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2016年上半年国内禽病流行状况分析及今
2016年上半年国内禽病流行状况分析及今
一、检测结果分析
1、流行的主要疫病种类
嘉云检测年1-6月份共收到来自黑龙江、辽宁、长春、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湖北、江西、云南等地区共份样品,其中6月份份。这些样品分别进行了抗体检测、病原检测、药敏实验、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等项目的检测,共为家蛋鸡养殖场提供了服务,其中6月份服务家。
本年度1-6月份服务的家养殖场中,共有家养殖场处于非健康状态,主要诊断为H9型禽流感、严重禽流感、新城疫、安卡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等疾病的单独发病或混合感染。其中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细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禽流感H9依旧呈持续高发态势,并且与其他疾病混感情况依旧十分突出。
2、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比较分析
进入产蛋期后,新城疫抗体水平随着日龄的延长而升高,在产蛋高峰期即-日龄,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均达到较高水平。从整个产蛋周期来看,新城疫和禽流感H9抗体水平较高,分别达到8lg2和11lg2;H5-6的抗体水平也全部在保护临界值以上。禽流感H5-7抗体水平相对而言较低,分别在6lg2和8lg2之间波动,H5-8抗体水平也基本达到了临界保护值。值得注意的是进入5、6月份,日龄以后的鸡群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3、药物敏感度
与年相比,年1-6月份的大部分药物敏感度呈下降趋势,尤其以阿莫西林、盐酸沃尼妙林等下降最为严重,其中阿莫西林的药物敏感度降低了50%,这也预示着抗生素对疾病的使用效果呈下降趋势。
4、目前的疾病防控依旧以免疫提高抗体水平为主。
目前规模化养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养殖场的养殖理念也从治病转变为防病为主的健康养殖方式,但是目前疾病的防控依旧以免疫提高抗体为主要方式,而对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环境中野毒的存在和细菌菌群的平衡重视程度不够,对家禽饮用水的清洁和饲料的品质更加不予重视。
二、主要疾病防控思路
1、科学使用灭活苗和弱毒苗防控新城疫
流行特点:鸡群感染新城疫后症状不明显,开产前感染,到了产蛋期产蛋率上升缓慢,出现小蛋;高峰期鸡群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轻微浮动、蛋壳颜色较浅或出现个别瘫痪鸡只。通过科学使用灭活苗和弱毒苗可降低新城疫发病率,但每个养殖场新城疫的免疫程序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本场和外界新城疫的流行规律合理制定本场的免疫程序。同时做好野毒净化工作。
防控思路:分别在50-60日龄、-日龄、—日龄、-日龄和-日龄等重要节点进行抗体监测,提前了解目前免疫程序下新城疫抗体在本养殖场的变化规律,根据抗体检测结果了解有无抗体过低或离散度过大现象,调整和改善免疫程序。对于规模化鸡场应每月检测一次,根据数据调整和完善程序。重视新城疫弱毒苗及灭活疫苗的结合使用,保证鸡群有坚强抗体的保护;注意做好厂区人员、设备的进出及粪便处理消毒工作。
2、警惕场内禽流感持续循环反复感染
流行特点:随着免疫密度的增加,免疫鸡带毒感染导致症状非典型化已成为禽流感发病的主要特点。目前国内蛋鸡主要流行毒株为禽流感H9N2、禽流感H5RE-6及H5RE-8。其中禽流感H9N2最为普遍,高抗体鸡群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一过性呼吸道;产蛋鸡表现为产蛋轻微浮动、蛋壳质量变差、死淘增加等。需要重视的是一旦机体感染了禽流感野毒,可通过持续性排毒污染养殖环境,引起养殖场同栋内和不同栋之间禽流感的反复持续性感染,同时这种感染易诱发其它多种疾病,如大肠杆菌、传支等,导致死淘率、料蛋比增加。实践表明,养殖场有野毒存在时整批鸡群正常死淘率可达到10%以上,高者可达20%。
防控思路:
(1)做好疫苗免疫与实验室监控,通过实验室检测数据及时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特别是同一厂区多日龄鸡群混养时。应分别在50-60日龄、-日龄、—日龄、-日龄和-日龄等重要节点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抗体检测结果了解有无抗体过低或离散度过大现象。规模化鸡场可每月检测一次,及时了解疫苗抗体在本养殖场变化规律。
(2)完善鸡场生物安全消毒措施,加强对人员、车辆、器具等隔离和消毒工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鸡群的体质、提高有效、均匀的抗体水平。对于已感染的鸡群可使用些生物蛋白制剂,控制病毒的反复感染。
(3)提高鸡群免疫力,降低鸡群应激反应,特别是在免疫、转群、天气变化时可使用提高免疫力或抗应激的药物。(4)针对禽流感疫苗可选择性使用目前流行的毒株,提高特异性免疫抗体水平。
3、安卡拉发病区域扩大,较易与其它疾病混感
流行特点: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青年鸡,产蛋鸡群发病也较普遍,主要表现为无明显征兆突然死亡、拉黄绿稀粪;剖检可见心包积液且伴随肝脏肿大、发黄等病理剖检变化;根据饲养条件及继发感染程度不同,死亡率在1%--50%不等。
防控思路:
(1)在本病流行区域可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提高体内的特异性抗体。
(2)做好饲养管理,减少温差应激等。
(3)做好其它疾病特别是禽流感的防控工作,避免混感或继发感染出现较高死淘。
(4)提高生物安全消毒意识,可选择醛类消毒剂对本场进行消毒。
(5)当鸡场有疑似感染时可无菌采取肝脏、肺脏等病变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PCR方法检测,确诊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对其它栋舍早些采取应对措施。
4、细菌性疾病是导致鸡只死亡的罪魁祸首
流行特点:蛋鸡常见细菌性疾病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弯曲杆菌等;鸡群感染后除了有本病应有的临床症状外,鸡群易出现免疫力下降、机体黏膜受损、饲料消耗及转化率降低、生长缓慢、死淘率上升等情况。然而细菌性疾病很少单独发病,往往继发或与其它混感发生,它是导致鸡群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据对全国药敏试验分析结果,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药物的控制效果呈下降趋势。
防控思路:
养殖场的细菌性多是条件致病性细菌,因此控制好养殖的环境,可大大减少鸡群的死淘率。
(1)每季度可对养殖场的水、空气、舍内和周围环境中细菌总数、有益菌和有害菌菌落总数进行检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质卫生及环境状况,减少饮用水不卫生及环境细菌严重超标对鸡群造成的经济损失。
(2)定期清洗饮水系统,清洗干净后可用些消毒液进行浸泡。做好水质及环境消毒工作,降低环境、水质及物体表面细菌含量。
(3)阶段性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也可对环境进行喷洒,调节环境微生态平衡。
(4)严重感染的鸡群,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做好本场耐药性记录。
5、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减少病原微生物繁殖机会制定全场的消毒方案,包括场内环境、舍内环境、车辆用具、人员等,从消毒时间间隔、次数等方面制定详细可实施的方案,并实时进行监督,降低环境中、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含量。定期冲洗储水设备等饮水系统,确保鸡群饮用干净的水。当有害菌菌落总数增多应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整。
6、多雨潮湿季节,谨防霉菌毒素和肠道性疾病
多雨季节,严把饲料原料质量关,饲喂优质饲料增强机体体质。妥善保存饲料原料,注意当饲料原料霉变时,坚绝不再使用。同时寄生虫、多种胃肠道疾病如腺胃炎、肌胃炎、多种肠炎等问题不可忽视。
酪酸菌活菌制剂,接受网络订货!
酪酸菌又称丁酸梭菌,存在于土壤、动物和人体的肠道中。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主要代谢产物为丁酸。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预防由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鸡、猪腹泻,并能促进其生长。
作为芽孢类微生态制剂,与非芽孢类制剂相比,对胃酸、温度有更好的耐受性,有利于常温保存,便于携带和服用,而且能和某些抗生素联合使用。
酪酸菌制剂无耐药性、无污染、产品稳定性好、效果显著。可克服抗生素残留、乳酸菌类活菌制剂稳定性差、效果不明显等多种弊端,并能明显降低猪、禽舍内氨气等污染气体的浓度,减少粪便臭味,改善饲养环境,有效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产品功能
抑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念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生长繁殖,减少腹泻。
能与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共存,并促进其增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
在肠道内能产生B族维生素、维生素K、淀粉酶等物质,具有保健作用。
能分解胺类、吲哚类、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改善粪便的恶臭,有效净化和改善动物殖养环境。
对多种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与抗生素并用时不会影响其生物作用。
产品特点
厌氧芽胞杆菌,稳定性好,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易到达肠道产生肠粘膜再生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酪酸(丁酸),消除炎症,修复肠道。
耐热、耐储存 抗腹泻效果好
中国第一家通过微生态GMP认证企业,国家二类新兽药,肠道第一菌---酪酸菌活菌制剂,开启养殖新时代咨询(电话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白癜风能治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