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专家在线小儿秋季腹泻
专家在线小儿秋季腹泻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婴儿常见病,由于好发于秋、冬季节,俗称秋季腹泻,医学上称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临床特点:①季节:秋末冬初(每年10月—次年1月)发病率高,故称秋季腹泻。
②年龄:6月-2岁多见,大于4岁少见(轮状病毒抗体3岁时已有90%阳性)。
③症状:上吐下泻。呕吐一般不超过3天,呕吐比腹泻早半天或同时发生。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内或数十次。为水样便或蛋汤便,或含少量粘液,无脓血。
③较重病例,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④近年报道,轮状病毒亦可侵犯多个脏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惊厥(婴幼儿腹泻伴良性惊厥)。50%心肌变性,表现为心肌酶谱变化。
⑤病程:为自限性,一般3-8天(不喂乳类恢复快),少数较长,可能与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有关(小肠形态和吸收功能在2-3周内恢复正常)。
⑥大便检验:大多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不侵及粘膜,不累及血管故无红细胞;不是痢疾故无脓血)。
⑦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幼儿普遍易感(6月-2岁高峰)。
易感因素(为什么小婴儿易患?)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变化。
②生长发育快,需要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胃肠负担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生长发育快,与消化功能差之间矛盾)。
③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幼儿胃酸低,胃排空快,对胃内细菌杀伤力较弱,血清免疫蛋白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低,故胃肠道防御反应不完善。
④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但新生儿肠道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或滥用抗生素,均易使菌群失调,而易患肠道感染。
⑤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而人工喂养儿的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①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粘膜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
②使粘膜受累,绒毛肿胀,造成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绒毛皱缩,微绒毛肿胀、脱落,使肠道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受损。
③肠液在肠腔大量积聚,使肠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腹泻。
④同时,发生病变的肠粘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物质(乳糖)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乳酸),使肠腔渗透压更为增加。
⑤微绒毛破坏造成载体减少,上皮细胞Na/GS载体协同转运障碍,使Na及Gs吸收减少,水及电解质进一步丢失。
⑥轮状病毒感染仅有绒毛上皮细胞破坏,无血管破坏,故大便检验无或仅有少量白细胞,或无红细胞。
怎样预防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本病是经粪—口传播引起的消化道感染疾病,所以预防腹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首先要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做好食品、食具、尿布、便器、玩具的日常消毒;
②要提倡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用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③6个月以后要及时添加辅食,并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④注意气候变化时的护理,避免过热或受凉,夏天应多喂水;
⑤避免与腹泻患儿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⑥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为为比较理想的预防方法,目前国内外已有应用,但持久性有待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