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一文告诉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如何选择益生菌
一文告诉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如何选择益生菌
厉害了我的酪酸梭菌,竟然可以与抗生素联用
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所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合理使用中,抗生素由于其抑制病原体的作用也会对人体内益生菌造成影响,从而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微生态制剂尤其是益生菌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使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益生菌制剂显得尤为重要!
1先来回顾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是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引起AAD,在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AAD的发生率为5%~39%。然而,不同抗生素引起AAD的发生率不同(克拉维酸10%~25%,头孢克肟15%~20%,氨苄西林5%~10%,其他头孢类、氟喹诺酮类、阿奇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拉霉素为2%~5%),其中又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AAD的防治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
2AAD的发病机制和诊断[1]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主要发病机制有:
(1)肠道正常菌群结构破坏:一方面可使肠道菌群相关的糖类代谢降低,引起渗透性腹泻;另一方面使肠道生物学屏障破坏,病原微生物异常定植并产生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腹泻。(2)肠道动力改变: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可直接激动胃动素受体,使胃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3)肠黏膜损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毒性作用可直接损害肠道黏膜,使肠道营养物质吸收不
良或分泌增加。
但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继发病、原微生物异常定植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此外,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均可参与AAD发病,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克雷伯菌、沙门菌等。
按AAD的病情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腹泻、结肠炎或伪膜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病情严重,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并发症,病死率高达15%~24%。而伪膜性结肠炎几乎%由艰难梭菌所致,艰难梭菌通过分泌毒素A、毒素B及二元毒素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导致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CFDA占AAD发病率的15%~25%。
3微生态调节剂在防治AAD中的应用由于AAD的主要原因是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同时基于目前对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微生态失调的认识和抗生素应用带来的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等问题,因此在防治AAD时,有必要由单纯的“防菌杀菌”向“杀菌与促菌相结合”转变,即在选择性消除致病菌的同时扶植有益菌生长,恢复微生态平衡。因此采用益生菌制剂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通过改进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刺激作用来健全保护机制是恰当的。
4如何选择合适的益生菌制剂?严重患者或急性期在药品说明书允许范围内适当扩大使用剂量,病情好转后逐步减量,尽可能维持用药1周或1个月以上。并且在AAD治疗时,共生菌制剂即原籍菌相对起效更快,必要时可添加原籍菌制剂,而对老年体弱、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肠道菌群移位的患者,尽量先选原籍菌制剂或选用益生元。此外,在使用益生菌制剂治疗AAD时,应注意避免和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共同使用,以免降低治疗效果。益生菌制剂在改善AAD中有显著作用,是AAD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有许多菌株的具体使用剂量、疗程、适用人群等仍不明确。因此,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并且在应用益生菌制剂时,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合理应用益生菌制剂。另外,益生菌制剂大部分为活的微生物,与抗生素联用可影响其疗效。因此,应尽量避免益生菌制剂与抗生素同时服用,两者服用应间隔2~4h以上,如两者必须同时使用,可尽量使用肠道外给药或选用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益生菌制剂,如酪酸梭菌等。而对于儿科领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肺炎继发性腹泻主要由肠道菌群紊乱所致,针对其预防和治疗,积极推荐使用酪酸梭菌等微生态制剂[2]。
5酪酸梭菌可与大多数常见抗生素联用酪酸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3],可与某些抗生素同时使用,不干扰其它细菌感染的治疗。其对头孢立新、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多黏菌素E、沙交霉素、红霉素、洁霉素、环丙沙星中介、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磺胺甲硝唑、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哔派酸均不敏感,只对新生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等少数几种抗生素敏感。因此,酪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可与某些抗生素联合应用,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给健康带来的危害。
6米桑-酪酸梭菌活菌制剂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米桑-酪酸梭菌可以抑制抑制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抑制艰难梭菌生长繁殖。在临床应用中可以代替部分抗生素且是抗生素的良好补充;米桑可以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等有益菌生长,其强大的平衡菌群作用在预防及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米桑可以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产生多种维生素、酶、氨基酸等有益物质,其主要代谢产物丁酸是结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并可以抑制炎症。综合,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请选用米桑-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可与大部分抗生素联用的人体原籍菌制剂!
推荐使用方案:联用米桑,一日3次,每次2粒,4~14天一疗程,抗生素服用结束后持续服用米桑一个疗程。儿童使用一日2~3次,每次1粒,可倒出药粉温水冲服。
参考文献
[1]微生态调节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InternalMedicineSeptemberVol.36No.9
[2]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年10月),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PediatricsJan.Vol.26No.1
[3]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13(4):37-39
重庆泰平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