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临床体现 > 肠道菌群发展的早期历程和恶性循环

肠道菌群发展的早期历程和恶性循环



作者按: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在多个场合里说过了,散在疗法和我的几篇文章中,早就打算做一个整理了。然而,进度一直缓慢,目测需要写一个大部头书的。促使我尽快拿出了这一篇算是梗概的文章,是连着几天遇着了被大夫长期误诊、长期腹泻、腹泻又转便秘的可怜孩子,他们/她们正在被推向深渊。希望这一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医生,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避免更多的孩子和家庭走向苦难。

先说一句益生菌:

双歧杆菌类(包括双歧、一些普拉氏菌等与双歧类似作用的菌)的益生菌的作用无需多言。提供营养、B族维生素,产醋酸和乳酸提供肠道自修复的原料,抑制坏菌生长,辅助营养素VD、VP、槲皮素等的吸收,帮助血管和人体各种屏障的修复。有一定的消化分解糖类(包括一些单糖、多糖等)、酪蛋白等的能力。

再开始正文:

一般的人们,包括主流医学界,都猜测:孩子肠道里的菌都是母亲传给孩子的。这个猜想其实只说对了极小的一部分:母亲只提供了最初的益生菌,肠道菌群的变化与食物的成分、食物被消化的程度、环境和食物中含有的菌、抗生素等关系更大。

我们知道母亲身上,尤其乳头乳汁中有很多种类的菌,但为什么在婴幼儿的初期,总是双歧杆菌类的占优呢?这其实明确来自它们的一个特点:有发酵乳糖和一定的酪蛋白的能力!婴幼儿时期,主要以母乳为单一食物。母乳的大部分营养是直接被孩子吸收的,其它留给肠道菌的就是乳糖、少量酪蛋白之类的,而这些正是双歧杆菌的养料,而其它的未充分消化吸收的东西几乎没有。这就给了双歧杆菌以优势生长的机会。而我们常见的坏菌,如酵母菌和脱硫菌则不可能在这中环境下生长。所以,一般在这种纯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应该是双歧占优的情况。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母亲或者环境几乎不能提供双歧类的益生菌,或者它们被基本杀灭,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乳糖的存在,许多孩子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或者会以发酵乳糖的、所谓的乳酸菌(双歧也是其中的一种,但能够产醋酸)占优。而酪蛋白则难以被肠道消化,形成奶瓣排出去。于此同时,部分未消化的酪蛋白则会从孩子不紧致的肠道进入孩子的身体,逐步形成严重的igg过敏。

乳糖不耐受的孩子,会持续的腹泻和严重的营养不良。而乳酸菌占优的情况,则会使肠道内的乳酸量就大幅增加,随着孩子的肠蠕动在结肠处蓄积,肠炎就逐渐开始发展,便秘就会反复的出现。

对于非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孩子,情况就会更严峻一些。因为基本上,所有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都添加有麦芽糊精等各种糖的聚合物,尤其以其麦芽糊精居多,这些东西都是酵母菌的食物!同时,配方奶粉中明确添加有各种含硫的营养素,这些裹挟在未消化的蛋白质中就是脱硫菌理想的养料。配方奶粉喂养的消化,经常拉绿色的便便,说明了其在胃里排空过快,有相当多的营养素未能充分消化,不能被小肠直接吸收,从而成了各种发酵菌的养料,酵母菌和脱硫菌在孩子的婴幼儿期就可能已经大量定植了。(脱硫菌这个坏东西一般还杀双歧!)

在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家长会给孩子添加辅食了,加大营养的同时,也有更多的未消化的营养物质会排泄到孩子的肠道内。这些物质的种类与肠道菌的形成有莫大的关系。可以看出,双歧杆菌的食物所占的比例在逐渐的缩小,双歧杆菌的比例也迅速的在下降。其它的物质,如纤维、淀粉等糖的聚合物、蛋白质(包括脂蛋白、糖蛋白)等未充分消化的物质开始出现,肠道的发酵菌产气菌开始大量出现。可以说,孩子的肠道菌群的好坏与饮食、与消化水平直接相关。

一般的说,正常的胃肠道能够充分消化这些食物,留给肠道菌的利用和使坏的空间不多。但是当消化不好的情况发生了,则肠道菌的状态就会逐步的恶化。可以说,消化不好是肠道菌群恶化的最直接原因,会使得原来不应该在肠道大量出现的发酵糖类及其聚合物、发酵分解蛋白质的细菌过度增长,而这些发酵产物多数有害,糖酵解为乙酸、乙醇、乙醛;蛋白质酵解则可能产胺类(神经递质,伪神经递质,神经毒素等)、氨气、硫化氢、耗水,错误分解则产一些毒素之类的。其中代表性的菌就是:酵母菌、一些致病梭菌、脱硫菌、肠杆菌、肠球菌等等。后二者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需要排除那些迅速致病的坏菌,它们往往由于症状明显会很快被干掉,因此一般不足为虑。它们一般情况下引发的是腹痛腹泻,而更常见的却容易被忽略的肠道问题,是便秘。下面,我们重点来讨论它。

正常的情况下,即使偶尔有消化不好的情况,人会打嗝放屁,如果这些机能还正常,通过肠的蠕动,能够把这些坏东西排出去,对人的损害会小很多。而且相应的,这些坏菌也不会过度生长。而,如果出现便秘的情况,菌量的增长是呈指数形式增长的。在坏菌占优的情况,基本上能够分解蛋白质和多聚糖类的菌,往往也起到了帮凶的作用,为坏菌提供了养料。

影响肠蠕动的最大的已知因素就是炎症、酵母菌等形成的被膜和重金属(当然也可能是甲低,或者其它可能性较小的器质性或遗传性问题。前者此时与重金属的关系通常很大。)。一般的想法,炎症会促进肠蠕动;但是事实上,我们经常遇到的igg过敏所引发的炎症反而是导致便秘。初期禁食往往会改善,但一般不会完全解决,所以还是应该考虑酵母菌和重金属的问题。而且,因为酵母菌有吸附重金属的能力,所以,如此看来,如果肠蠕动能力出现了问题,基本上等于是出现肠道重金属的沉积。

便秘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水,也即大便干燥。我们知道糖类(多聚糖、淀粉、纤维)的酵解产水,而蛋白质的酵解则耗水。所以通常医生会建议多摄入水果蔬菜、少吃蛋白质(当然对我们这样的而孩子,一般这样是有害的!),就是这个原因。大便干结往往说明酵解蛋白质的坏菌多了。但是,我知道的还有其它的因素在这里面:肠道的所谓糖醇平衡、镁的将水引入肠道的作用。可以说,前者肯定不是主要问题,而后者则被许多家长奉为解决便秘的法宝(显然是有点掩耳盗铃)。而影响镁的在肠道内起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坏东西就是脱硫菌!它们可以吸附镁,当然更多的是吸附重金属。这里又与重金属建立了联系!而且,脱硫菌在肠道内的滋生也会杀灭产乙酸产氢气的菌,如双歧杆菌等,这些发酵膳食纤维的菌,发酵过程则一般产水。。。等等

总结来看,实际上消化能力出问题是肠道菌群恶化的直接原因之一(重金属也可以恶化肠道菌群)。而便秘则是这一恶化过程的加速器!

当然我们也需要考虑长期腹泻的情况。已知的乳糖等糖类不耐受,更多的是与肠道内双歧等益生菌的缺乏有关,麸质所引发的乳糜泻更是与消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相关,而一些艰难梭菌引发的持续腹泻、肠球菌等引发的一日多便的情况,更是直接与蛋白质的摄入消化有直接关联。

反过来,肠道菌群出了问题,则一些人体所必须的养料,如B族维生素和许多消化酶的生成就会出现问题。肠道坏菌产的氨气、硫化氢等碱性气体,在影响肠道自修复能力的同时,也会出现肠气上冲的情况,导致胃酸不酸,影响胃蛋白酶的分泌,进一步影响蛋白质的消化。而且,脱硫菌会破坏对人消化能力至关重要的牛磺酸,全方位的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lctx/11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