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预防治疗 > 母乳喂养宣传周好母乳决定生命早期肠道
母乳喂养宣传周好母乳决定生命早期肠道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第30个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主题为“母乳喂养,给宝宝更多保护”。
母乳中含有超种成分,是一生的营养基调。奶粉营养素添加量、添加种类再怎么丰富,依然无法撼动母乳的地位。
肠道菌群定植开始于生命的最早期,母乳也是宝宝肠道菌群的生命之源。
生命诞生后何时与细菌搭上关系?
未有定论(了解其中故事:母胎菌群传递是否存在?)。
普遍认为怀孕期间就有来自母体的细菌和细菌代谢产物通过胎盘传递给宝宝。
人体菌群分布最多最复杂的地方是肠道。究竟肠道菌群如何从几乎为“零”逐步发展到40万亿的数量,形成一套微生态系统的?
一切得从生命早期菌群定植说起。
菌群定植有三要素:定居、生长、繁殖。
宿主健康-决定定植可能性
细菌寄居于人体肠道的外黏液层,外黏液层就好比肠道定植的根据地,细菌在此处建立一道阻隔外界的生物免疫屏障,保护宝宝免受外界有害菌入侵。
肠道屏障结构图
一些有先天性肠道问题,或是早产儿的宝宝,肠道器官发育不完全,就容易发生肠道问题,影响营养吸收和免疫发育,较易出现生长不如足月出生的宝宝的情况。
比如,多发生于早产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其临床表现为肠道屏障的破坏、肠道菌群的失调和结肠持续发炎,直接增加新生儿死亡风险。
当然,不用过分担心,我们往下看。
菌群生长环境-重要作用
俗话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体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宝宝刚出生,肠道处于开放高氧环境,此时第一拨到达肠道并存活的细菌,即占领高地,也影响了后续到达的肠道菌群的发展。
成熟的肠道微生态系统以厌氧菌为主,而初生婴儿肠道的高氧环境下厌氧菌几乎无法定植。
而随母乳中第一波到达肠道的细菌会对肠道环境进行变革性改造,扭转高氧环境,使其利于厌氧菌生存。
第一波改造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和乳杆菌等,为兼性厌氧菌,可以消耗掉肠道中消耗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使接下来到达的厌氧菌得以存活。
解决了肠道高氧这一关乎厌氧菌存活率的问题,还有一项需要改造的是肠道的pH值,即酸碱度,关乎菌群的繁殖力。
弱酸性的环境更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而初生儿的肠道是中性或弱碱性的。
此时,母乳中的另一类重要物质,低聚糖益生元发挥作用。低聚糖的下游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以降低肠道pH值,营造利于有益菌繁殖的环境。
因此宝宝的第一口奶非常重要。
上节所述的坏死性小肠结肠,通过母乳喂养,其中的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能够帮助建立肠道环境,防治有害菌入侵,控制肠道炎症反应[1]。
菌群繁衍-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双歧杆菌是生命之初定植于肠道的最庞大的一支菌群队伍,伴随我们成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占比逐渐减少。
因此肠道双歧杆菌含量充足也被认为是年轻的象征。市面上的益生菌类的产品,几乎一致的添加双歧杆菌。
人体双歧杆菌含量随年龄变化
我们最初接触到的双歧杆菌,也来自母亲。
产道中含有双歧杆菌,胎儿经过时会附着于皮肤上,而剖宫产的宝宝没有接触产道,医护们也会蘸取阴道分泌物涂抹于宝宝口鼻处。但这一操作是否具有意义还颇具争议。[2]
其次,乳汁中也含有双歧杆菌,这是重要的双歧杆菌来源。如上图中,生命早期,双歧杆菌在肠道菌群的最高占比可达70%。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有益菌一道,参与宝宝的生长、发育。
益生菌能合成多种发育必需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同时为人体提供蛋白质,合成天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
双歧杆菌一家独大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宝宝开始添加辅食。
随着接触外界环境和食物种类增多,肠道中放线菌和变形菌占比增加,拟杆菌和厚壁菌门等益生菌也纷纷崛起。最终形成的肠道微生态系统中菌群种类达到一千余种。
但双歧杆菌作为益生菌的重要地位依然未被取代,宝宝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胃肠道问题时,通过适当补充双歧杆菌任然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比起其他营养被消耗利用掉,母乳喂养中的各种益生菌却是母亲给宝宝的“最硬的鳞”,它们在下一代的肠道中定植,不断繁衍,世代为人体服务,发挥各种作用,成为两代人之间的强力纽带。
[1]Johnson-HenryKC,AbrahamssonTR,WuRY,ShermanPM.Probiotics,Prebiotics,andSynbioticsforthePreventionofNecrotizingEnterocolitis.AdvNut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