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知识 > 婴儿口腔长满白色絮状物竟然是因为妈妈过分

婴儿口腔长满白色絮状物竟然是因为妈妈过分



刚坐完月子的果果妈无意间发现宝宝的嘴唇上冒出一些白色絮状物,像是起了皮一样,保姆说可能是最近室内开了暖气太干燥了,所以大家也就没放在心上。喂完奶后,果果妈拿来棉签蘸点水准备给宝宝擦擦嘴唇,可发现这些白皮很难擦掉,反而把宝宝给弄哭了。这一哭不要紧,却着实让果果妈吓了一大跳,原来她发现宝宝的嘴巴里布满了这种白色的絮状物,舌头上也全是。

  看来并不是干燥引起这么简单的了,于医院,医生告诉她宝宝是患上鹅口疮了。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婴幼儿口腔疾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医生叮嘱说,平常一定要多注意卫生,宝宝的奶具要彻底消毒,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也要注意乳头的干净,不然很容易把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可是,这番话倒是让果果妈更纳闷了,她说:宝宝一直是喝母乳的,我平常特别注意卫生,每次喂奶前我都会拿湿巾先擦擦乳头的。没想到医生听完后竟然说:这样说来,孩子很有可能是因为太干净才长鹅口疮的!

太干净?“特别注意卫生”难道反而做错了吗?咱们还是先从鹅口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开始说起吧。

  一、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点片状絮状物,形似奶块,略微突起,边缘充血,不容易拭去,强行剥离后会出现红色创面。严重时白色絮状物遍布宝宝口腔,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同时患儿还会出现食欲下降、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等症状。

 二、哪些情况下容易感染?

  鹅口疮常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儿中,比如下面这些情况都容易引起感染:   ①妈妈产道有炎症,宝宝出生时接触了产道分泌物的霉菌引起感染。   ②宝宝的奶具消毒不彻底,或者母乳妈妈的奶头不干净而导致。   ③日常卫生不注意,比如宝宝吃手、咬玩具,因而导致霉菌进入口腔引起感染。   ④婴儿体内菌群失调,使得霉菌趁虚而入而感染。

三、患鹅口疮后该如何治疗?

  发现鹅口疮后可口腔内涂抹制霉菌素,同时口服益生菌进行治疗,在杀霉菌的同时扶植肠道正常菌群。

  四、“太干净”也会导致鹅口疮

  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有人会一头雾水:既然鹅口疮是感染霉菌引起的,难道不是应该“特别注意卫生”吗?   首先有一个小常识大家必须明白:霉菌的天敌是细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注意干净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有些妈妈特别在意养育环境的卫生,甚至希望达到无菌的程度,这就使得宝宝出生后很难接触到本应接触的细菌,因而造成体内肠道菌群失调,这时白色念珠菌这种机会菌趁虚而入大肆泛滥,宝宝口腔内就极易引起鹅口疮。

  比如前面案例中的果果妈,她每次喂奶前用湿巾擦拭乳头进行消毒清洁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湿巾中或多或少含有清洁剂、杀菌剂等消毒剂成分,这些消毒剂颗粒随着宝宝的吸吮进入到体内后,会杀灭婴儿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从而导致菌群失调,由此使得霉菌大量繁殖,最终引起鹅口疮。   鹅口疮其实并不难治,但是却很容易反复。发现宝宝患有鹅口疮后,不少妈妈们都认为一定是自己平常卫生还不够注意导致的,其实多数情况下恰恰相反。妈妈们不如先反省下家中是不是太干净了,平常是不是过分注意宝宝的卫生清洁了。

  那到底如何做才不至于是“过分”注意清洁卫生呢?

 

①奶瓶、奶嘴不需要次次彻底消毒,比如有些妈妈喜欢用清洁剂擦洗奶具后再放消毒锅,其实大可不必。个人建议可以一天最多消毒一次,其余时候用热水冲、刷、烫后控干水分正常存放就可以了。

②母乳喂养是有菌喂养,妈妈乳头以及乳头周围皮肤上的细菌被宝宝吸入体内后反而有利于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所以不需要次次刻意清洗乳头后再喂奶。如果觉得自己身上有些脏如出汗后,可以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下乳头。

③日常可以用干净湿毛巾擦拭宝宝的双手。

  总之,爱干净是好事情,但爱到追求无菌效果就大错特错了。一旦宝宝的肠道内菌群失调,除了有可能引起鹅口疮,更多的时候会让宝宝的肠胃受损引发腹泻,甚至导致肠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较好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zs/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