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中医药如何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治疗慢性病

中医药如何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治疗慢性病



城市进程日益加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吸烟、饮酒过量、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无不渗入我们的生活.

何为慢性病,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关乎我们的生活的最常见的慢性病,例如三高、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也是慢性病的一种。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8/10万,癌症死亡率为.3/10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对于这些骇人的死亡数据,我们深思,什么是诱发慢性病的因素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呢?

在人体中,人的细胞数量仅占细胞总量的10%,而共生微生物的细胞所占比例高达90%。共生细菌大部分生活在肠道里,有大约1.5千克。这些细菌在生长活动中产生的代谢物可以进入人的血液,影响人的健康。有益菌可以产生消炎、镇痛、抗氧化的物质,还可以合成维生素、氨基酸、丁酸盐等营养成份,对人体有滋养和保护作用。有害菌则可以产生神经毒素、致癌物质和游离抗原,进入血液后能够引起儿童自闭症、老年痴呆、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甚至癌症等各种慢性病。因此,结构失调的肠道菌群可能是诱发慢性病的重要因素,这个观点叫“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该学说由赵立平教授提出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ofBiotechnology)上。

肠道是一个主要的器官,肠道微菌群在维持全身和肠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其中的菌群的数量和组成随着宿主的年龄、饮食、生活方式和疾病状态而改变。重要的是,肠道菌群的变化和慢性病相关,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炎性肠病和感染性疾病。

吸烟、饮酒等不健康饮食习惯对我们的肠道造成了损害,肠道中的微生物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菌群紊乱增加各种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可能。中医学主张“治未病”,即“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利用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来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是公认之良策。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在预防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留下不少后遗症,例如体内菌群失调,细菌、病毒对抗生素耐药性加强等,而中草药具有无毒、无害和无污染的特点,能更好地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和生长,保持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慢性病。

许多中草药对益生菌和肠道有益菌具有益生元作用,特别是补充益气类中草药,如黄芪、甘草等,促进有益菌生长。中草药多成分体系中还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多种营养,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和种类,在维持机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中草药的益生元作用机理与其它益生元有很大不同,其它益生元不但对肠道有益菌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对有害菌有促进作用,而中草药作为益生元的作用要优于其它益生元,中草药活性成分为益生菌的增殖扫清障碍,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增殖,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快速增殖。因此,中草药各种成分不仅不能被有害菌利用,而且还能抑制或杀灭它们,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

中草药与肠道细菌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是相辅相成的。中草药调节肠道,调节菌群组成使菌群恢复平衡并分泌各种活性酶,使得针对于慢性病防治的中草药成分在肠内菌群酶的酶解下,转化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发挥更好的治疗慢性病的药效。益生菌在消化道内的大量繁殖,拮抗病原菌,减少疾病发生,并且提供多种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宿主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根治白癜风的偏方
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zs/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