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预防治疗 > 秋冬养生系列之胃肠保健篇
秋冬养生系列之胃肠保健篇
虽然肠胃不适是很多人的“通病”,但多数人都将它视为“小毛病”。事实上,诚如美国胃肠学会所提出的建言:“好肠胃比好的大脑重要”,保养肠胃可说是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的一环,千万大意不得。 一、中医的脾胃理论:
1.“三浊”与脾胃
《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很多半成品会渗入血液,流向全身各处,成为三浊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是脾胃不好,运化能力差,食物残渣蕴积在肠胃,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一部分废物渗入血液,成为三浊。
这些三浊危害巨大,可能淤塞经脉血管,可能堆在肝脏促成脂肪肝,可能随血液上头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寝不安),可能堆积成脓瘤肿块,可能滋生病菌病毒等等,完全称得上是万病之源。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正好指明了方向,调治各种“湿浊”之病,健脾胃绝对是上上之选的方便法门。
2.肌肉状况――脾主肉
脾主肉--《内经》。肌肉松懈,没有弹性,或者肌肉少而肥肉,囊肉多,说明脾胃不好。
一种情况是脾胃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来濡养肌肉,未充分消化的半成品转变为肥肉,囊肉,堆在身体各处;
另一种更差,如果脾胃很弱,甚至不能化生出足够的血气来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行,身体就会透支肌肉里储存的糖来救急(肌肉是个巨大的糖库,是身体的能量仓库),出现肌肉消烁的现象。一些大伤元气的人,比如经历化疗,放疗,大型手术的病人等等,也会因为血气严重不足,出现类似现象,他们的肉都是松垮夸的,肌肉透支殆尽。
3.观察婴儿看脾胃
婴儿的脾胃功能是比较弱的。粥汤类最容易消化,所以刚出生时只能喝奶,渐渐的才能喝粥,吃些细碎而软的食物,到一定程度才能吃干饭。到了儿童阶段依然爱吃甜食(脾之味为甘,甜味是脾对应的味道)。由此可见,对于脾胃虚的人,吃粥饧类和细碎而软的食物是很好的对治方法。――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有吃这类食物才觉得舒服,或嗜好甜食,就说明脾胃比较虚。
4.嘴唇――脾开窍于唇。
“脾开窍于唇”,“脾之荣在唇”(内经),脾胃很好的人,吃下食物没一会儿,嘴唇就会变得红润不少;反之,如果嘴唇发白,没血色,很干,爱爆皮,裂口子,明显外翻(脾不束肌)等等,就说明脾胃不好。
5.鼻头和鼻翼。
鼻头和鼻翼是脾胃在面部的反射区。酒为大热之物,所以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就会鼻头鼻翼发红,俗称“酒渣鼻”。
胃经夹鼻而下,鼻翼发红的人常常是胃中有热。胃热的人通常还会容易饥饿,口臭,牙床红肿疼痛等症状――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胃经湿浊盛,气血上逆,发于头面口腔。深层原因还是脾虚。脾的运化能力不行,使食物蕴积滞留在胃,再加上肠道不是很通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积久化热化腐所导致;
如果鼻头没有血色,特别白,是脾虚无力化生血气之象,有贫血的可能;
如果鼻窝总是很脏,发黑,油乎乎的总象没洗干净似的,或是长疙瘩,说明胃经血气浑浊,湿浊盛,浊物沉淀在鼻翼鼻头。从美容得角度来说,真的想根除“黑头”,调理脾胃才是治本之法。
6.腹泻和便秘。
前面讲过,胃热的深层原因还是脾虚。有很大一部分便秘也和胃热有关,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所以出现便秘。
大便常常不成形,很稀,溏泄,这是脾胃虚寒的原因,而且很可能是脾肾双虚的情况(肾气不足就会引发各种虚寒症)。
7.眼袋
人在正常时间睡眠时,血液归肝解毒。熬夜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使血液归肝解毒减少,因此血液变得浑浊;
另一方面,熬夜时思维活跃,大脑会调用血气维持精力,血气上行的结果是脾胃供血必然减少,消化受到抑制,因此会有更多的消化半成品渗入血液,这也会导致血气浑浊。胃经是血气很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从熬夜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肝胆和脾胃的相关性。下眼袋的大小,颜色深浅,暗沉还是光泽都能反映脾胃的状况。如果眼带大,浮肿,或者颜色暗沉,发黑都表明脾胃不好,湿浊盛。
8.痘痘
观察经络图,脸上两颊容易长痘痘的地方正是胃经经过的地方。痘痘多,通常是胃经气血上逆,湿浊渗出面部皮肤的结果。靠在脸上涂抹药膏来消除痘痘,可解一时之急。就像在沸腾的饺子锅里浇点凉水,水可以暂时不扑出来,但要想根除,就必须把下面的火关掉。怎样把火关掉呢?除三浊,敲打胃经,健脾胃即可。
9.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脾虚很少单独出现,总是和其他脏腑的失衡联系在一起。最常见的就是“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总的来说,容易烦热,爱发脾气,易怒(不发出来,憋在心里也算),便秘,容易出现咽喉肿痛干痒,舌头起泡,口舌生疮,牙龈红肿溃烂等上火现象的,多属“肝旺脾虚”型,需要疏肝健脾同步进行;
而腹泻,大便稀软,溏泄,怕冷,精神不佳,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食欲不振的,多属脾肾双虚型。需要健脾胃与补肾固肾同步进行。当然了,也有肝火旺,脾虚,肾虚同时出现的,比如既怕冷又怕热,既爱发脾气又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疏肝,健脾,补肾三管齐下了。
二、现代西医保健理论对“胃肠保健”的认识
据科学研究数据表明:人体的营养100%靠胃肠消化吸收;营养不良的人,84%是由胃肠问题导致的;许多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在食物中并不存在,全靠肠道中的有益菌群的合成。可见,胃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如果人体的肠胃出现问题,就会损害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因此养生专家指出“肠胃病是人体万病之源”。
常言说:“病从口入”。胃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核心供给线。胃肠健康不但决定了营养物质是否能被充分的吸收,肠道健康也决定肠内是否会产生毒素及是否被吸收。如果一个人的肠道是健康的,肠内菌群平衡,那么从口而入的这些病菌就会受到肠内有益菌的抵抗,使之无法侵入人体其他的循环,并很快就随着大小便排出体外,自然不能致使人生病。此外,人体其他的免疫、解毒系统,如肝、血液、淋巴系统等,都需要肠道提供的营养来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内菌群平衡支持了整个生命活动。
正常的胃肠担负着去除食物中的糟粕、取其精华的作用,从而保证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并顺利排出废物。实际上,好的胃肠是身体健康的第一关。一个好的胃肠,通俗的讲就是要做到“食物进得去、营养留得住、废物排得出”。胃肠所属的消化系统中任何一个器官生病,都会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导致营养素供应不足。
此外,消化系统还是营养素消耗的大户。不管是胃肠粘膜的修复更新,消化液的合成分泌,胃肠免疫功能的提高,还是胃肠的蠕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素。当营养素摄入不足时,首先受到损害的是胃肠,引发胃肠道疾病。
同时,胃肠道疾病又造成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降低,进而导致营养摄入减少,甚至造成营养不良。于是,身体免疫器官和其它功能器官因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支持而变得异常脆弱,身体极易罹患疾病。一旦身体患病,又将进一步影响胃肠机能,从而使人体进入“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易发疾病/康复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之中。
所以,有些人身体虚弱,免疫功能差;经常感冒,睡眠不好;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很容易疲劳,健忘,工作能力低下;自控能力差,还极容易发脾气;通常显得也比同龄人老。在针对性地补充胃肠营养后,有些用药物“治不好”的症状却很快得到改善了,这并不是营养具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而是合理地营养支持加速了胃肠疾病的康复。
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大肠癌发病率已位居“三甲”。肠癌病死率在许多先进国家已急升至第二位,除了肠癌外,如心脏病、老年痴呆、高血压、肝硬化等生活习惯病皆与肠道菌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健康生活,要从“肠”计议。
保养肠道,不仅仅是健康问题,也事关美丽,适当的清肠排毒不仅对健康有益,也是保持美丽的法宝。口腔是我们消化道的起始,而大肠则是消化道的终端器官。从食物进入我们的口腔,最终到达大肠由肛门排出,在这个消化过程中,大肠主要功能是分泌大肠液、合成维生素、吸收水分及无机盐、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和排泄等。因此如果肠道有问题,就直接影响到食物的吸收和废弃物的排泄,也就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健康了。肠道才是健康美丽的关键,世界微生态学会主席光冈知足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后指出:肠道疾病是万病之源。肠道素来就有人体第二大脑之称,好的肠道是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法宝。反之,就会成为万病之源、成为人体衰老的加速器。因此,肠道保健,刻不容缓。
胃肠保健的目标:“胃肠照顾好,百病不来找” 。
1、保护胃粘膜
胃肠表面有一层粘膜组织,是人体接触外界最多的地方之一,也是正常人获取营养最主要的组织。粘膜细胞能够分泌多种消化液,这些消化液将食物中的营养素分解出来,并被粘膜细胞吸收来供身体需要。因此,粘膜对于人体十分重要。但由于粘膜直接接触外界、接触食品,它很容易受伤,容易被细菌、病毒等生物因素和一些物理或化学的因素侵害。比如胃肠炎症、溃疡病的发生都与粘膜受损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胃肠需要具有良好的细胞代谢活性和修复能力,以加速细胞更新的速度,保证胃肠正常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消化道粘膜一般3天左右更新一次。
胃粘膜如同一堵天然“屏障”保护着胃壁的安全。它具有一个损伤与自我修复的动态平衡机制,保护着胃部的正常运作。一旦外界给予胃的负担过重或刺激过强,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胃酸便开始对胃壁的“自我消化”,继而形成凹入表面的破损。胃粘膜一旦受损,就很难再恢复如初。随之而来的就是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胃部不适的症状。专家指出,保护胃粘膜免受伤害,除了要减少不良因素对胃的刺激外,还需同时修复和保护相对脆弱的胃粘膜,这样才能避免胃病发生和复发。
优质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这些都是对我们的胃肠有好处的营养。这些营养可以提高细胞代谢活性,为胃肠道粘膜的更新和修复提供最基础的细胞构建材料;复合真菌多糖如猴头菇提取物、芦荟提取物等则能加速细胞更新代谢的速度,促进粘膜的增长和修复。所以,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真菌多糖都具有帮助胃肠炎症、溃疡的康复的作用,由于这些成份作用的角度各有不同,合理搭配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同时,消化液的合成也需要利用营养素来完成,一旦营养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到消化液的合成,造成食物消化不彻底。
2、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在我们的肠道内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细菌家族,它们中有的是对身体有好处的细菌,即益生菌,有的则是对身体有害的细菌,即有害菌。益生菌能够帮助肠胃把食物分解成有用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的吸收,同时还能够帮助抑制坏细菌,提高免疫力和分解胃肠内的致癌物质。如果有害菌增多,或益生菌缺少,我们就容易出现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补充一些外源性的益生菌——活性乳酸菌,有助于调整我们肠道内的菌群状态。活性乳酸菌能扼杀有害菌,改善胃肠道环境,为胃肠道粘膜修复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腹泻、胃肠炎症、溃疡等;不仅如此,活性乳酸菌还具有加速胃排空,刺激消化酶分泌,提高营养的消化吸收的作用,能够用于积食、消化不良,预防营养不良的防治。
微生态失衡会引发很多症状和疾病,轻微的如头晕、精神不振、便秘、腹泻等,严重的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大肠癌、乳腺癌等。而这些慢性病正成为我国公众营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3、增强胃肠动力
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早饱,食欲不振,烧心,泛酸,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前胸阻塞感、嗳气、胸痛、咳嗽、哮喘、声音嘶哑、咽干、咽部异物感、喉炎等,做了胃镜、肠镜检查、x线钡餐、胸片、运动心电图、鼻咽镜等,都没有发现问题,那么你有可能有胃肠动力障碍,国内统计学资料表明,胃肠动力障碍所致就诊病人为消化门诊医生所接诊的胃肠病例的50%。
胃肠正常蠕动可以保证食物按一定速度进出消化道,保证“食物进得去、营养留得住、废物排得出”。如果胃肠蠕动能力下降,就会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出现积食、胃胀、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处理胃肠蠕动功能紊乱问题,通常会使用膳食纤维和活性乳酸菌。
一方面,膳食纤维增加肠内食物残渣的体积,使大便成型,并刺激胃肠蠕动;
另一方面,膳食纤维还能够有效吸水,使大便湿润,便于排出体外。
因此应用在防治便秘方面的效果会较为明显。活性乳酸菌则能够调整胃肠内菌群平衡,维持正常的胃肠内工作环境,避免有害菌分泌毒素对胃肠道的影响,从而调理肠道蠕动。
所以,一方面,活性乳酸菌能够加速排便,防止便秘,特别是长期便秘的顾客更为明显,此时与膳食纤维一同使用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活性乳酸菌还有助于缓解腹泻、积食、胃胀、腹胀等症状。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胃肠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发病率在不断增长。不少患者感到用药治疗后效果不太理想。
一些过去被认为是器质性病变或者查不到原因的患者,通过胃肠动力检查,证实存在客观的的胃肠动力异常。
4、提高免疫功能。
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是消化道,免疫细胞在胃肠粘膜下发挥作用,防止细菌、病毒等致病因素的侵害。同时它也是粘膜系统保持完整、防止损伤的保障。如果营养素供给不足,免疫功能下降,消化系统就容易被细菌、病毒等感染,引发粘膜炎症、溃疡等,严重的会导致癌变,造成机体死亡。
复合真菌多糖如猴头菇提取物或芦荟提取物具有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活性的作用。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为免疫细胞提供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原料,活性乳酸菌则帮助消化系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基础原料供应,到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到有针对性的提高免疫细胞活力,全面合理的提供营养对于提高胃肠免疫能力,促进胃肠健康具有理想的作用。
三、选择合适的胃肠保健产品
1、金双歧三联活菌益生菌
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的六类人群
A、肠道菌群失调,腹泻、便秘、肠炎等症状者。
B、剖腹产儿、非母乳喂养、早产儿。
C、烟酒过多、出差频繁,饮食不规律的商务人士。
D、免疫力低、大量服用抗生素的病人。
E、中老年人肠道功能退化,肠道内益生菌减少,易发生便秘、腹泻。
F、长期缺乏体力活动者,胃肠蠕动弱,消化不良,更需补充益生菌。
2、养阴口香合剂
适应症状:
口干、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便秘、头晕眼花、眼干鼻干 、毛发干枯。
适应人群:
A、青年人:生活、饮食不规律。
B、中年人:工作繁忙 、精神紧张、熬夜、压力大。
C、老年人:生理机能普遍衰退、免疫力低下。
D、糖耐量异常者: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连续服用效果明显)
E、癌症患者放化疗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可使用。
三、轻舒颗粒
适用人群:A、中老年便秘患者;
B、手术后体虚,排便困难的患者;
C、久病身体虚弱的便秘患者;
D、产后体虚的便秘妇女或手术后的便秘患者;
E、因偏瘫、长期卧床而排便费力或便秘的患者;
F、肿瘤病人化疗、放疗后大便干燥或便秘的患者;
G、糖尿病造成体虚,排便困难的病人;
H、精神病人长期服用药物所造成的药物性排便困难;
I、便秘及排便困难会造成病人产生危险的提前预防,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人、眼部手术的病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