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预防治疗 > 专业科普腹泻肠癌肝胆疾病竟都与肠

专业科普腹泻肠癌肝胆疾病竟都与肠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长双岐杆菌,植物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门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下面列举与肠道菌群相关的常见疾病。慢性腹泻与肠道菌群慢性腹泻是一种症状,可由多种疾病或因素引起。慢性腹泻的诊断和复杂,除一小部分属于致病菌引起外,大部分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现在肠道菌群失调作为慢性腹泻的病因已被人们充分认识,有人曾对5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人进行分析,发现9例为慢性痢疾,27例为一般性结肠炎,10例为黏液性结肠炎,11例为溃疡性结肠炎。最后的结论是:72%的慢性腹泻是原籍菌(原来就生长在该部位的)异常表现,并无外来菌参加。这一实验说明大部分的慢性腹泻是由菌群失调引起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腹泻中有很小的一部分是由结肠癌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肠道菌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简单地说就是肠道里的内毒素进入了血液。内毒素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的组成成分。革兰阴性杆菌是肠道的主要菌群之一,如果肠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量增多,内毒素水平也增高或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或两者同时具备的话,内毒素将进入血液,这就是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一种临床疾病,它最多见于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硬化,因为它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所以它的发病形式也是一个隐匿的表现。当然它也会有急性的情况,最多见于大量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治疗后,由于大量革兰阴性菌被杀死,细胞壁内的脂多糖分解,内毒素大量的释放,最终会引起休克等严重的临床表现。大肠癌与肠道菌群医学家已广泛的研究大肠癌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现在可以肯定大肠癌的发病与肠道细菌有关。因为肠道细菌分泌的许多酶如β葡萄糖醛酸酶、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7—α羟基酶、胆固醇脱氢酶等,都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现在的研究表明,这些酶类本身并不致癌,我们的绝大多数食物也并不致癌,但是两者在一起就会变成了致癌物。比如在南太平洋一个关岛上,当地人大肠癌发病率非常地高,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后,发现当地人吃了一种有果实的蕨类,含有致癌物苏铁苷,使当地人都患大肠癌。但是,科研人员也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将苏铁苷喂给普通大鼠时就发生大肠癌,喂给无菌时则不发生,并且如果不经口给药也不发生。后来进一步的研究才发现,是肠道腐败菌分泌的酶,使苏铁苷水解成具有诱变活性的甲基偶氮甲醇,从而致癌。肝病与肠道菌群肝脏患病时,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而肠道菌群失调时又会反过来影响肝脏功能,两者互为结果,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改变。在肝炎、肝硬化中,由于胆汁分泌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常会引起“小肠污染综合症”。此病能使大肠“定居”的菌群在小肠上部定植。可出现脂肪腹泻,维生素缺乏,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吸收不良等临床表现。肝硬化尤其肝昏迷时,常有大肠杆菌大量增加,以及原来主要在下消化道的类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对这些菌的控制,常可使肝昏迷缓解。反之,肝病时,大肠中细菌易移位到空肠,释放出尿素酶,过多地分解尿素产生氨,使血氨升高,就能加重肝昏迷。慢性肝病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胆汁分泌异常,消化不良、营养不足,门静脉高压使肠道菌群失去平衡,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4~30%有腹泻。通过厌氧培养发现,肝硬化病人粪便中类杆菌、双歧杆菌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对正常人及肝硬化病人进行检测,发健康人粪便中厌氧菌占绝对优势,需氧菌数量明显低于厌氧菌,而肝硬化者双歧杆菌、类杆菌、真杆菌明显低于正常人,而大肠杆菌数明显增加。胆固醇与肠道菌群动脉硬化是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膜上的一种沉积的表现,它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影响,如血管壁脆弱,因此,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与成人患动脉硬化症有密切关系。在肠道菌群中,有的细菌对胆汁酸产生有益的代谢,有的细菌产生有害代谢,现在已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是有益的。很多研究证明乳酸菌存在与血浆胆固醇的减少有直接关系,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益菌可使胆固醇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粪固醇,乳酸菌可产生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的甲羟戊二酸单酰酶A。

往期精彩

益生菌可改善八大肠胃健康问题!

别小看益生菌,小小身躯能为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糖尿病营养干预新靶标:补充益生菌,重建健康肠道菌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yfzl/13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