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预防 > 这对慢性病的治疗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对慢性病的治疗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事实上,人类肥胖的根源在于人们体内的一些不良细菌控制了人的能量代谢、引发慢性炎症,如果任凭这些细菌滋生,想要远离肥胖的体型将是很困难的事情

《北京科技报》:从实验现象,您得出了什么结论?

《北京科技报》:这一发现对人们有何启示?

此外,若我们想知道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可以通过测定体内的菌群结构来找到答案这相当于在生病前,就用一个快速便捷的方法来起到预防慢性病的作用这对慢性病的治疗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如果吃过多的动物脂肪,一种名叫“硫酸盐还原菌”的病菌数量就会增多,这种细菌对人体有破坏作用,不但容易使人发胖,还会让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吃的素食多,身体里利用植物生长的细菌就会比较多,这种细菌菌群失调是什么症状是友好型的,它不会破坏人的身体

赵立平:我们找到了这一现象的营养学原因,因为这些小鼠基因完好、胃口很棒,所以吸收的高脂饲料明显高于基因不好的小鼠

赵立平:我们把先天患有轻度糖尿病的小鼠与基因完好的对照小鼠,用植物性饲料和高脂饲料来喂养这些饲料模仿了传统的以素食为主的膳食和现代西方膳食这样一来,实验就分成了四组:“好基因+好饲料”、“坏基因+好饲料”、“好基因+坏饲料”、“坏基因+坏饲料”

我们的饮食结构与肠道菌群组成,关系最为密切若肠道菌群失调,病菌增加,有益菌减少,就会引起疾病通俗点说,吃什么饭,养什么菌

《北京科技报》: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赵立平:人体内有两种细胞,一种是人的细胞,一种是微生物细胞这肠菌群失调喜乐些微生物细胞大部分生活在肠道内,特别是大肠里,被称为肠道菌群它们相当于人的第二个基因组,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寄居,它们在人体内同样会产生代谢物,进入人体的血液

《北京科技报》:研究人类的肥胖,为什么想到从细菌“下手”?

大量研究认为,营养和遗传与肥胖发生有密切关系国际上近5年来有不少报道,认为肠道菌群也是参与肥胖发生的重要因素我们与中科院上海营养所陈雁教授合作,希望研究营养、遗传和菌群在肥胖发生中各自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通过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我们对这些小鼠体内的菌群结构进行了测定我们观察到,当“好基因”动物遇上“坏饲料”时,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几乎检测不到了,而一种名叫“硫酸盐还原菌”的病菌数量增加得肠菌群失调症状最多

赵立平:由于人们的饮食会直接导致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所以人们在平时就必须要注意自己的饮食组合

为了能使自己拥有曼妙的身材,绝食、运动、抽脂、吃减肥药……都是长期以来人们与肥胖抗争的手段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在肥胖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这一成果于11月6日发表在微生态领域的顶级刊物《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上

按理说,“坏基因+坏饲料”一组中,小鼠应该是最不健康的然而我们发现,“好基因+坏饲料”一组的小鼠更不健康,它们的体重最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yf/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