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预防治疗 > 菌群重建治疗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的再认识

菌群重建治疗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的再认识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摘要利用菌群重建治疗疾病的临床证据越来越多,但是难以理解菌群重建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之外的其他疾病。反思微生物的属性、传统疾病分类的局限性和人体微生态的整合性,则可更好理解:菌群重建只治疗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文中重点对微生物的致病性和益生性、粪菌移植的极端性、传统疾病分类的局限性、预测菌群重建对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的治疗预期、整合人体微生态学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认识和诊疗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菌群重建;肠道菌群;益生菌;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整合医学

0引言

人体微生态研究广泛涉及肠道、生殖道、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器官,其中,以肠道微生态研究占绝对多数,并关联全身,整合众多技术,为人类重新认识疾病和健康打开了全新的视窗。但是,该领域新,且具有高度整合、抽象的特点,让人从机械的思维模式中转向认识抽象的人体微生态,导致多数人不理解菌群重建可治疗多种疾病。如果反思微生物的属性、传统疾病分类的局限性和人体微生态的整合性,可以认为,菌群重建只治疗一种疾病——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本文将从微生物的致病性和益生性、粪菌移植的极端性、传统疾病分类的局限性、预测菌群重建对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的治疗预期、整合人体微生态学方面进行阐述。

1微生物的致病性和益生性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有致病和益生。RobertKoch对病原微生物致病的推论被称为科赫法则,该法则主要用于指导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在传染病肆掠的时代尤显重要。因此,单一物种微生物的研究模式在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中特别重要。微生物同时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共生物种,这种共生关系通过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互作用机制体现。但是,单一物种的益生性则很难在随机对照的人体研究中得到让人信服的结果。即科赫法则在菌群失调所致的慢性病和微生物的益生性研究中意义有限。

总之,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更多来自于病原微生物,研究者会习惯性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思维去研究微生物的益生性,这是导致很多人无法理解微生态的重要原因。从微生物向微生态的转变,是一种认识的突破。

2粪菌移植的极端性

人类利用微生物治疗疾病有2个极端,其一是原始的粪便移植,另一个是益生菌。粗糙的粪菌移植极端体现了微生物治疗疾病的疗效,让人从根本上相信微生态的重要价值,但这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美学要求,且无法实现制药工业化生产。虽然这个技术在年被统一为粪菌移植,其本质上在欧美的使用和中国古人所用的方法无异,但这个名词,代表用粪便来源的菌群治疗疾病的方向驱动。因此,标准化粪菌移植是医患双方的共同需要,菌群洗涤和定量治疗成为新的技术需求。在另一端,益生菌满足了工业生产要求,却未能满足患者对疗效的预期。因此,用细菌治疗疾病的未来不是2个极端,而是位居两端之间的选择性菌群移植(selective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SMT),也称配方菌群移植。

然而,菌群移植的安全性必须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yfzl/11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