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预防 > 肝肠相照与肝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

肝肠相照与肝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体抗感染防御的重要器官,其中,肠道菌群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人的肠道内共生着种类超过种,数量高达万亿的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含有人体最大的贮菌库及内毒素池。正常人体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分布在肠道不同节段和部位,在宿主营养、免疫和物质的代谢吸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慢性肝病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中感染是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原菌大多来自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与肝脏不仅在解剖机构上,其在功能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可谓息息相关,互为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研究发现,各类慢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胃肠蠕动减慢和微绒毛损害,促使了肠道清除能力降低,增加了过路菌接触和粘附机会,从而导致细菌过度生长。此外,肠腔内胆盐缺乏,继发感染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因素,均能使肠腔内微生态环境受破坏,引起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及其各种代谢物等移位进入肠外器官,过度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凋亡、坏死。这加快了慢性肝炎重型化、肝肾综合征以及感染的进程。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发生特异性变化

医院的李兰娟院士与其团队,对肝硬化和肠道菌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所提供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研究者选取98个肝硬化病人和83个健康人对照组的肠道菌群作为样本,对其中微生物菌群宏基因组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成功构建了相应的基因目录。

研究者利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基因组构建了含个基因的基因目录,并将此目录与三个已有的肠道菌群目录——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目录、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人类微生物组工程目录和二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宏基因组目录——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者发现,与其他三个基因目录相比,有个基因是肝硬化病人肠道菌群宏基因组中特有的,这表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发生了特异性变化。

☆对肝病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的菌类

为了进一步探明菌群宏基因组变化的原因,研究者对肠道菌群中菌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健康个体,肝硬化患者的样本中拟杆菌门的菌种数量减少了,但梭菌门和变形菌门的菌种数量增加了。此外,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中有20种菌种数量增加,其中4种是链球菌,6种是韦荣氏球菌。另外有19种菌种数量减少,其中12种是拟杆菌,7种是厚壁菌。这些结果提示,链球菌和韦荣氏球菌可能在肝硬化病情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员鉴定发现,肝硬化病人肠道菌群中,参与氨合成代谢的基因存在异常。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病人常出现的并发症,此病症的标志性特征就是高血氨。而当肠道菌群产生过量的氨,就可能提高病人的血氨浓度。如果能针对性地降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产氨的能力,或许能开辟治疗肝性脑病的新思路。

☆知识普及

拟杆菌门:包括三大类细菌,即拟杆菌纲、黄杆菌纲、鞘脂杆菌纲。它们的相似性体现在核糖体16SRNA。很多拟杆菌纲的种类生活在人或者动物的肠道中,有些时候成为病原菌。在粪便中,以细胞数目计,拟杆菌属(Bacteroides)是主要微生物种类。

梭菌属:芽孢杆菌科的1属。是能形成芽孢、厌氧生长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因芽孢常比菌体大,致使菌体呈梭状而得名。又称厌氧芽孢杆菌属。

变形菌门:主要是由核糖体RNA序列定义的,名称取自希腊神话中能够变形的神Proteus(这同时也是变形菌门中变形杆菌属的名字),因为该门细菌的形状具有极为多样的形状。它是细菌中最大的一门,包括很多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弧菌、螺杆菌等著名的种类。

声明:本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字及图片信息,如有侵权,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撤销。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病好
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yf/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