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临床体现 > nbsp文化思想nbsp徐文
nbsp文化思想nbsp徐文
腦子不夠用的人,喜歡幼稚、簡單的思維方式,就象小孩子一樣,往往喜歡先給人或事物貼標籤,紅臉白臉、好的壞的一目了然。懶得動腦子的人,思想僵化的人,喜歡靜止、不變的思維方式,好者恒好,壞者恒壞。趨利避害,無不用其極。殊不知人事物質,都在變化之中。事物發展到了極限,突破了度,就會轉向反面。量的遞增或者遞減最終都會導致質的變,好的會變壞,壞的會變好。
維生素是公認的營養保健品,人體必需的元素,但是服用過量一樣會導致疾病!
維生素A吃多了就可能因腎臟無法排泄而引起中毒。發生中毒時,可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頭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及時停藥,症狀可逐漸減輕乃至消失。繼續服用,症狀會日趨加重,出現毛髮乾枯、脫落、皮膚丘疹、四肢疼痛、肝功能異常、貧血,中毒症狀一時難以糾正。維生素B[1]毒性較低,但大劑量服用可引起頭痛、眼花、煩躁、心律失常和浮腫,並有臨產麻痹、喪失知覺等神經系統症狀;長期超量服用可使人變跛。有些人注射維生素B[1]還可引起過敏反應,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故而肌肉注射時應預先做皮試。維生素C服用過量就可以引起腎炎、尿路草酸鹽結石、腰痛、腹瀉等症狀。長期大量服藥,一旦停藥或改小劑量時,還可能發生壞血病。維生素D過量服用可以發生中毒,引起高鈣血症,出現軟弱、食欲不振、疲勞、嘔吐、腹瀉,甚至組織異位元鈣化、骨骼硬化、肝臟腫大等。過量的鈣沉積於腎臟內,使腎臟受到損害,進而引起高血壓、腎結石。維生素E成人服用過量可出現生殖功能障礙、肌酸尿、胃腸道不適、乏力等。兒童服用容易導致性早熟。
砒霜是公認的劇毒藥,《水滸傳》裡面描述了潘金蓮毒死了武大郎,使得砒霜的惡名深入人心,使人聞之色變,更談不上服用。砒霜的化學名字叫三氧化二砷,是白色粉末,沒有特殊氣味,外觀與麵粉、澱粉、小蘇打很相似,容易誤食中毒。過量口服砒霜能破壞某些細胞呼吸酶,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氧氣而死亡。但是有毒未必有害!但是如果醫生掌握砒霜的用量和劑型,恰當使用的話,砒霜不僅無害,反而是治病的良藥。
在古代治療用砒霜煮水薰蒸治療長期不癒合的瘡口、竇道和慢性骨髓炎,經常流膿水者。瘡瘍科醫家常用的用煉丹爐煉的紅升丹、白降丹和中九丹等多種丹藥中都含有砒石的成份,近代也有用砒霜配製成“皮癌淨”外用,治療皮膚癌。
少量砒霜內服用於治療哮喘咳嗽也很有效。比如可以用砒石嵌鯽魚,泥包火鍛之;也可以用砒粉拌和瘦肉泥封火鍛,然後去泥研末,少量內服。砒霜還可用於治療多種癌症,比如治療食道癌就用砒石拌蜂蜜,讓病人放在口中慢慢含化。現代醫學將砒石的精製品三氧化二砷製成注射液,每支l毫升,內含純藥l0毫克,加入毫升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用於治療肝癌和白血病,取得了好的療效。
水是人體必須的物質,但是誰能想到水喝多了會中水毒,輸液用的水多了會導致心衰。現在流行什麼每天早晨起來喝兩杯白開水的健身方法。根本不管自己是否感覺口渴,消化能力的強弱。有的人還沾沾自喜,說喝完水就能大便,其實是在瀉肚子,多餘的水沒有尿出來而是拉出來罷了。有的人喝得胃內存水,水走腸間瀝瀝有聲。有的人喝得不停地上廁所,還美名其曰排毒,殊不知是在在加重腎臟負擔。離下一步尿不出來水腫就不遠了。有的人還喝得臉上長滿黑斑,看了中醫才知道這就是水癍,自己中了水毒。有的人喝得心慌、心悸,伸出舌頭的時候,口涎滴滴答答的。睡覺的時候都溜口水,浸濕枕頭。
很多人也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但是苦於找不到這個極限在哪裡,如何把握這個度。其實度包括兩個方面,是外在的物質和人體內部環境的統一。同一種藥物起到補益和毒害作用的量是因人而異的。因為人的體質不同,耐藥程度存在差異,加之心情、情緒、飲食習慣、居住環境的差異,所以僅僅根據年齡、體重決定藥物的劑量是很粗糙的。比如飲酒,人的酒量跟年齡、性別、體重關係不大,反而和體質、遺傳、當時的心情、是否先吃了飯有很大關係。同一個人也會因為年齡、環境心情的改變,導致對藥物、食物的消化能力出現變化。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以前酒量很大,現在喝同量的酒也許就會醉倒,甚至中毒。以前能吃大塊肥肉,現在吃了,也許就會出現膽絞痛、腹瀉。
醫生和營養師的責任就是通過學習和實踐,準確認識藥物和食物的性質,仔細診查患者和客人身體心理狀態,然後精確地掌握劑量,使用藥物。用毒藥去邪不傷正,用良藥補益不生害。並且隨時根據患者的變化調整藥物品種或劑量,以順應變化。否則就會導致亂用抗菌素導致人體內菌群失調,亂用激素導致股骨頭壞死,亂用龍膽瀉肝丸導致腎功能衰竭的醫源性傷害。
普通百姓要聽取專家、醫生的意見,更要注重自己的主觀感覺,根據自身的情況使用藥物,即便是非處方藥也不能輕易自行決定服用,或者長期服用。另外食療為先,藥療為後。在食物豐盛的今天,考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缺維生素,即便缺乏是否能從食物中補充,有無必要象施化肥一樣去吃藥片。
碰到的報紙雜誌刊登一些科普保健文章,比如題目《多吃××有益健康》。不管文章的內容是多麼先進的科學發現,如果我們有一些哲學素養,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的話,就不會被這些貌似科學的東西,引向迷途。
物極必反的觀念是道家對宇宙間物質、能量變化規律的總結,在黃老學說中,一脈相承。也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對立統一變化的主要內容。老子在《道德經》中就說過:“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福兮禍所寄,禍兮福之倚”。物極必反一詞具體出現在戰國時期道家鶡冠子的同名著作《環流》篇中。文章以北斗環繞北極星周而復始運行,人間四季隨之變化立論,得出“物極則反,謂之環流”的結論。
人有血肉之軀,呼吸、運動、神志賴以生存。人生也不能逃脫這一規律,要經歷一個生、長、壯、老、已的過程。外因導致的形體毀傷,大至殞命,小到折壽,顯而易見。內在的物質基礎精血的損耗,才是影響人的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養生的秘訣不過就是保精持滿,不要過早、過度消耗精氣,儘量晚一些觸碰那個極限和極點罷了。說白了很簡單,其實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道家和中醫精氣神學說指出,生命的根本在於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成于幼年,天天消耗,不能再補。如果元精可以補的話,天下就有不死的人了。所以切莫相信什麼補精血、補元氣的鬼話。能恰當使用,節約使用就不錯了。
一份元精,化生元氣,用來消化飲食,化生氣、血、津液,促進自身的生長發育。我們消化食物的同時,食物也在消耗我們自己。一旦精氣耗盡,縱然有千般美食珍饈也無濟於事。所以古人有人生一世,飯有定量一說。吃得多,死的早。慢慢吃,悠悠活。善於養生者,不暴飲,不暴食。食則七八分飽,不使突破極限。善於養生者,不以胃腸熱冷食、熟生物。不追求山珍海味,因為甘脆肥濃是腐腸之藥,徒然過度消耗元氣罷了。很多人目前吃飯早已不是為了充饑解餓,而是變成了應酬交際、滿足心理需要。沒見素食的人營養不良,更多的倒是飲食過度,腸肥腦滿的人紛紛倒下。
飲食之中,集可愛與可恨於一身的莫過於酒。無酒不成席,有了酒就有了喜慶歡樂的氣氛。但是一旦喝開了,拘謹的變得豪放,謙卑的也變得昂揚,幾杯下肚,不用人勸,自己就開始找酒了。最終鮮有不爛醉倒地的。辛棄疾曾經下決心把酒戒掉,他寫了一首詞《沁園春》,題記是:“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詞中提到劉伶喝得“醉後何妨死便埋”。自己也“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於是感慨“物無美惡,過則為災”。飲酒過度,傷害自身不說,還會貽害子孫。陶淵明“性嗜酒,期必醉。”他又五個兒子,個個智力低下,早年他還怨天尤人;“天運荀如此,且進杯中物。”到了晚年時,才覺察到兒子的平庸無能,是自己長期酗酒所造成的。他後悔莫及地寫道:“後代之魯鈍,蓋緣於懷中物所貽害”,“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元代名醫忽思慧曾在《飲膳正要》中曰:“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量,喪生之源。”
一份元精,用來促進生長發育、化生生殖之精,繁育後代。按照自然規律,女子七歲,齒更發長;十四歲天癸至,月經來潮。而現代社會,無良商家在食品中添加激素,如同加春藥刺激人體過早發育,早早漏精,小女孩10歲左右就早早來了月經。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小孩子夜夜加班寫作業,光照加長,睡眠不足。再加上電視、雜誌,周圍環境情色刺激,使得小孩子過早懂事,小小年紀,便失童貞,衣著談吐,一如少婦。身心早熟,戕害更深。
女子自然規律到了49歲,天癸竭,本應月經乾淨,存留精血,頤養天年。但是上世紀開始盛行的雌激素療法,讓婦女絕經後不斷出血,還美名氣曰消除更年期反應,保持骨鈣。其實是透支精血,挖得心頭肉,療卻眼前瘡。直到最近揭露出嚴重得副作用,誘發乳腺癌,導致瘀血凝結才算罷了。
道法自然,順應自然。性欲食欲本是自然天性,不可禁欲也不能縱欲。人們經歷了文革的禁欲年代,一下子又矯枉過正跳進了縱欲時代。情人、二奶、小姐、一夜情一下子蔓延開來。數千年前《黃帝內經》就警示過人們:“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返觀燈紅酒綠、鶯歌燕舞、夜以繼日的人們,讓人驚詫于古人的智慧。
在中國社會中,歷代皇帝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人,平均壽命僅為39.2歲。貴為天子,萬人之上,本應健康長壽才對。殊不知物極必反,錦衣玉食、恣情縱欲反而成了過度消耗生命的條件。
改革開放的初期,深圳領全國風氣之先,提出了許多發聵振聾的口號,比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但是也有一句口號令人反感:“白天拼命工作,晚上拼命娛樂。”按照自然規律,除非是打了興奮劑。如果白天真的拼命工作的話,晚上肯定就會累得癱倒昏睡;如果晚上拼命娛樂的話,那麼白天就會打盹犯困。白天晚上都拼命的人,能有幾條命?時過境遷,當時提出和實踐這個口號的人不知在哪裡?我只是看到新聞中不斷出現的科學家、知識份子、IT人士、商業精英、娛樂明星英年早逝的消息,血肉之軀,變為異物,不亦悲夫?
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白癜风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