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饮食调养 > 想看药物代谢先得

想看药物代谢先得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0/5833937.html

俗语有言,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生病了就要吃药。古诗词中对药物的描写堪称惨烈:“灵药熬来如褐石,绝知此味苦黄连。勇哉壮士毅然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由此可见古人对药物的排斥。

现代人对于药物的排斥原因就多很多了,过多使用抗生素造成的抗生素抗性、多种药物和食物的拮抗作用等,都被排列在案。于是,科研工作者们对药物的代谢研究也愈发精进了。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器官,在药物代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肠道菌群介绍

小白在《肠道菌群:人体内的“国中国”》中介绍过,人类体内肠道驻扎着约40万亿个细菌,其中共有-1,种细菌[1]。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十分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疾病抵抗、免疫调节等诸多方面,对宿主的健康有重要且复杂的调控作用。

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已发现宿主的膳食、年龄、性别、BMI、基因型、生活环境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着肠道菌群的构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钟”,并可以物种间相互作用、菌群代谢产物和影响宿主机体的信号通路来调节人体健康稳态。

药物代谢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在年5月发表于TranslationalResearch的一篇综述[2],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菌群如何影响药物代谢、功效和毒性。

肠道菌群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在药物代谢中发挥作用:

肠道菌群对药物及异生物质代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效应,进而影响药物功效及毒性;

肠道菌群代谢对某些前体药物的活化是必需的;

除还原性代谢外,肠道菌群还能对药物进行乙酰化/去乙酰化、去甲基化、去羟基化等作用;

肠道菌群能通过调节宿主药物代谢能力,及通过自身代谢产物与药物进行代谢通路的竞争,间接地影响药物代谢及毒性。

图1.口服或静脉给药后的代谢类型和代谢路线

下面,小编就举个例子,带大家看看在药物使用进程中,肠道菌群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案例解析

小檗碱是降脂药中的未来之星,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作为降血脂新药开展临床研究。但是,小檗碱在体内很难吸收,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于5%,很难解释小檗碱在体内的药效。口服后小檗碱主要在肠道,与肠道菌群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发挥药效。然而,目前口服药物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药理学研究还刚刚起步。

早期研究指出,肠道细菌中的硝基还原酶类(NRs)是促进小檗碱(BBR)肠吸收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3]中构建了动物模型来阐述肠道菌群。将金黄地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26只)和高脂血症模型(26只),两组小鼠分别喂食正常饮食(ND)和高脂饮食(HFD)6周。结合LC-MS和GC-MS用以进行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监控每只小鼠的血脂和NRs酶活,并选用illumina测序平台PE策略进行16SV3-V4区域扩增子测序,以评估用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图2.高脂饮食改变金黄地鼠肠道菌群组成和NR活性

研究表明,高脂饮食(HFD)诱导其体内血脂升高和NR上调,并证明了高脂金黄地鼠肠道菌中NR的上调是由于菌群中NR产生菌数量的增加或者细菌中NR酶活性的升高。高脂金黄地鼠口服BBR的生物利用度比正常金黄地鼠显著增加,从而使血脂明显下降;与之相比,BBR没有引起正常金黄地鼠血脂的改变。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高脂血症病人粪便中NR活性显著高于健康人,其血中BBR浓度也显著高于健康人的浓度,而BBR血药浓度与其粪菌中NR活性呈现正相关。因此,粪便中NR的活性可能是一个生物标志物,将用于BBR对于高脂血症病人的个性化治疗。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很多中药、中成药、西药的摄入,都可能显著影响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组成和分布。关于肠道菌群与药物剂量和疾病进程的研究也是日趋火热。致力于肠道菌群研究的你,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ystl/1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