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蜜蜂大肚病可能源于菌群失调,补充乳酸菌或

蜜蜂大肚病可能源于菌群失调,补充乳酸菌或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摘要:蜜蜂大肚病会引起蜂群的大面积死亡,造成巨大损失,通过无菌操作采集患大肚病的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肠道,LB培养基分离培养致病菌,采用形态分析、生理生化检测、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人工攻毒试验对致病菌进行鉴定;应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致病菌耐药性;采用琼脂孔扩散法研究从健康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肠道中自主分离的瑞士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从患大肚病的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肠道中共分离得到12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12株菌株均为黄杆菌;12株黄杆菌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生霉素耐药,对阿莫西林敏感;饲喂黄杆菌KMD1和LPD2的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腹部有明显膨胀,在饲喂6d后对照组蜜蜂死亡率为25%,饲喂黄杆菌KMD1组蜜蜂死亡率为81%,饲喂黄杆菌LPD2组蜜蜂死亡率为73%;瑞士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均能显著抑制黄杆菌KMD1和LPD2增殖。

鉴定出东方蜜蜂大肚病的致病菌为黄杆菌,东方蜜蜂肠道源乳酸菌对黄杆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试验结果对采用微生物制剂防治东方蜜蜂大肚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蜜蜂是一种常见的有益昆虫,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作为一种高度社会性昆虫,其传染性疾病产生会呈现爆发性发生和混合性发生的特点,一旦发病会表现出流行速度快、发病区域广、致病率高的特点,对蜂群威胁极大。

蜜蜂大肚子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蜜蜂疾病,在几周内可蔓延到全群,患病严重的蜂群,死蜂会堆积满整个箱底。该病不分时节均可发生,由于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蜜蜂不能出巢,无法排泄飞翔,导致其后肠积粪膨胀,加上粉蜜源断绝,仅靠人工饲养,营养往往不足,抵抗力减弱,则会易患此病,患病蜜蜂往往行动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较严重者会完全丧失飞行能力,在麻痹中死亡。

该病在蜂群中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个蜂群的健康,还对蜂群的研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该研究主要针对引起蜜蜂大肚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该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云南农业大学研究从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肠道中分离出了蜜蜂大肚病的致病菌,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攻毒试验,鉴定其为黄杆菌科黄杆菌属菌株。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测定了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确定了12株黄杆菌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生霉素基本耐药,对阿莫西林敏感。因此,在治疗蜜蜂大肚病的过程中,可以适量使用阿莫西林。

由于不同宿主、不同地域、不同分离菌株间的药物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差异,亦可能是由于抗生素滥用致使细菌具有了耐药机制,亦或是长期使用小剂量抗生素,不仅未达到杀菌目的,反而逐步诱发了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在规模化蜜蜂养殖过程中,对于治疗蜜蜂疾病,一定要做到查明病因,科学化、合理化地使用抗生素,同时在药物的使用上也须做到联合使用、交叉使用的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也可以避免细菌长期与一种药物接触,产生耐药机制。

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其在抑制肠道致病菌的方面已有了广泛研究,乳酸菌能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具有抑菌作用,且其还可以通过与致病菌竞争肠上皮细胞黏附位点,达到抑制致病菌的作用。研究采用从健康东方蜜蜂肠道内分离出的2株乳酸菌(瑞士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首次研究了其对蜜蜂大肚病致病菌黄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这2株乳酸菌均具有显著抗菌活性,为采用微生物制剂防治蜜蜂疾病、降低抗生素依赖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年第7期

汪思凡曹振辉潘洪彬叶朋飞殷桦娟林秋叶云南农业大学)

精彩回顾

●“蜂业科技”征稿启事!!

●蜂产品防手足皲裂有特效!!

●如何做好蜂产品的市场营销?

●百合黄芩蜂蜜饮治老人流鼻血!

●蜂群早育王!

●蜂国依然!!

●十二月全国蜂群买卖信息发布平台!(中旬)

●十一月全国蜂产品供应信息留言平台!

●书讯

《蜂疗基础教程》,学习中医蜂疗的必备教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zs/11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