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饮食调养 > 益生菌让身体更健康

益生菌让身体更健康



一、益生菌的起源胃肠道菌群建立的过程双歧杆菌它是人体内典型的有益细菌,它的生长繁殖贯穿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新生儿刚出生时的粪便是无菌的,但出生后数小时既可检出肠道杆菌、细球菌,链球菌等,其数量不断增加。24小时时大肠杆菌占优势,达1亿—1千亿个/g(湿便)。生后第二天检出的双歧杆菌数量不高,但增长十分迅速,第4—5天开始占优势,此时最先出现的肠道杆菌等数量逐渐下降,到第6天左右减少到1百万—1千万个/g,于第6—8天则建立了以双歧杆菌占优势的菌群。在母乳喂养儿的粪便中,双歧杆菌占细菌总数的98%,可达10亿—1千亿个/g。随着年龄的增大,双歧杆菌的数量逐渐减少。最早消失的是婴儿期特有的婴儿双歧杆菌,其它肠道细菌则逐渐增多。婴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主要来源于:(1)母亲的产道;(2)母亲的粪便直接污染;(3)通过污染的乳房皮肤中获得。进入婴儿肠道的途经,多数学者认为是经口进入的。双歧杆菌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由一个婴儿传递给另一个婴儿。二、益生菌=生命?益生菌这个词实际上意味着生命。它不仅包括我们常常所说的乳酸菌(发现于酸奶中),还包括所有天然存在于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对一些人来说,益生菌也许是一个新词,但它听起来好象很熟悉,就如大家都知道的抗生素是一种用来杀菌的药物,而益生菌刚好相反,它们会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存在于消化系统中的细菌数量是如此庞大,在食道中每克内容物就有,0—,,0个,小肠中有,0—0,个/克,到大肠或结肠中则增加到,,—,,,个/克,而粪便湿重的10—20%都含有细菌,且大部分都是厌氧菌,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长。嗜酸菌是在保持人体肠道健康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菌,但它只是肠道中多种细菌中的一种。而事实上,仅嗜酸菌就有多种呢。这些微生物也叫做肠道菌群,或微生物菌群。在营养科学中,已越来越多的用益生菌来把有益菌从有害菌中区别出来。从人类历史文化可知,人们已从益生菌中获益良多。无论是把这些菌加在酸奶、干酪、酸乳酪、泡菜、或是发酵了的卷心菜,大豆,酱油中,益生菌已在很多方面被大大地使用,即使有些不知道益生菌作用的人,也在用它。我们暴露于益生菌中甚至早过我们的第一口呼吸呢。一个自然分娩的孩子在经过母亲产道时,就已从母亲的阴道内获得了一定量的益生菌。在健康妇女阴道内的主要微生物叫做Doderlein杆菌,已被证实为是嗜酸乳杆菌。它们在分娩过程中传到婴儿体内后,便开始在婴儿胃肠道内定植下来。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剖腹产儿比自然分娩儿更难养的原因之一吧。在母乳喂养及非母乳喂养儿的肠道菌群构成之间也还有另外一些不同之处,但其实也是益生菌的原因。三、印第安宝宝的故事在美国西部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里,婴儿常会染上一种奇怪的疾病,人们认为是由于分娩环境恶劣所致。于是,一些印第安孕妇为了孩子的健康,医院去分娩,可是,在医院里出生的婴儿也一样染上这种病。医生研究发现,这个部落有一种奇怪的风俗:婴儿出生半天后就要与妈妈隔离。生病的原因是被隔离的婴儿没能从妈妈身上得到足够多的有益菌,难以抵抗病菌的侵害。而出生后一直与妈妈在一起的婴儿却没有染上此病。原来,妈妈在自然分娩及与孩子接触时,身体中的有益菌(益生菌)就会传到婴儿的肠道内,益生菌迅速繁殖,并在肠道表面形成益生菌占优势的保护菌膜,有效地抵御有害病菌的感染,这种现象正如庄稼茂盛的土地上杂草难生一样。益生菌是母亲送给孩子的“第一把保护伞“。四、以菌治菌的“微生态疗法”微生态疗法,就是补充对人体有益的活菌制剂,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以抵御病原菌的定植侵袭。

这种独辟蹊径的以菌治菌的方法,与抗生素、磺胺等化学药物、海洋类药物、传统中草药物以及天然保健品防治疾病的概念与方法迥然不同。它通过补充体内不可缺少的生理性有益菌群,来纠正紊乱的菌群失调,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与营养保健的目的。微生态学研究发现,在人体肠道中存在有数以十万亿、多达种以上的微生物、对人体有益的厌氧性固有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约占95%以上,而大肠杆菌、梭形杆菌、拟杆菌等有害菌仅占1%左右。这些细菌之间、细菌与人体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处于微生态平衡状态。其中生理性有益菌、菌群双歧杆菌堪称肠道菌群中的“健康卫士”,对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及生老病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婴儿出生开始,双歧杆菌便开始在肠道定居,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一道防御屏障,能阻止致病菌、腐败菌的入侵,又能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与乙酸,维持正常肠蠕动,使病原菌难以在肠道“安营扎寨”,并迅速被驱逐“出境”。双歧杆菌还能促进多种维生素及生物酶的合成,增加人体对铁、钙及维生素的吸收,并可增加机体免疫力、抗肿瘤及消除氧自由基、过氧化脂质,延缓细胞衰老,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母奶喂养婴儿,双歧杆菌的数量是人工喂养的10倍。健康人的双歧杆菌是病人的50倍,百岁老人是普通人的倍。当患有某些疾病,长期大量滥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放疗、化疗时,就使这道防御屏障遭到严重破坏,有害菌乘机大量繁殖,释放出各种有毒物质,引起菌群失调及多种疾病。如一些常见的急慢性肠炎、难治性腹泻、婴幼儿腹泻、内原性感染、肝功能失调、肠功能紊乱等都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密切相关。微生态疗法对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肠菌群失调,以及菌群失调所致的多种症(急慢性肠炎、难治性腹泻、腹病、便秘及二重感染等)有良好治疗效果,也可用于血内毒素升高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辅助治疗。五、益生菌--孩子的保护伞人的一生中胃肠道菌群变化有什么?人的一生中胃肠道正常菌群几乎变化不大。婴幼儿菌群,胃内一般仅有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及乳杆菌,空肠内有乳杆菌,回肠以下像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肠杆菌等开始逐渐增多,到结肠后腐败菌减少,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增加;成年后双歧杆菌略减少,并且菌种有所更替,即婴儿双歧杆菌被青春型双歧杆菌所代替。同时,拟杆菌和梭菌增多,特别是老年人,拟杆菌和梭菌增多常为衰老的表现。正常成年人胃肠道菌群型态是相当稳定的,只有患病或用药时才被干扰,发生紊乱。一般情况下饮食变动是不会引起更大波动的。当从青壮年过渡到老年,随着梭菌、乳杆菌和肠杆菌的增加,双歧杆菌逐渐减少,人体衰老也逐渐表现出来。我们保健的重要任务就是制止双歧杆菌减少,设法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使微生态出现良性循环的平衡状态。六、母乳喂养儿与非母乳喂养儿的差别母乳喂养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在肠道细菌总数中占绝对的优势。人工喂养儿中双歧杆菌仍然是肠道中的优势菌群。但双歧杆菌在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中有差别。在数量方面,母乳喂养儿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比人工喂养儿高10倍。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呈酸性,平均PH值5.5。并且含水量高,氨臭味低,腐败菌、致病菌很少检出。母乳喂养的婴儿痢疾的感病率在整个人群中是最地低的。而其他喂养方式的婴儿,粪便多呈中性,平均PH值6.0,粪便干燥,梭菌、肠杆菌的检出率偏高。这就是母乳喂养婴儿比人工喂养儿抵抗力强不易患病的原因之一。显然,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的多少可作为衡量人体(特别是婴幼儿)健康的标准。七、益生菌是如何保护孩子的?益生菌进入体内——定植肠道——形成健康肠道菌膜——产生抗病菌物质——抑制有害菌——阻挡有害菌定植——排挤有害菌——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八、婴儿肠道菌群形成过程正常婴儿在出生后几天内胃肠道就有细菌定居其中。不同的分娩方式,孕期长短、孕期饮食对细菌定居有影响。婴儿肠道从最初细菌定居到形成菌群平衡大约需要2周时间。无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最开始在其粪便中测到的基本上是大肠杆菌及链球菌。细菌浓度达到每克10的8次方。若是顺产及母乳喂养的婴儿,随后这些大肠杆菌及链球菌迅速减少而同时婴儿双歧杆菌的数量迅速增加并占有绝大多数的优势。如此建立起由绝大多数的婴儿双歧杆菌及极少数有害菌相互存在的菌群平衡。这种细菌种类相对简单的菌群结构若婴儿正常情况下,一直到断奶进辅食时才开始改变。相对地,若是剖腹产或人工喂养婴儿,菌群中双歧杆菌相比要少10倍,而最初出现的有寄存器菌如大肠杆菌及链球菌等占的比例要高。如此建立起来的菌群,细菌种类较复杂且有害菌比例较高,类似成人的菌群结构。九、婴幼儿与益生菌婴儿出生前其肠道内是不存在细菌的。大约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其肠道就会定植细菌群。不同的分娩方式,顺产或剖腹产,对婴儿肠道所定植的细菌种类的不同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顺产的足月婴儿大约60%在出生4~6天,就可测出其肠道有婴儿双歧杆菌;相对而言,剖腹产的婴儿,这个比例才有9%。健康母亲的产道中有部分婴儿双歧杆菌及大量的嗜酸杆菌。事实上,婴儿在顺产通过产道时,从母亲健康的产道中获得了有益菌,相反剖腹产的婴儿就没这么幸运。婴儿肠道中的益生菌婴儿双歧杆菌,是正常定植于婴儿肠道中的天然有益菌,这些益生菌在婴儿的肠道中定植、生长、形成紧密的肠道表面的保护膜,有害菌若进到肠道中,已很难找到的地方定植。它们还产生醋酸、乳酸及少量的蚁酸,这些物质可提高婴儿肠道酸度从而抑制有害菌在肠道的定植。T.L.Rasic博士研究表明,婴幼儿肠道有益菌,主要是婴儿双歧杆菌的减少,造成有害菌的繁殖而引起婴儿痢疾。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于婴儿反复得病或营养不良之后。婴儿双歧杆菌被实验证明可防御大肠菌和沙门氏菌,这些对婴儿危害极大的致病菌的入侵。此外,益生菌还产生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因此,益生菌对于新生婴儿的健康非常重要。母乳喂养与婴儿肠道益生菌许多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与牛奶喂养的婴儿其大便有很明显的差别。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一般比较松软,气味不大,有时象乳酪的气味,PH值偏酸,而牛奶喂养的婴儿的大便,气味比较臭,而且外观、组份与成人的类似,PH值也与成人的一样,约在PH6~PH7之间。美国H.Beerens博士经长期研究发现,牛奶喂养儿比母乳喂养儿肠道中有害菌的比例要高很多,这也从其粪便的差异性反映出来。跟踪研究发现,这种有害菌比例较高的情况,随着小孩长大,并没有减少。益生菌与婴儿营养吸收T.L.Rasic博士研究发现,给不够体重的婴儿补充含婴儿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可提高婴儿对氮的吸收率,从而使婴儿达到正常的体重。由于益生菌能分泌可降解乳糖的乳糖酶,解决一些婴儿对牛奶的乳糖不适应问题,及提高对牛奶的营养吸收。研究还表明,这些可分泌出酸性物的益生菌的存在,可提高钙在肠道中的吸收。益生菌能产生出维生素B及维生素K,这些东西对新生婴儿都是非常重要的。十一、造成人体微生态菌群失调的原因有哪些?影响菌群失调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像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免疫状态均能引起菌群失调。例如:(1)胃酸减少时胃内细菌增加,小肠内需氧菌和厌氧菌数量增加,有害菌可能乘虚而活跃;(2)肠蠕动速度减慢时,小肠内细菌量增加,容易形成细菌过生长综合征;(3)胆汁分泌减少时,小肠细菌也在增多;(4)肠系膜上粘液减少时,菌群失去了滋润和调节的环境;(5)解剖变化,例如胃肠手术后,正常菌群生培遭到破坏;(6)人体免疫力下降,对外部侵入的有害菌失去或减低了吞噬能力,保护能力降低;(7)人体患病后,无论是急性或是慢性病均会打乱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外因:(1)抗生素等消炎药物的应用,大量杀伤和抑制生理菌群,甚至被消灭,造成消化吸收障碍综合征。进而肠粘膜在有益菌死亡同时也大面积脱落。致病菌可能有机会定植,并生长繁殖,对肠粘膜产生侵害,形成病灶;(2)放射性核素的伤害,正常菌群被破坏,致病菌即可引起各种炎症;(3)有些医疗措施,如外科手术引起菌群失调,丧失生理菌群,有害菌容易滋生;(4)环境改变,如出差到异地“水土不服现象”,哺乳婴儿的母乳或人工食物喂养等等,均可造成菌群失调。十二、断奶期添加益生菌可预防过敏纽约(路透社)初步研究发现:断奶期婴儿补充益生菌要减少其患过敏性皮肤病——湿疹。芬兰Turku大学的PirkkaKirjavainen博士在最近的肠道学杂志上报道说:早期研究发现,患有食物过敏的幼儿通常都有肠道菌群失调的现象。Kirjavainen博士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访中说道:肠道菌群平衡对于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统是十分关键的,婴儿体内建立的菌群平衡可以使免疫系统不发生对平衡失调所作出的过敏反应。在目前的研究中,受试的是21名母乳喂养婴儿,他们都已被诊断为患有湿疹,而且很可能发展成过敏症状。这些婴儿断奶后,吃的是乳清,其中一组加了益生菌,另一组则没加。然后测其大便中的益生菌及有害菌。结果发现,没加益生菌的组中,有更高浓度的有害菌。而且,这些有害菌看来与免疫系统的反应及湿疹的程度有关。不过,研究人员认为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十三、如何给哺乳期的BB补充益生菌在婴幼儿肠道内婴儿双歧杆菌对婴儿有全面功效,它们可固氮,增加婴儿体重,特别是对于非母乳喂养及剖腹产的婴儿,尤为重要。如何给婴儿有效补充益生菌呢?有几种方法可供各位妈咪选择:1、孕妇在孕期的第三个月开始添加含婴儿双歧杆菌的食品补充剂,在哺乳期间,也应继续添加。这样婴儿就可以从母亲那得到足够的益生菌了。2、将含有婴儿双歧杆菌的益生菌粉剂用凉白开冲好,在给宝宝喝水时服用。益生菌尽可能即冲即喝,以免失活而影响效果。3、擦一些益生菌粉剂在奶嘴或奶头上,让婴儿在吃奶时获得足够益生菌。十四、给孩子保护伞了吗?

剖腹产、非母乳喂养———婴儿得不到足够的益生菌源———肠道菌膜不健全———体质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鹅口疮等念珠菌感染症十五、为什么婴幼儿要补充双歧杆菌?大量的研究证实,母乳喂养婴幼儿的肠道中90%以上是有益菌,其中95%以上是双歧杆菌,这对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肠道疾病发生率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婴幼儿的长大,活动范围增大,同时开始吃各种辅食,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开始减少,特别是婴儿双歧杆菌,随着婴儿的长大逐渐消失,其它肠道细菌逐渐增多,感染的机会随之增多。因此,为了保护婴幼儿的肠道健康,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是十分重要的。十六、乳酸菌可有效防治花粉症每逢春秋两季,俗称花粉症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就让患者叫苦不迭。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乳酸菌有抑制过敏的作用,酸奶和乳酸菌饮料能有效防治花粉症。麒麟啤酒集团联合研究小组通过老鼠实验发现,乳酸菌中的KW菌株有较强的过敏抑制作用。该研究组在今年1-4月杉树花粉飞散的季节,给14名花粉症患者喝由KW菌株制成的酸奶,其余14名患者喝普通酸奶。试验持续天后,食用KW乳酸菌酸奶的志愿者症状获得明显改善。此外,日本卡尔皮斯公司在今年1-3月通对对20名花粉症患者的试验发现,L-92乳酸菌菌株也有类似效果。患者每天饮用含有亿个L-29乳酸菌的酸奶,能够改善花粉症症状。此外,这种菌株制成的酸奶对螨虫、灰尘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研究人员说,由于患者个体差别较大,不同的菌株疗效也不同。乳酸菌防治花粉症的机理和效果目前还无法饮料都可能产生一定功效。此外,腌菜、乳酪等食品中含有大量乳酸菌,也可能有疗效。十七、益生菌制剂治疗内毒素肝损害研究进展内毒素是肝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最重要原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肝脏的损害。有的学者认为内毒素是各种原因肝损害的共同物质基础。因此,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某些改变或降低内毒素的方法来减轻肝损害。传统常用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近年有人提出用微生态疗法,即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制剂作为肝病的辅助治疗,本文对此做一综述。1,益生菌制剂的概念及治疗原则益生菌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细菌,又称活菌剂。年Fuller将其定义为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对人体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目前最常用的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制剂不仅对某些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还有多种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益生菌是肠道原籍菌和常驻菌,而内毒素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妈腐败菌或过路菌产生,补充原籍菌从而抑制腐败菌生长是降低内毒素的关键,其作用机制为:1)生态平衡理论。少数优势种群对整个肠道菌群落起决定性作用,补充优势菌即可抵制劣势菌的生长;2)生物拮抗理论。补充的优势菌参与机体的防御屏障,其代谢产物如乙酸、乳酸能阻止致病菌在肠内的定植(化学屏障定植于粘膜或皮肤细胞上歧之间的正常菌群形成生物膜样结构,影响过路菌或外袭菌的定植、占位生长和繁殖(生物屏障);3)生物夺氧。利用对人体无毒、无害、无致病的耗氧性微生物,使肠道局部环境的氧分子浓度降低,造成厌氧菌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常驻厌氧菌(生理性细菌在肠道内占绝对优势)的生长,最终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如培菲康等益生菌制剂对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腹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许多顽固性腹胀,经培菲康治疗后缓解,较目前常用的消胀药更具优越性。4)其他还有免疫、营养及杀菌作用。2肠源性内毒血症的来源、治疗及进展2.1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来源(1)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损害:内毒素是革兰阴性(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在正常情况下可小量、间歇地进入门脉系统,在肝内迅速被枯否细胞所清除。当枯否细胞功能受损时,即会导致内毒素血症。(2)肠道吸收内毒素增加:肠道是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池,能不断地释放内毒素。正常情况下,肠道粘膜的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及免疫屏障作用阻止内毒素的吸收,从而预防了内毒血症的发生。当肠粘膜受到损害时,就会有大量肠内毒素通过肠壁进入血循环。Papam的实验证明肠道内毒素更容易通过受损的肠粘膜进入血液。肝硬化门静肪高压时,胃肠道淤血及粘膜慢性炎症破坏了肠粘膜屏障,极易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Luca的实验结果表明,非败血症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硬化病人恒定出现;增加内毒素水平与肝衰、肝性脑病死亡有关。杨力等报告,门静脉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在肝硬化者达70%,而在非肝病者仅13.3%,证实了肝硬化患者易致门静肪内毒素血症。2.2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及进展主要是通过抑制肠道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如饮食控制,使用乳果糖、巴龙霉素等药物改善肠道内PH环境,减少内毒素经肠壁吸收,以减轻对肝脏的损害。多粘菌素B起着一种阳离子去污剂的作用,可与脂类中的磷酸根结合,阻止其从肠道吸收;缓泻剂如大黄、硫酸镁等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内毒的吸收;清热解毒剂可对抗内毒素的毒性效应。Ruenburg发现减少或排除肠源性内毒素可使肝损害减轻,加入抗生素可推迟大鼠肝硬化的发生。但也有人认为使用抗生素可大量破坏革兰阴性杆菌,使其细胞壁上的内毒素释放,使血中内毒素水平升高。当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时,干扰了肠道正常菌群的比例,使耐药菌(大多为致病菌)过度生长,同样造成肠道和血中内毒素水平的升高。近年来,使用益生菌制剂治陪内毒素血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它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弊端,即肠道菌群失衡、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抗生素本身出现的不良反应。3益生菌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许多学者将益生菌制剂用于肝病的治疗。Nanji等曾给肝病患者肠道引入双歧杆菌,结果发现病的人血氨降低,同时食欲增加,有助于肝病的恢复。华方德等曾应用回春生治疗肝硬化、肝炎,结果证明明可有效地改善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降低血中的内毒素水平。其疗效优于现有的治疗肝炎、肝硬化药物。李春梅的临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也证实,经益生菌制剂治疗后,肠道内致病菌数量减少,双歧杆菌数量增加,提示内毒素血症的好转与肠道内致病菌的增殖受到抑制有关。王清图的结果证明经双歧杆菌治疗后,可降低血中内毒素和血氨浓度。这些研究结果均证明益生菌制剂可减轻致病因素对肝脏的损伤,并有效地改善肝脏代谢功能。但益生菌制剂为活的细菌,易受多种因素及抗生素的影响。尤其对双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要避免使用,如青霉素G、氯霉素、甲硝唑、红霉素、四环素、氯林可霉素、先锋霉素、按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及痢特灵等,否则会破坏肠道内生态平衡,使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下降或消失,从而失去调节肠菌群和拮抗肠道致病菌的功能,助长感染的加重的蔓延。因此益生菌制剂仅作为肝病的辅助治疗,当肝病患者继发非肠道感染时,首先要控制感染为主,可选用对双歧杆菌不敏感的药物如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苯唑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磺胺与妥布霉素等。益生菌制剂对肝病的治疗作用,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如改善蛋白质代谢,是由于内毒素的降低,使其与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而使血白蛋白升高,还是因为益生菌有促进蛋白消化吸收的营养作用,现在还是个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另一方面,益生菌制剂并不是万能药或是治疗肝病的特效药。它只能减少多种损害肝脏因素之一的内毒素,并不能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或转阴,所以治疗上应联合用药。益生菌制剂的广泛应用,必将给人类带来可喜的成果。早期肝病患者及时联合应用益生菌制剂,可以延缓肝硬化发生和发展;延长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的时间,防止某些肝硬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70%的自发性腹腹炎(SBP)为革兰阴性细菌所致,主要来自肠道,应用益生菌制剂显然可以防止、治疗或减轻SBP。另外,益生菌制剂还可以减轻内毒素导致一氧化氮大量合成和释放所造成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总之,益生菌制剂对宿主有益无害,不仅对肠道菌群平衡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可降低肝病患者的血氨和内毒素浓度,改善肝脏的功能。益生菌制剂必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宽广。十八、肝脏保健肝脏受损将是很严重的情况。肝脏有着众多重要的功能,其中一个作用就是维持血管中的氨在一个可以接近的水平。机体的氨增多的话会导致肝脑,一种很严重的大脑疾病,会引起知觉、行动的混乱,及颤动,还可能发展成全身昏迷。远在60年代,就知使用益生菌降低氨含量对于治疗这种病有显著的效果。哈佛的研究人员发现益生菌可能帮助改善神志不清及其他临床症状。在波士医院的一位病理学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证明了喂食益生菌可以减少内毒素及过量酒精引起的肝病,并能减少酒精对于肝脏的损害程度。科学家认为嗜酸乳杆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无毒的形式来治疗内毒素及酒精引起的肝病。这在35位肝硬化病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他们服用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数个月。另外30位病人服用lactulose和利尿剂一样长的时间。前一组病人显示出降低的氨水平,在精神和心理行为上有大的改进。另外,要求住院治疗的病人也因为心理及身体方面的大改进而缩短了住院时间。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益生菌可被看成是一个对肝硬化的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十九、便秘与肠道菌群便秘是一种病症,肠管内的废物排泄困难,粪便非常干燥和坚硬。人与人之间肠蠕动的频率及粪便的排泄量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出现排便困难和不适,这就是便秘,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从调查结果看,便秘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病症,有相当比例的男人和女人都经历过便秘。便秘按症状分类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便秘,按病因分类可分成器质性和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是由于肠道结构异常改变所引起的。急性病变如肠梗阻、肠粘连(尤其是手术后)、腹膜炎、阑尾炎等;慢性病变包括空肠、巨结肠、慢性肠梗阻和大肠癌。上述两类因肠道异常所致的便秘,需要进行及早的治疗。便秘的类型有:便秘急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慢性便秘功能性便秘驰缓性、直肠性、痉挛性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即所谓暂时的便秘,它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如旅行、饮食变化、考试等,通常通过恢复正常起居饮食习惯来治疗。这种便秘也应及早治疗,以防逐渐演变成慢性便秘。驰缓型便秘是由于肠蠕动弱造成的,特别是在老年人中较常见。直肠性便秘是大便滞留于直肠内,时间过长时而发生便秘,在妇女中这种类型的便秘比较普遍。痉挛性便秘,与大肠痉挛有关,通常与精神紧张有关。这种便秘常与腹泻交替发生。便秘的早期症状一般很少出现疼痛,然而当这种便秘转变成习惯性便秘时,各种症状就会相继出现,如头痛、肩疼、食欲不振、气胀、放屁、痤疮、皮肤干燥等。严重时由于肠内高压会使憩室胀开,过度用力排出硬便,还会引起痔疮,血压上升,甚至昏迷。许多报道谈及便秘与癌症的关系。有人为调查乳腺癌检查了便妇女的乳细胞。发现每周排便少于2次的一组妇女有四分之一的人发现有潜在的癌细胞;每日排便一次的妇女,仅有五分之一的人发现有异常细胞。便秘与肠菌群有很大关系。便秘使肠气的气味非常难闻。气味的成份主要由肠内的腐败细菌产生,如氨、吲哚、粪臭素、有机胺、挥发性脂肪酸、硫化氢等。这些物质中有一部分被吸收,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在健康人中,这些物质被肝脏脱毒,还有一部分完全被排出体外。一旦肝功能受损,进入肝脏的毒物就会随血液进入各种器官,造成损害,如果它们进入脑中还会引起致使性疾病,如肝昏迷等。某些腐败性物质是致癌剂或是癌症的促进剂。据推测,上文谈到的异常乳细胞的产生,可能与腐败性细菌产生的雌激素作用有关。实验证实,由腐败性细菌产生的毒素在肠内积存的时间越长,与肠壁接触的时间也越长。它们很可能诱发大肠癌。有关肠菌群与癌症的关系将在后面的章切中还将进一步讨论。为了防止的控制便秘,除主要改进饮食习惯外,应多食用食物纤维来预离便秘。Shimoyama在调查25便慢性便秘病人的肠菌群时发现,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有一半病人通过服用双歧杆菌使病情得到了缓解。Tanoka调查57便老人(平均年龄78岁)。由于他们年老多限制在床上,大约有70%的人有便秘,39%的人经常便用药物来治疗便秘。当这些老人连续日服ml双歧杆菌发酵乳20天后,大部分病人的排便次数都增加了,便秘也得到了控制。粪便与人体健康状况关系肠内菌群对人体健康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在健康条件下,肠内菌群中的有益菌占优势,其代表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然而身体条件的改变,饮食、压力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肠内菌群,并导致身体健康的综合变化。所以维持身体的健康,保持肠内有益菌占优势是十分必要的。通常很难确切地知道肠内菌群的状况,而用微生物法分析粪便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又相当繁锁,然而简单而又相对准确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大便的各种状态来获得。从粪便的软硬度、颜色、气味和体积来判断肠道的健康状况。正常粪便含有70—80%的水份,形状就象香蕉或类似由管中挤出来的形状。肠内容物从大肠通过的速度是每小时10厘米左右,当速度过慢,水份被吸收过多,就会产生硬便而形成便秘。排泄时粪便干硬,同时伴随疼痛或不适,就是便秘的信号。如果粪便的形状似香蕉状,即便每隔3天排泄1次,也属于正常。当粪便水份含量超过80%时,大便为软状和稀状;水份超过90%时就会出现水样便,从而发生腹泻便。每个人粪便的形状和体积是不同的,食富含食物纤维的饮食,其大便量多体积大;而食西方型的饮食,食物经过精制,富含肉类、高蛋白、粪便的形状就细长而且体积少。粪便的颜色也可做为识别身体健康与否的一个信号。体内分泌的胆汁和胆红素的颜色使粪便构成特殊的黄色。胆汁是在肝脏产生的,并暂时贮存于胆囊中,而后通过十二指肠被排出。胆红素起源于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降解。胆汁的原始颜色是绿色,但经过肠内细菌的作用,使粪便变成黄色或棕色。通常灰白色粪便暗示黄胆病的信号;血红色粪便暗示痔疮或肠内出血;而焦黑色粪便暗示癌症、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信号。粪便的气味主要由食物的成份和肠内细菌类型所次定的。粪便的气味与肠气的气味相一致,主要由氨、吲哚、硫化氢、粪臭素,乙酸、丁酸等成份构成。通常粪便的气味具有轻微的酸味、不特别难闻。这主要是肠内细菌进行发酵时产生乙酸、丁酸的气味。如果肠内细菌发酵异常,就会产生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食用高蛋白性食物时就会出现腐败性气味,这主要是由腐败菌分解蛋白质时产生的。二十、腹泻与肠道菌群每个人都有过腹泻的经历,至少在婴儿期时是如此。成人的粪便中含有70——80%的水份。如果粪便中的水份含量过高,就会出现水性便,也称之为腹泻。成人平均每天需要2公升左右的水,其中有90%的水被肠道吸收,大约有——毫升的水随粪便排出。腹泻有多种类型。大约有70%的人喝牛奶就会发生腹泻,这由于体内先天性缺少乳糖降解酶所致,这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属于不易消化和不易吸收的物质,它可增高渗透压、干扰水的吸收因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称为渗透性腹泻。另一类腹泻是由于细菌和病毒感染所致,如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导致的腹泻,使大量流体从肠壁中流出。这类腹泻称渗流性腹泻。由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由激素的过量分泌,刺激肠壁分泌水样物质,导致的腹泻称为分泌型腹泻。还有一类腹泻是由于大肠受到异常刺激,如紧张等因素,使水份吸收受到阻碍所致。腹泻常由菌群失调所致,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可使60%的病人引起腹泻。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在小肠和大肠的展开区域形成粘膜坏死,有坏死性粘膜物和血浆凝结物在粘膜表面形成的假膜,这种病症称为假膜性结肠炎,并常常引起死亡。结肠炎被认为是由于肠内的抗生素相关性细菌——葡萄球菌旺盛繁殖后产生的毒素所致。现在发现艰难梭状芽胞杆菌也可以引发此症。这种结肠炎可以通过去掉所使用的抗生素,覆盖以正常菌群来治疗。但抗生素对治疗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使得医生有时进入两难境地。正常情况下,消化道各部位有它们各自特定的正常菌群。然而有时在大肠内寄生的细菌可进入小肠,引起“自发性假性肠梗阻”,同时伴随严重的腹泻,这种症状类似于肠梗阻,但没有结构性差异。病人会因腹泻和便秘的轮翻交替而变得虚弱。这种疾病的病因过去长时期没有搞清楚,最近才证明时寄生在大肠中的细菌,进入小肠内旺盛增殖所致,如类杆菌当由大肠进入小肠后旺盛生长,导致脂肪吸收受阻,最终引起脂肪泻,由于肠内积累过多的脂肪刺激肠壁,引起腹泻。对于这种病的治疗有的医生建议:虽然用抗生素治疗可收一定的效果,但不如服用双歧杆菌制剂使肠内菌群恢复正常更有效。有关腹泻的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其致病因素未知,一直难以治疗。这两种病,由于溃疡可在肠壁上形成,可观察到腹泻和便血症状,最坏的情况可出现穿孔。有人认为肠内有害细菌可能与这两种疾病有直接关系。









































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ystl/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