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30个坑娃育儿误区大盘点之1630看
30个坑娃育儿误区大盘点之1630看
误区16:孩子偶尔吃点巧克力没关系巧克力热量高,但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所含成分的比例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同时吃巧克力容易产生饱腹感,容易导致宝宝食欲不振。另外巧克力中含有神经系统兴奋物质,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况。常吃巧克力容易蛀牙,并让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宝宝肚子痛。所以医生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不宜食用巧克力。
误区17:嬉戏的时候高抛孩子
孩子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中孩子引起内伤。而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孩子,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18:抱着孩子坐汽车
汽车时速在50公里时发生碰撞,一名体重10公斤的小孩瞬间产生公斤左右的冲击力。这种情况下,一般没有人能抱住孩子,爸爸妈妈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贪图一时方便,我们应该给孩子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误区19:开水泡牛奶
过高温度的热水反而会将奶粉中的营养元素破坏掉。无论冲调任何奶粉时都不该用沸水,应该用45℃左右的温开水,因为过高的水温可以使奶粉中的蛋白质变性,一些维生素也会遭到破坏,降低其营养和食用价值。
不同牌子的奶粉有不同的配比说明,但一般来说都是用40-60℃的温水冲较好。这个温度不仅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促使糖、奶粉等在液体里的溶解,调出比较均匀的溶液,且能保证奶粉里的营养物质不被破坏。
误区20:宝宝咀嚼不烂食物,家长帮忙咬
有些家长喂养婴儿时,习惯于先将食物放在自己嘴里咀嚼,再吐在小勺里或口对口喂养,这样做的目的是怕孩子嚼不烂,想帮帮忙。其实,这样做反而不利于婴幼儿消化机能的成熟。
如果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消化程度选择食物,烹调时做到细、软、烂,婴儿虽然没有牙齿或牙齿未长齐,咀嚼能力差,仍是能够消化的。咀嚼喂养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它会将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传染给孩子,而孩子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起疾病。
误区21:煮水果补充维生素有些妈妈认为水果烹煮之后会减少宝宝腹泻的可能性。但是水果被高温加热后,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并不建议妈妈过度依赖烹煮过的水果为宝宝补充维生素。
误区22:逗孩子喝酒儿童肝脏发育和代谢功能还不完善,即使是度数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积在体内引起中毒。伤肝坏胃、低免疫力低智商、生殖系统损害、影响内分泌。总之千万不能逗孩子喝酒!
误区23:过早给孩子把尿妈妈不适宜给1岁前的宝宝把尿,因为这时候给宝宝把尿,会引发宝宝多种伤害。易造成宝宝肛门的括约肌松弛,造成宝宝脱肛和肛裂,不利于宝宝膀胱功能的成熟。
误区24:避免过敏,只吃一两种辅食婴幼儿对单调食物容易发生厌倦。为了增进婴幼儿的食欲和避免偏食,保持充分合理的营养,应使食物品种丰富多样,色、香、味俱全,主食粗细交替,辅食荤素搭配,每天加1-2次点心。这样,既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又可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误区25:尿布贴太紧
尿布的垫法非常重要。应尽量使婴儿双腿呈自然的姿势,在裹法上不要影响髋关节和膝盖的自由活动。尿布只要垫在大腿部就可以了。三角尿布虽然会使婴儿接近于自然的姿势,但如果太紧的话,也会影响腿的自然运动。
误区26:使用空气净化器就一劳永逸冬天天气寒冷干燥,有些妈妈就会给宝宝准备空气净化器或者加湿器,以为只要这样就能一劳永逸了。殊不知如果不定期更换滤芯和清洗过滤网,当过滤器老化或其中病毒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播散到室内,会引起呼吸道不适甚至是过敏。
误区27:使用抗生素好得快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病毒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感冒等就没有效果。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菌后将无药可用,还会引起过敏和脏器受损。
误区28:水果吃多多,宝宝身体棒棒首先,宝宝的胃容量很小,1岁宝宝的胃容量只有~毫升,一个橙子那么大。如果吃水果太多太频繁,甚至在临近正餐时吃水果,容易影响正餐的摄入。
误区29:用肥皂条给宝宝通便现在的肥皂除了含有基本的甘油和碱类之外,还添加了一定的芳香剂和漂白剂,而碱和漂白剂会伤害宝宝肛门稚嫩的皮肤。妈妈可以尝试每天一次,在饭前30分钟或饭后1小时,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按摩腹部,帮助宝宝缓解便秘的情况。
误区30:一咳嗽就马上止咳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一咳嗽,马上就给其服用大量止咳药的话,咳嗽虽然可被止住,但痰液却是仍滞留在其呼吸道内,进而使患儿感染加重,甚至患上肺炎,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因此,在宝宝咳嗽时,首先应该把着重点放在排痰上,先设法帮孩子排痰,在药物的选择上,应首选具有祛痰功效的药物,以使黏附在支气管粘膜上的痰液得到稀释,并借助咳嗽的动作,从而达到减轻咳嗽的效果。具体情况还是要以医生建议为准哦!毕竟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
粑粑麻麻们都记下来了吗?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