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饮食调养 > 肠道菌群不一定有害,可也万万不能瞎补

肠道菌群不一定有害,可也万万不能瞎补



程少为 http://m.39.net/pf/a_8498647.html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到处都存在微生物,人体的肠道内也寄居着大量细菌,与人类共同生存。科学家们认为,初生婴儿在无菌环境中生长的话,免疫功能会出现紊乱,不利于抵抗各种疾病。

医院程文杰主任提醒您,肠道是菌群定植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怎样与肠道菌群和谐共处,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不能避免的课题。

别以为菌群失调只是亚健康

肠道菌群分3大类:益生菌,有害菌,中立菌。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菌群维持平衡,对“外来”致病菌能起有效的防卫作用。但是当体内的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就会引起菌群失调。当人体出现肠菌群失调后,消化系统反应最为明显,出现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腹泻、便秘等疾病的几率大大增高。肠道菌群失调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即在原发感染的治疗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的感染。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但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是菌群失调在我们身上掀起的“蝴蝶效应”。

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

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来自机体内部和外界影响,大致上可分为以下5个方向:

01

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过多肉类、进食熏烤或者油炸食物以及腐败变质等细菌污染的食物,会改变肠道内菌群的质与量。

02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平衡会发生改变。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产气荚膜杆菌等有害菌增多,最终导致菌群失调的发生。

03

免疫功能障碍

一旦免疫功能出现障碍,肠道内菌群就容易过度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04

肠道动力异常

肠道动力存在障碍时,食物推进速度减慢,细菌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大量繁殖,最终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

05

药物因素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激素以及抗肿瘤等药物会抑制或者促进部分肠道菌群生长,引起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菌群可不能乱补

可能大家在平时看到过很多号召补充益生菌的说法,但肠道菌群整体状况错综复杂,单纯的“补”不能应对所有失调情况,甚至可能引起反效果。

举例来说当患者厌氧菌感染,那治疗的第一部应该先杀菌控制感染,而不是盲目地补充益生菌。

想肠道菌群失调的状况,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01

寻找并去除诱因:

对于特异性病原如志贺菌引起的慢性菌痢,真菌引起的肠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等,需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果有难以去除的诱因如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病人行放疗等,应加强扶正治疗。

02

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因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要在严密观察下停用广谱抗生素或改用窄谱的敏感抗生素。

03

调整饮食:

饮食应注意吃些新鲜易消化的食物,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对腐败性腹泻,可采用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饮食。对发酵性腹泻应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04

微生态调节剂的服用:

使用微生态制剂的主要目的是提髙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含量,恢复肠菌群的平衡。

结语

当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遵医嘱用药,避免肠道菌群失调,总是比失调后再治疗更容易。希望大家能正确地对待肠道菌群,与这些可爱的微生物达成和解,借以维护自己的肠道健康。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

+

往期推荐

肚子咕噜咕噜叫,是不是肠胃有问题?

混合痔,集两痔之长,不要小看它!

警惕这只“大老鼠”在你的屁股上「打洞」

————

肠识便利店

责编

哎嘛星球小怪兽

排版编辑

壹周医话

本文经由医院程文杰主任审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ystl/1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