

1)干扰病原菌定植,在肠腔和粘液层黏附繁殖,与病原体竞争营养素、产生小分子有机酸(SCFA)和细菌素拮抗病原体;

2)增强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与肠上皮细胞结合,产生黏液素、IgA和防御素;

3)免疫调节,作用于肠M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潘氏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调控Th2和Treg的应答;

4)通过分泌产生免疫系统信号和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色氨酸、血清素和儿茶酚胺等,通过肠-脑轴影响机体其他脏器和器官。

因而,在益生菌菌属水平主要作用是:合成维生素、拮抗病原菌、增强肠功能屏障和参与胆汁酸代谢等。在益生菌菌株水平体现在: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作用和分泌特异性生物活性分子等[7]。益生菌菌株粘附在肠道的黏液层和肠上皮细胞后,进行繁殖和代谢而发挥作用。影响益生菌定植的因素较多,如宿主基因因素、肠道表型差异性、环境因素、饮食因素[8]。因此,益生菌的长期定植是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yf/11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