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饮食调养 > 糖尿病和肠道菌群紊乱的爱恨情仇

糖尿病和肠道菌群紊乱的爱恨情仇



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这是一篇关于糖尿病和肠道菌群紊乱爱恨情仇的故事~~肠道菌群通过与人体相互作用,参与人体的营养、物质代谢、免疫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肠道菌群的紊乱,将影响能量物质的代谢,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引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这是很早就被我们认识到的。随着微生物检测和微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对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愈加深入。年,Qin等首次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了例中国人的粪便,该研究对肠道微生物DNA进行两阶段宏基因组关联研究。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中度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为特征,一些常见的产丁酸盐细菌丰度下降,而各种条件致病菌增加,并且肠道微生物的还原硫酸盐和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肠道菌群的结构受年龄、饮食习惯、环境及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究竟是糖尿病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还是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糖尿病,这好比“鸡生蛋与蛋生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降糖药与肠道菌群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近年研究表明,多个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肠促胰类药物,选择性影响肠道菌群结构与丰度及其代谢产物,使糖尿病患者获益。二甲双胍可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途径发挥降低血糖作用。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通过改变食物在肠道中保留的组分和时间长度而影响肠道细菌的营养来源,因此阿卡波糖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可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联合治疗方案,长期下去,菌群也会有变化吗?医院内分泌科等单位开展了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对例新诊断T2DM患者和例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降糖治疗的T2DM患者(二甲双胍单药组65例,阿卡波糖单药组40例,联合用药组25例)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发现:

1、与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相比,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的糖尿病患者,不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肠道菌群在基因水平上的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2、仅阿卡波糖单药组的肠道菌群在物种水平和功能水平KEGGorthology(KO)上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未用药组。

3、与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单药治疗相比,双药联合长期治疗的肠道微生物物种富集或减少的变化更趋近于阿卡波糖组,药物联用所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并不呈单药的加和表现。这提示阿卡波糖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可能更强,而药物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尤其是多药联合的长期影响并不是“1+1=2”,尚需深入研究。

干预肠道菌群已经成为防治糖尿病的新靶点

改善生活方式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础措施。体育锻炼减重或者改变膳食习惯,可以影响肠道菌群构成达到改善糖尿病病情的目的。益生菌可通过改善宿主微生态影响宿主能量和物质代谢,调节宿主肠道菌群平衡,其制品广泛存在于酸奶、乳酸菌饮料等发酵食品中,也被制成胶囊、药片等形式的微生物制剂。此外,代谢性手术既可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也可通过改变代谢产物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通过肠道菌群移植来改善机体代谢状况,也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如前所述,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也是干预肠道菌群的可选药物,其中阿卡波糖对肠道内拟杆菌属丰富的糖尿病患者效果更好。根据肠道微生物中的优势菌属不同,肠道菌群也是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肠型”的,根据不同的肠型,可以选择不同的降糖药物,实现更有效的精准治疗,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推荐阅读▼

总觉得胖?研究一下你的肠道微生态吧!

益生菌还能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专家这样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ystl/11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