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预防治疗 > 体内益生菌不足是肠道菌群紊乱的直接根源
体内益生菌不足是肠道菌群紊乱的直接根源
一.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变迁规律当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首先大量进入新生儿肠道细菌是需氧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这些需氧菌先在新生儿肠道内繁殖,消耗氧气,造成厌氧环境,创造了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的生长条件。3~4天后,乳杆菌、双歧杆菌开始繁殖增加,数量占据优势,不久双歧杆菌就超过其他所有菌,占绝对优势。双歧杆菌在婴儿肠菌中起核心作用,它具有促进婴儿生长发育,营养调节和防御感冒的作用。离乳期儿童要经过混合喂养转向成人饮食,此时肠道菌群要发生大的变革,双歧杆菌逐渐退出占优势的地位,随之占优势地位的菌群是类杆菌、优杆菌和厌氧的链球菌;离乳期过后,婴儿肠道菌群构成逐渐与成人接近。成人肠道菌群最多是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而且双歧杆菌的种属开始由婴儿双歧杆菌被青春型双歧杆菌和长双杆菌等菌种所取代;成人肠道菌群生态在正常情况下相当稳定,只有在患病或用药时才被干扰,发生紊乱。当进入老年期时,双歧杆菌的数量减少,有害性的腐败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梭状杆菌的比例上升,某些人的双歧杆菌可能从肠道中消失。二.益生菌减少是肠道菌群失衡的直接根源许多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代谢以及定植等生理特征。宿主即肠道对肠菌群产生影响的同时,肠道菌群又反过来作用于肠道,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控制着肠道菌群平衡状况。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饮食习惯,喜事肉食将会刺激有害菌大量增殖,抑制益生菌生长,还有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益生菌减少,打破菌群平衡,其他还比如食物不洁引起的肠道感染,直接增加了有害菌数量,也是益生菌数量相对不足的原因引起的。因此可以说,益生菌数量的减少是肠道菌群失衡的直接根源。同时也是现代疾病的根源。三.不同人,缺乏的益生菌菌种不一定相同补充益生菌能够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益生菌还能改善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两者的力量将重新划分。益生菌对人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补充益生菌应该选择菌种多样化的益生菌制剂。四.如何才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1.每天摄入50亿个益生菌亚洲益生菌学会联盟会长、知名肠道健康专家蔡英杰教授建议公众,每天至少摄入50亿个活性益生菌。蔡教授指出,肠道中有兆个菌,其中20%是好菌,20%是坏菌,其它是中间菌。当好菌多的时候,中间菌就变成好菌,坏菌增加时,中间菌就变成坏菌,所以每天保证摄入50亿益生菌,就能起到抑制有害菌,改变肠道菌群的平衡的目的。2.服用益生元,增殖益生菌益生元可以增强益生菌在肠道的定殖,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某些益生元具有特异性,比如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具有很强的促进定殖作用,但对于其他益生菌却效果不甚理想,菊粉具有广谱的促进有益菌定殖效果,因此如果将低聚木糖与菊粉组方,就不仅能大大促进双歧杆菌的肠道定殖,又能大大促进其他有益菌的定殖。3.健康饮食一般讲,以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淀粉为主食的人,肠内有益菌比例高;相反肉食者肠道消化蛋白质细菌的比例大,而这些细菌一般是属于腐败菌,对人体有害。除此之外,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保持肠道益生菌良好的生长环境。4.提高免疫力某些病患可致人体免疫机能受损、抵抗力下降,患者应及时治疗疾病,注意营养,并通过运动等形式以强身健体,尽快恢复机体本身对肠道菌群的制约机制。5.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广谱类抗菌药物对人体菌群的影响很大,它不仅能杀灭有害菌,而且也能同时大量杀灭益生菌,造成肠道菌群的彻底破坏,导致人体菌群失调。因此,从长远健康角度考虑,除非万不得已,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