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预防治疗 > 坐飞机倒时差竟和肠道菌群的关系扯不清
坐飞机倒时差竟和肠道菌群的关系扯不清
坐飞机倒时差竟和肠道菌群的关系扯不清?
倒时差带给你的可能不止是哈欠连天和黑眼圈——以色列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和小鼠肠道内的菌群会遭到宿主生物钟的影响,宿主生物钟的紊乱会左右肠道细菌的丰度变化,进而提高出现肥胖和代谢问题的风险。研究论文于10月16日发表在期刊《细胞》(Cell)上。
生物钟是将个体生理节律与外部时间联系起来的重要机制。哺乳动物的生物钟由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的主生物钟(centralclock)感知来自环境的光源变化,b对其他组织中的外周生物钟(peripheralclock)进行调控,后者进一步调控各种生理进程,并帮助这些进程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相调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出现,人类——特别是那些常常要倒班或是跨时区飞行的人群——生物钟遭到普遍干扰,因此带来的昼夜节律的紊乱与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在内的一系列疾病的病发风险提高相干。
肠道菌群的昼夜周期性变化
在许多受宿主生物钟调理的生理进程中,肠道菌群都发挥侧重要作用。为了探访宿主昼夜节律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小鼠被置于12小时亮、12小时暗的“人工昼夜”当中,依照小鼠平时的进食习惯豢养,并在明暗交替的时间点(编者注:在“人工昼夜”中,从黑暗转变到光照的时刻定义为“环境钟”的0点,从光照转变到黑暗的时刻定义为环境钟的12点)和两段时间的中点(环境钟18点和6点)进行粪便取样。研究发现,小鼠肠道内菌群组成随昼夜变化而变化。在样品里的所有细菌种类中,15%以上的细菌的丰度会呈周期性起伏变化——这些细菌属于梭菌目(Clostridial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和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而它们占到了肠道细菌总数的约60%。
随后,研究者对粪便样品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并对基因所属的通路进行了分析,发现表达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的基因参与了小鼠的核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胃粘液降解等进程,这意味着肠道菌群的周期性变化不但表现在组成上,也表现在功能上。有趣的是,这些功能在“白天”和“夜晚”的散布其实不相同。例如,触及能量代谢、DNA修复、细胞生长的进程更多出现在夜间;而解毒、细胞运动性和对环境的感知等进程则更多出现在白天。
为了了解肠道菌群组分的昼夜起伏从何而来,研究者们将眼光转移到了宿主身上。Period基因(Per)小鼠的核心生物钟基因之一,一旦这些基因不能被表达,小鼠的昼夜节律就会丧失。研究者构建了Per1和Per2双敲除小鼠(Per1/2-/-),并对这类失去了昼夜节律的小鼠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er1/2-/-小鼠的肠道菌群几近完全失去了昼夜周期性变化,肠道菌群丰度只出现随机的起伏;肠道菌群所触及的大部分功能几乎不出现昼夜变化。这说明,肠道菌群在组成和功能上的昼夜周期性变化的构成,依赖于宿主生物钟的正常运作。
规律饮食很重要
动物的摄食遭到生物钟的调控。反过来,进食时间在校准外周生物钟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者发现,由于正常小鼠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们倾向于在夜间进食,Per1/2-/-小鼠则不论时候,全天开吃。有鉴于此,研究者们假定,小鼠肠道内菌群的波动可能与摄食模式相干。他们设计了一个定点喂食的实验,将正常小鼠分为两组,分别仅在“白天”或“夜晚”喂食。
这样喂食2周后,研究者每6小时收集一次小鼠粪便菌群样本,连续收集2天。他们发现,只能在“夜晚”进食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与随便进食的正常小鼠的菌群类似,反映出夜行性啮齿类的进食习惯。相比之下,只能在“白天”进食的小鼠,肠道菌群的周期性变化产生了明显的相移,峰值期和低值期几近都移动了12个小时,并使得某些细菌(如CandidatusArthromitus)表现出更强的昼夜周期性变化。研究者在Per1/2-/-小鼠进行了相同的实验,发现虽然小鼠的昼夜节律被破坏,但规律的摄食能让小鼠肠道菌群的昼夜周期性变化重新建立起来。这些结果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会直接遭到摄食时间的影响。
按时作息不可少
研究者们在小鼠身上摹拟人的时差反应,视察肠道菌群所受的影响。小鼠们每3天将遭受一次“倒时差”——过了3天正常日子后,第天的“白天”会比前三天提早了8小时,从第7天起又恢复前3天的时间。4周以后,小鼠倒出“时差病”,进食不规律,肠道菌群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也被破坏。“倒时差”实验进行到4个月后,即便喂食正常的食品,有“时差反应”的小鼠还是出现了超重和脂肪量增加的情况。将超重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中,后者也出现了超重和葡萄糖耐量下降的现象。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与时差反应相干的代谢问题,与肠道菌群的失调有所关联。
人类时差反应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随后,研究者们分析了2个人的粪便样品,发现肠道细菌中多达10%的种类会出现昼夜性的丰度变化,这些细菌所参与的功能也一样存在昼夜差异。例如,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多见于白天,而解毒进程则多见于夜晚——与夜行性的小鼠正好相反。
在时差实验中,研究者们以两个倒时差的人(他们分别从美国中部或西部飞到以色列,时差小时)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他们离开之前(无时差反应)、到达以后一天(经历时差反应)和到达后2周(已恢复)时搜集粪便样品。他们发现,在有时差反应时的粪便样品中,硬壁菌门(Firmicutes)的细菌丰度较高——这类细菌与肥胖和代谢疾病的产生相干。
研究者认为,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可能是造成人体代谢问题的又一因素。这些结果为开发有针对性的益生菌和抗菌药物疗法提供了鉴戒意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
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