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饮食调养 > 剖宫产的宝宝肠道菌群失调ldquo吃
剖宫产的宝宝肠道菌群失调ldquo吃
麻麻经常挂在嘴上的那句“你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如今还真有了“证据”。
最近,一项发表于权威期刊Cell的研究表明,如果在剖宫产宝宝出生后喝的第一口奶中掺入一些稀释过的母亲的粪便,或许能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
剖宫产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肠道菌群失调
生孩子为什么要剖宫产
有些是孩子的原因
有些是大人的原因
因为病情所致
有结束妊娠的指征
必须剖宫产
但还有一种因素的剖宫产
没有手术指征
是人为地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
称之为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
●有的是怕生孩子疼的,怕生不下来,没有试产直接选择剖宫产
●有的是给孩子算好了“生辰八字”的,一定要在哪天的哪个时间段出生
●有的是想早一年上学,还有的是想早点拿到拆迁补助款
●等等……
近期,Nature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该研究来自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的TrevorLawley团队,研究人员分析了对新生儿肠道菌群构成影响的临床因素,发现分娩方式是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构成的最主要因素。
——Nature
分娩方式就是娃出来的通道:
1.经阴道产—顺产
2.剖宫产
那不同的分娩方式
婴儿肠道菌群有怎样的区别呢?
于是采集了名宝宝+名妈妈
的份便便来一探究竟!
便便来源
名健康且足月生产的婴儿,其中名是阴道分娩,名是剖宫产分娩。
分别收集婴儿出生后第4、7和21天的粪便样本。
同时采集其中名产妇的粪便样本,对采集到的份粪便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发现
经阴道分娩的婴儿74.39%的肠道微生物来源于母亲肠道微生物,而剖宫产婴儿只有12.56%。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若没有从母亲处获得拟杆菌属的普通拟杆菌(B.vulgatus),那么在以后很长一段婴幼儿时期都很难再获得。
拟杆菌是帮助人体分解多糖提高营养利用率、加快肠粘膜的血管形成以及免疫系统发育以提高宿主的免疫力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方面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拟杆菌对多糖的利用方面作用尤为突出。
剖宫产宝宝和阴道分娩宝宝的便便
有什么质的区别呢!
经阴道分娩宝宝:
婴儿肠道内双歧杆菌属(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拟杆菌属(普通拟杆菌)和副拟杆菌属(狄氏副拟杆菌)丰度很高,占据了肠道微生物的68.3%,能帮助消化,提高免疫力。
——Nature
剖宫产宝宝:
上述菌群在剖宫产的婴儿肠道中则很少。
剖宫产婴儿粪便中主要是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副血链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
医院环境和早产相关。
出生后第4天,这些菌属占到婴儿总肠道微生物的68.25%。
83.7%的剖宫产宝宝肠道医院广泛存在的机会致病菌,而经阴道分娩宝宝只有49.4%。
从出生到21天,这些机会致病菌所占的菌群种类占剖宫产婴儿肠道菌群的30.4%,在经阴道分娩婴儿中只占9.8%。
宝宝出生前后是获得菌群的最佳时机!
——Nature
吸一口“特调母乳”,宝宝的肠道菌群就正常了?!
而最近发表在权威期刊Cell的这项研究,找到了改善剖宫产婴儿肠道健康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法有点猎奇......
论文截图
1“特调母乳”喂养后,宝宝与麻麻的菌群越来越相似在该项研究(NCT)中,总共有17名剖宫产分娩的母亲参加。但根据欧洲共识对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的推荐,经过仔细筛选后纳入7名剖宫产母亲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
治疗组将在出生时口服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另一组不做FMT处理,在进行7个月的随访后,研究人员发现:
对照组的剖宫产婴儿,肠道菌属均呈现较低水平。而在治疗组中,6名婴儿的拟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细菌均发展为优势菌(高达50%以上),其中1名婴儿的大肠杆菌属、链球菌属等呈现高水平,说明大部分婴儿的肠道菌群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进行FMT处理后,婴儿与麻麻的微生物菌群越来越相似
2“特调母乳”让宝宝的肠道菌群恢复如初看完两组剖宫产婴儿的对比,相信大家更
Q: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患了湿疹怎么办?
A:进食普通配方奶粉后如果出现了湿疹、腹泻、口周发红等情况,考虑存在牛奶过敏可能。可先将普通配方奶粉换成氨基酸配方奶粉2-4周,实施观察及诊断性治疗,若2周左右无明显效果,请找有经验的医生咨询,若2周左右有效,则可诊断为牛奶过敏。确诊为牛奶过敏,请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或母乳不够情况下用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奶粉喂养至少6个月以上。注意,期间一定不能食用牛奶或含牛奶的任何食品和补充剂。
Q:羊奶粉代替牛奶粉能降低过敏症状?
A:如果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即使换成羊奶粉也很难解决过敏问题,因为羊奶和牛奶中蛋白质的相似度高达90%以上。
Q:湿疹宝宝添加辅食有哪些需要注意?
A:务必出生满6月龄后开始辅食添加;坚持做好宝宝的饮食记录;每添加一种新的食物都要至少连续观察3天,如无明显过敏反应再加其他一种新的食物;10月龄前,蔬菜和水果最好煮熟后再食用;使用新鲜的应季食材,不食用未成熟水果,不食用生鲜食物;避免化学调味料,避免煎炸尽量蒸煮,避免食用腌制食物、刺激性食物、含防腐剂的食物;少食饼干、饮料等含色素和添加剂的食物;某种食物过敏,要积极食用替代食物,避免营养不均衡。
来源:Nature、医学界儿科频道、知麻糖等网络综合整理
责编:琬璘
审核:英姿
终审:凯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