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饮食调养 > 便秘久治不愈厕所猝死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便秘久治不愈厕所猝死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近年来,便秘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欧美高于亚洲,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美国报道,各年龄段人群便秘的总发病率为2%~28%。我国城市儿童便秘发病率为19.8%。通过对北京、天津和西安60岁以上人群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发病率为15%~20%,而上海的老年人便秘患病率甚至高达35-8%。
医院的肛肠科,会惊奇地发现,一半以上的住院患者,是因为严重便秘,便不出来而入院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患便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都曾长期服用各种含刺激性成分的保健品或泻药,但效果却越来越差,导致肛肠疾病,甚至无论如何也排不出便,不得不住院治疗。
在农村,有不少老人,就是因为便不出来而憋死。也有不少老人,因严重便秘,排便时用力过大,导致突发脑溢血或心肌梗塞,猝死在厕所里。
为什么便秘如此难治?真的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我们认为并不是便秘难治,而是治疗的不科学。造成如此严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消化学理论的局限性
由于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以前的消化学理论不全面,没有揭示出便秘的真正原因,不了解排便功能的正常与否还与人体肠道内共生的余种、万亿的肠道茵群密切相关。
所以,在以前出版的消化专著及教科书中,大多数没有全面系统地论述肠道微生态知识的章节,造成广大医生既不了解肠道菌群对人体消化、免疫及抗病力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肠道菌群失调与便秘的密切关系,更没有认识到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对治疗便秘的重要作用,这是由于以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造成的。
近几年,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便秘有了全新的、科学的认识,这对于完善消化学理论,提高医生科学诊疗水平以及实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临床上对便秘病因的诊断尚缺少有效手段和科学指标
目前临床上对便秘病因的诊断,尚没有像高血脂、高血糖那样的明确诊断指标及相应的检查手段,常规检查项目并不能有效帮助医生对便秘的病因做出快速、全面、准确的诊断。这也是众多消化科临床医生头痛的地方。
但伴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预计在未来的5~8年内,肠道菌群将成为一项常规的体检及诊断指标,为便秘、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的合理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医院已经开始根据需要通过涂片法、测定球/杆菌比例等传统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尤其是在测定大便常规的同时就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虽然还很初级,但价格便宜,并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3)部分基层医生、患者滥用泻药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便秘患者大多有长时间服用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刺激性药物或保健品的历史。这些制剂可即刻加速肠道排便,起效快,但长期服用,会造成肠肌神经受损、肠道平滑肌萎缩,影响其蠕动功能,使肠道逐渐丧失正常消化和排便的功能,易形成药物依赖性,从而加重便秘。滥用泻药,是导致患者便秘久治不愈和发展为顽固性便秘的重要原因。
很多泻药中含有蒽醌类物质,长期服用可诱导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造成脂褐素沉着于固有层内导致肠黏膜变黑,近年临床因服用泻剂致结肠黑变的报道较多。结肠黑变病是一种癌前病变,在结直肠肿瘤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伴有结肠黑变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国外份对回顾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报告指出,服用蒽醌类和其他泻药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SiegersCP的前瞻性研究也表明,有结肠黑变的患者则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增大。因此,便秘患者切不可“一泻了之”。长期滥用泻药,必将损害患者肠道健康,加重便秘。
另外,便秘与不良饮食习惯、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缺乏运动、精神心理障碍、年龄、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也是造成便秘高发和久治不愈的诸多次要原因。
摘自《便秘的革命》
作者:崔云龙,教授,早年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归国后,二十年多年如一日,投身于益生菌制剂的创研和临床研究,颇有建树,是我国著名的微生态学专家。
点击原文阅读,拒绝泻药,选择益生菌!
金霉素软膏消脂肪粒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