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菌群影响繁殖能力Cell子刊报道重要研究
菌群影响繁殖能力Cell子刊报道重要研究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今天是第期日报。
Cell子刊:菌群如何增强宿主繁殖力?CellReports[IF:8.]
①去除菌群会导致果蝇整体和卵巢的线粒体活性和ATP水平降低,抑制卵子发生;②在有菌果蝇中敲低卵泡细胞的线粒体功能,也会相似地抑制卵子发生;③代谢组学分析显示,无菌果蝇的氧化磷酸化、线粒体辅酶FAD及其前体核黄素的水平均下降,而由FAD依赖性酶降解的代谢物积累;④重新定植菌群或补充核黄素,可恢复无菌果蝇的线粒体功能、ATP水平和卵子发生;⑤菌群通过提供线粒体辅酶的代谢前体,形成菌群-线粒体轴,调节宿主能量和繁殖力。
SystemicRegulationofHostEnergyandOogenesisbyMicrobiome-DerivedMitochondrialCoenzymes01-05,doi:10./j.celrep..
肠道菌群可促进宿主的卵子发生和繁殖力,但背后的机制仍需深入揭示。CellReports近期发表一项研究表明,菌群可通过产生线粒体辅酶的代谢前体(比如核黄素),来系统性地调控宿主能量水平和卵子发生。(
mildbreeze)Cell子刊:分析IgA-菌群互作,揭示独特的IBD相关细菌CellHostandMicrobe[IF:15.]
①用IgA-SEQ方法,在一个炎症性肠病(IBD)队列中分析肠道菌群的IgA包被模式,鉴定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细菌;②相较于健康人,IBD患者中有43个细菌类群的IgA包被水平升高;③其中包括8个相对丰度与健康人相似的类群,提示相较于分析细菌的相对丰度,IgA-SEQ能鉴定出独特的IBD相关细菌;④接受抗TNFα治疗的患者中,菌群的IgA包被模式发生改变;⑤颤螺菌属的IgA包被水平(而非相对丰度)可预测疾病进展,其包被水平升高与延迟实行切除术相关。
ImmunoglobulinATargetsaUniqueSubsetoftheMicrobiotainInflammatoryBowelDisease-12-31,doi:10./j.chom..12.
炎症性肠病(IBD)是宿主遗传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共同作用结果。此前有研究报道,IBD患者中促炎细菌类群被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高度包被。CellHostandMicrob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名IBD患者和34名健康对照中,研究了菌群的IgA包被模式,揭示了IBD中存在的独特的IgA包被细菌类群,而这些细菌在相对丰度上与健康人没有显著差异,并从中找出了可以预测疾病进展的潜在标志物。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揭示IBD中的免疫-菌群互作规律、寻找新的IBD预防和治疗靶点以及预测标志物,都有参考意义。(
mildbreeze)FMT重建肠道内的IgA-菌群互作GutMicrobes[IF:7.74]
①评估48例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在粪菌移植(FMT)治疗前后的粪便IgA-细菌互作;②FMT前,患者肠道菌群的失调特征以IgA结合的大肠杆菌为主;③FMT后,患者的IgA结合菌群增加,包括多个厚壁菌门物种;④FMT后的IgA-细菌互作不受给药途径(结肠镜或口服粪菌胶囊)的影响,两种方式都能在受体肠道中建立健康的免疫-细菌相互作用;⑤FMT受体的菌群的IgA靶向模式与供体相似,提示细菌的内在特性驱动了人肠道中的IgA-菌群互作。
ChangesinIgA-targetedmicrobiotafollowingfecaltransplantationforrecurrentClostridioidesdifficileinfection-12-31,doi:10./..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促进黏膜稳态。IgA与细菌的互作在炎症性疾病中发生改变,细菌、宿主和环境因素怎样影响IgA-菌群互作尚不清楚。GutMicrobes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粪菌移植(FMT)能在很大程度上重塑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患者肠道中的IgA-菌群互作模式,使之趋向于健康粪便供体。相关发现有助于理解FMT治疗rCDI等疾病的机制,以及IgA-菌群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规律。(
mildbreeze)王明帮等:肠道IgA+菌群毒力因子基因,助力自闭症早期诊断ComputationalandStructuralBiotechnologyJournal[IF:6.]
①纳入43名ASD患儿及31名正常儿童,对VFGM基因进行对比分析;②ASD患儿的VFGM基因多样性显著升高,且与肠道Ig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③VFGM基因组成与ASD相关,17个VFGM基因在ASD患儿中富集,而7个VFGM基因在ASD患儿中减少;④在上述24个差异化表达的VFGM基因中,B型链球菌(GBS)基因比例最高;⑤结合肠道IgA水平、VFGM基因多样性及GBS基因丰度开发的机器学习算法,可准确区分ASD患儿及正常儿童。
Virulencefactor-relatedgutmicrobiotagenesandimmunoglobulinAlevelsasnovelmarkersformachinelearning-basedclassificationofautismspectrumdisorder-12-29,doi:10./j.csbj..12.
前期研究发现,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肠道IgA水平显著升高,且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医院王明帮、周医院ZhaoqingYin与团队,在ComputationalandStructuralBiotechnology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ASD患儿与正常儿童的毒力因子相关肠道菌群(VFGM)基因的组成及多样性有显著差异,结合VFGM基因多样性、肠道IgA水平及特定VFGM基因的丰度开发机器学习算法,可准确区分ASD患儿及正常儿童。(
szx)Nature子刊:两种乳杆菌或能改善“吃出来”的糖尿病NatureCommunications[IF:12.]
①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跨界网络分析)建模西式饮食(WD)下的宿主-微生物组互作,鉴定出若干种对小鼠宿主糖脂代谢有潜在益处或害处的肠道细菌;②在肥胖人群中也存在上述细菌-代谢关联性;③给WD小鼠补充这几种细菌,虽未显著改变菌群,但能通过不同的宿主途径影响宿主代谢;④其中,两种乳杆菌(约氏、格氏)能提高血液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从而改善肝脏的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减少肝脏脂质、改善系统性的糖代谢。
TranskingdominteractionsbetweenLactobacilliandhepaticmitochondriaattenuatewesterndiet-induceddiabetes01-04,doi:10./s---x
西式饮食(WD)是导致包括2型糖尿病(T2D)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在其中有潜在重要作用。Nature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WD对机体代谢的损害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肠道菌群中的有益细菌(如约氏和格式乳杆菌)减少和致病菌(如Romboutsiailealis)增多造成的,为改善饮食诱导的T2D提供了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mildbreeze)用光遗传学定量、定时控制肠菌代谢,促进宿主长寿eLife[IF:7.08]
①开发了一种利用光遗传学控制秀丽隐杆线虫肠道中细菌的基因表达和代谢产物产生的方法;②对大肠杆菌菌株进行基因改造,利用光可以定量控制荚膜异多糖酸(CA)的分泌;③使用这种由光遗传学控制的菌株在秀丽隐杆线虫肠道中诱导CA的产生,保护线虫肠道细胞的线粒体免受应激引起的过度断裂的影响;④该菌株的寿命延长效应与绿光强度呈正相关,表明宿主的寿命在与CA存在剂量效应;⑤光遗传学可用于实现肠道细菌代谢的定量和时间控制。
Optogeneticcontrolofgutbacterialmetabolismtopromotelongevity-12-16,doi:10./eLife.
肠道微生物代谢与宿主寿命有关,但在原位控制微生物代谢建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eLife近期发表的文章,开发了利用光遗传学控制肠道细菌基因表达的系统,同时在秀丽隐杆线虫肠道的大肠杆菌中进行实践,验证了光控制的荚膜异多糖酸的产生可保护肠道细胞线粒体。研究证明了光遗传学可用于肠道菌群代谢的定量和定时控制,便于研究其对宿主健康和衰老的局部和系统性影响。(
爱的抉择)饮食如何改变味觉?(综述)Trendsin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IF:11.]
①味觉是可塑性的,随年龄、疾病、营养和环境暴露而改变;②动物研究表明,高糖和高脂饮食通过重塑味觉细胞和神经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以及肥胖相关炎症导致的味觉干细胞分裂减少等机制,钝化对甜味刺激的反应;③这种味觉功能改变可影响机体对食物营养的评估、抑制味觉相关的饱腹感、引起奖赏系统紊乱,从而影响食物选择、进食行为和代谢疾病的风险;④饮食中的糖含量也会影响人类的味觉,需更多研究来了解高糖摄入对味觉和进食的影响。
ConfectionConfusion:InterplayBetweenDiet,Taste,andNutrition-12-28,doi:10./j.tem..11.
虽然基因塑造了我们的味觉,使我们偏爱某些食物,但味觉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饮食中的糖脂含量。理解营养、味觉和进食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设计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将有助于防控很多“吃出来”的慢性疾病。Trendsin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综述,详细回顾了关于高热量饮食(特别是高糖饮食)对动物和人类甜味感觉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并总结、探讨了这类饮食在分子、神经和行为层面改变味觉感受的直接或间接机制。(
mildbreeze)港中大Lancet评论:多方协作加强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Lancet[IF:60.]
①对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确保获得胰岛素、患者教育及监测血糖浓度可预防过早死亡和急性并发症;②戒烟、他汀类药物、SGLT2抑制剂及GLP-1受体激动剂等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肾脏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③基于团队的护理工作,可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系统性进行数据收集,有助于加强监测、预防和治疗;④建议通过制定政策以加强预防、支持研究项目以增加专业知识、增加投资以加强护理、完善相关数据以支持决策,从而帮助减轻糖尿病负担。
TheLancetCommissionondiabetes:usingdatatotransformdiabetescareandpatientlives-11-12,doi:10./S-(20)-6
香港中文大学团队参与在Lancet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Lancet糖尿病委员会基于4年的数据收集、合成及建模工作,并从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学术界、工业界及非政府组织等多个角度,讨论并建议了如何通过各方面的工作与协同,加强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szx)Nature子刊:减肥手术调控血糖的机制NatureCommunications[IF:12.]
①大鼠和人胃中有GLP-1阳性细胞,这些细胞共同表达饥饿素或生长抑素;②大鼠体内的GLP-1阳性细胞可分泌活性GLP-1;③胃葡萄糖负荷可诱导瘦削大鼠(而非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的胃和门静脉中的GLP-1水平快速升高,但高脂饮食喂养大鼠接受垂直袖状胃切除术(VSG)后可恢复;④接受VSG或及Roux-en-Y胃旁路术的肥胖患者及肥胖大鼠表现出新的胃粘膜表型,颈黏液细胞增生,同时GLP-1阳性细胞密度增加,促进循环GLP-1水平升高。
Bariatricsurgeryinducesanewgastricmucosaphenotypewithincreasedfunctionalglucagon-likepeptide-1expressingcells01-04,doi:10./s---1
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肥手术可通过增加大鼠胃粘膜中的GLP-1阳性细胞,并促进这些细胞分泌活性GLP-1,从而起到调控血糖的作用。另外,在接受了减肥手术的肥胖患者中,可观察到胃粘膜GLP-1阳性细胞的增加。(
szx)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吴芹,mildbreeze,EchoQuasimodo,szx,白蓝木,orchid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今日Nature:肠道菌群"训练"免疫细胞,助大脑抗炎
年度回顾:"肠道类器官"研究的3大发现
再添6年跟踪数据:城市化菌群vs孩子过敏,强相关!
1+1>2?双管齐下治肠癌,杀坏菌+靶宿主!
老年人需要啥功能食品?高分综述详解全球趋势
5文聚焦肠炎如何发生,单细胞测序又有新发现
1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年末聚焦:6文详解"粪菌移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仝小林+王军等:鉴定"葛根芩连汤"调菌降糖关键成分
13.5分综述详解:性激素如何塑菌群调免疫?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