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临床体现 > 恩施州医院感染简报
恩施州医院感染简报
医院感染
简报
THEINFORMATIONOFNOSOCOMIALINFECTIONS
年2月第8卷第期
医院感染管理学会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
本期内容
v“医院协会院感30年总结会”—不忘初心,追求卓越v医院感染质控管理成效显著,形成“恩施模式”拟向全国推广
v院感管理触角延伸到“末梢”
v恩施州院感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评审验收
v参加医院协会第23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心得体会
v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第2版)的通知v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第2版)v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年)专项工作指导
方案
v微生物手册——扑克牌医院协会院感30年总结会—不忘初心,追求卓越金秋九月,“医院协会第23届医院感染管医院感染30周年总结会”在北京召开啦!今年是我医院感染宏观管理工作30周年华诞纪念,30年来,感控人践行不止,见证了中国感控职业发展的历程。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了感控30周年纪录片,回顾了年至今中国感控发展的历程,点燃了在座每一位感控人员的激情。会议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六亿教授致欢迎辞并宣布大会开幕,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的作用、30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医院协会张宝库副秘书长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本次会议成功举办给予了厚望。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致辞,总结了30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李大川处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李六亿主任委员等知名专家教授分别做了重要讲话。30年感控之路,风也走过,雨也走过,我们铿锵前行
30年跌宕起伏,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我们砥砺奋进
医院近多名参会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安排了47个专场,近30个专题报告,供于参会同道切磋交流、学习,对于院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学会会议以“传承、创新、展望”为主题,医院感染工作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又别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对我国30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会上还举行了隆重的感谢状颁发仪式,由王力红副主任委员宣布“终身贡献者名单、杰出贡献者、优秀青年工作者”名单,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各位领导为上述奖项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以弘扬院感人艰苦奋斗、薪火相传的职业精神。
我省有两位专家获得终身贡献奖:她们分别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申正义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邓敏教授。有两位专家获得杰出贡献奖:她们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熊薇教授和来医院的肖雪琴副院长。有三位专家获得优秀青年工作者:她们是来自医院的谢多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徐敏教授、医院的徐亚青教授。
30年艰苦创业,攻艰克难,奋斗不止,我们追求卓越
30年不忘初心,栉风沐雨,峥嵘坎坷,我们殚精竭虑
我州院感质控中心主任、医院副院长肖雪琴同志很荣幸被授予“医院感染管理30周年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医院仅52人获此殊荣,湖北省地、市、州级仅此一人获此殊荣。这是我们恩施州院感事业的骄傲,也是恩施医院人的骄傲。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扎实,另一方面也可见挂靠恩施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全国感控领域知名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我们恩施州代表团队一行4人,在恩施医院肖雪琴副院长带领医院、医院的相关重点科室进行了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受到李六亿教授、刘运喜教授专业感控团队各位老师的热情接待。大家学习积极性极高,每到一处大家先是仔细聆听带领老师的讲解,随后就平时工作中发现的困惑问题向各位老师逐一请教,体现了恩施感控人对专业知识的执着和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渴求!
恩施医院刘晓岚
6月20-24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法规政策及师资培训班在江苏太仓举办。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主任、医院副院长肖雪琴作为本次培训授课者中唯一一位地市级质控中心专家应邀出席,并为参训学员传授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网络建设经验。国家院感质控中心等全国院感界“五大家”权威机构负责人认为,堪称“恩施模式”的医院感染质控管理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据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网络建设经验受到国家院感质控中心、国家卫计委院感标准委员会、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学会、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等全国院感界权威“五大家”的 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有力保障。但如何提高院感管理执行力、筑牢院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州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医院创新建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网络体系”就是打开这一关键的“钥匙”。该体系是覆盖了全州8个县市88个乡镇的州、县(市)、乡三级院感质控网络体系,通过管理上的上下统一,监督上的点面结合,专业上的接轨前沿及运用院感文化、“互联网+院感”等方式,形成了“统一管理--标准监督--积极引导--主动遵循”全州院感管理良性循环圈。其对在新形式下的院感管理模式、院感质控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探索,成功打造了强化院感管理、提升院感质量和筑牢院感基石的独具特色的“恩施模式”,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此次医院感染工作能力和水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经验交流而开设的全国性高规格师资培训。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处处长樊静,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马旭东,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付强,国家院感标准委员会秘书长巩玉秀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深院感专家为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计委医政医管处、省院感质控中心负责人及本辖区师资代表近人进行了专题授课和交流。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近几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采取卫生主管部门重视、专业团队支撑、各级医疗机构协作的办法,医院一把手抓、全州一盘棋、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网络建设,将院感质控管理的触角努力延伸至院感‘最微小细胞’——村卫生室,实现了院感管理落地。应该对此进行总结,在全国推广。”前不久,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主任付强如是说。
抓医院一把手替一把手抓
年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在恩施医院成立。从此,恩施院感有了“司令部”,各医疗机构单打独斗的历史由此结束。
随后,该中心进行顶层设计,并绘制出路线图:以推进本区域院感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院感防控能力为目标,构建一个覆盖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恩施州卫生计生委主任高敬佩称,这个组织体系体现了管理自上而下的统一性,监督点面结合的标准性,专业接轨前沿的指导性,最终形成“统一管理——标准监督——积极引导——主动遵循”的良性循环圈。
同时,自年起,依托医院院感管理模式,恩施州在医院感染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医院感染管理院长高峰论坛,余位院长齐聚论道。这项活动一直持续至今。
“抓一把手,替一把手抓。”恩施州院感质控中心主任肖雪琴说,院长们直接参与提高了执行力,医院领导班子的院感防控意识,院感工作被置于医疗、护理同等地位受到重视。
对口联系全州医疗机构一盘棋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恩施州,医疗机构点多面广、分布零散。为解决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管理难题,恩施州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实现院感管理全州上下一盘棋。
为此,该州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结对帮扶22家乡镇卫生院;州质控中心9名成员成为三级网络组织的联系人,州院感质控中心主任负责三级网络总管理,其余8人分别定点联系全州8个县市的医疗机构。
州院感质控中心从制度、标准和规范管理上加以引导,做到质控标准、制度流程、各种记录“三个统一”,实现全州规范化管理。
年4月,恩施州启动了州院感管理宣传月活动,覆盖州内医院、妇保院、计生服务站和部分村卫生室,为全州万余名医务人员制作宣传徽章,人人佩戴;发放余张“专业6步洗手法流程图”、册图文并茂的院感知识手册。同时,以知识竞赛、操作比武、专项检查等形式,结合实际排查院感安全隐患,结合重点人群加强院感知识培训,结合薄弱环节规范院感行为,一系列举措消除了院感安全隐患。
打组合拳铸牢三级网络
为构筑州、县、乡三级院感质控网络,恩施州院感质控中心每年两次抽调专家深入全州8县(市)的42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医院,进行院感现状调查和专项督导检查。
医院院感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帮助完善院感制度流程,经常监督检查,纠正违规行为,从点滴、细节抓起,做到了院感工作落地。
此外,恩施州质控中心通过每年举办两次以上学术活动,组织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交流,组织院长、医院参观学习和考察,邀请院感专家现场指导,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主任委员会议,每年编辑两期《医院感染信息》,搭建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平台。
以上组合拳,筑牢了全州8个县(市)88个乡镇的院感质控三级网络组织。近5年来,恩施州未发生一起院感不良事件。医院、湖北医院成为首批省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合格单位,连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集体。州院感质控中心连续3年被州卫生计生委表彰为优秀质控中心,肖雪琴被医院协会授予院感管理先进个人。
前不久,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法规政策及师资培训班在江苏省太仓市举办。参会的国家院感质控中心的相关领导及专家认为,恩施州院感质控管理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恩施州院感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
评审验收
恩施州院感质控中心受州卫生计生委委托,组织两个专家组,于年月分别医院、医院进行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现场评审验收。评审专家分别深入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口腔科、妇产科,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现场提问等方式进行督导,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检查。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并给出了详细的整改建议。
通过本次评审验收,使我州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一步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面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品质。促进了业务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科室,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医院感染管理科余莹
参加医院协会第23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心得体会
年9月2日—25日,我们恩施州代表团一行4人(恩施医院5人,医院6人,利川代表3人),在恩施州院感质控中心肖雪琴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举办的第23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暨医院感染管理30周年总结会。
今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30周岁的生日,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指导、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医院)、天津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医院承办的“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23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暨医院感染管理30周年总结会”在北京九华山庄隆重举行。
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了中国感控30周年记录片,回顾了年至今中国感控发展的历程,点燃了在座每一位感控人员的激情。大会上,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六亿致欢迎辞。本次学术年会以“传承·创新·展望”为主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又各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大会广邀全国感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汇集各方英杰,精心策划、周密准备,共安排了47个专场,近30个专题报告,全方位满足每一个参会代表的学习需求。
会上,颁发了“医院感染管理终身贡献者、杰出贡献者和优秀青年工作者”荣誉证书。我省有两位专家获得终身贡献奖:申正义教授(华中医院)、邓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三位专家获得“优秀青年工作者”荣誉称号,她们医院的谢多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徐敏教授、医院的徐亚青教授。我院肖雪琴副院长和华中医院的熊薇教授获得全国“杰出贡献者”荣誉称号。肖院长是湖北省地市州唯一获此殊荣者,这不仅是我们恩施医院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恩施州院感事业的骄傲,成绩的取得充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扎实,另一方面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全国感控领域知名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三十而立,在这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过去,展望谋划未来,对医院感染管理这一年轻学科的发展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推进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年以来,学会首次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多方面、深层次的学术调研活动,共涉及39个课题,调研全国省、地、县不同级别的所医院。历时年之久的调研是对我国30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全面总结。本次大会上首次展现了39个课题的调研成果,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管理的普遍问题,医院感染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抗菌药物管理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都有详尽的阐述和报道;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国情和现有的工作基础,医院感染防控的发展动态,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发展和临床实践进行了科学、准确的研判。与此同时,这批系列调查也冷静客观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各专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国医院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对策,同时对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医院感染管理先进理念、促进学科衔接合作、提倡精准防控、医院感染防控战略目标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学术交流报告主题涉及消毒供应中心专场、中美专家话感控、感控实践与思考、感控方法与进展、医院感染防控实践策略、医院感染防控、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的难点与配套解决方案、内镜感染风险控制、医院感染防控、医院感染的国家管理决策、医院感染防控、抗菌药物管理专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ICU医院感染防控、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医院消毒与灭菌、精准化感控、全员感控策略等等。每一个报告都吸引着我,然而在同一时间段多会场分别进行不同报告,无奈分身乏术,我重点选取学习了贯彻行动计划、遏制细菌耐药(国家卫计委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小川),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医院感控处处长李六亿),医院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医院刘运喜),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医院任南),院感质量管理指标的建立与应用(医院索继江),载体消毒剂卫生标准研究进展及最新政策动态、医院使用消毒产品监管新要求(中国卫计委消毒卫生监督专家顾健),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技术新进展、软式内镜处理的流程设计、国际标准与发展趋势、软式内镜复用处理的方法与策略(杭州市疾控中心倪晓平),我国感控的0个升级策略(医院胡必杰),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浙江省疾控中心胡国庆),ICU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体现(河北医科大学邢亚威),如何开展ICU医院感染防控效果评价(医院刘卫平),医院洁净室建设与感控管理(医院杨又力),精准感控(国标委副主任委员付强),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精准化(医院刘运喜),个体防控精准化(医院刘丁),手术部位感染30年回顾与展望(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候铁英),每一个讲者限时30分钟。我多希望能记住专家授课的精髓,然而还是感觉听起来比较吃力,这跟我平时学习不够、不善于思考是关联的。在学习的空档期,我们4人在肖院长的带领医院、医院相关重点科室。我们学习积极性极高,每到一处先是仔细聆听带领老师的讲解,随后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向各位老师逐一请教,体现了院感人对专业知识的执着和对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渴求。
由于会议时间安排紧凑,中午吃饭的时间较短,但依然抵挡不住大家求知的热情和积极性,领过盒饭就在会场狼吞虎咽,生怕错过了下一场专家们的授课。学习交流的时间总是过得太快,会议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继续讨论、交流。通过学习,展望未来,感控不是感控人的感控,感控不是一个人的感控,而是每个人的感控。感控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鉴于临床新技术的开展,我们可以做基于风险的监测,加强防控措施的执行力,树立“不在于事后补救,而在于事前防控”的观念,做好环节管理;落实贯彻行动计划,遏制细菌耐药,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做好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循证感控实践,做好感染预防的核心能力建设,对相关知识培训,努力做到“医护干、感控看”;做到精准感控,完善院感监控组织体系,做到院感专职医生对院感病例诊断、治疗提出建议,达到以个性化的数据而给以专业化的指导。此次会议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感控三十年历程的总结回顾与展望,让我们能够明古而知今,传承感控前辈严谨务实的精神,在创新探索之路上坚实自己的每一步,就像专家提到的“未来已来”,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奋发努力,迎难而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恩施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袁玉竹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年第2版)的通知
各市、州、县卫生计生委(局),部省属医疗机构:
近期,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国家有增多趋势。截止年3月8日,至少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的5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年2月9日我国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截止年3月日我国共发现输入性病例3例。为做好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相关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年第2版)的通知》(国卫医办函〔〕号),现将该方案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寨卡病毒病等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构建领导有力、组织有序、运转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各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按照诊疗方案有关要求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做好病例防蚊隔离工作,特别是做好潜在输入性病例的防控工作。
三、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传染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传染病各项防控要求。
四、在进行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各地要加强宣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生率。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
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第2版)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引起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截至年3月8日,至少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的5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重。我国于年2月9日在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截至年3月日共发现输入性病例3例。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包含个核苷酸,编码个氨基酸。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0.5%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一般在0天以内。在感染者的唾液、尿液、精液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RNA,且持续时间可长于病毒血症期。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以及台湾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皮疹(多为斑丘疹)、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婴幼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等。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四、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
、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三)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液、尿液、精液、唾液等标本中的寨卡病毒核酸。
2、病毒抗原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
3、病毒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二)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或者接触过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寨卡病毒病患者。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同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寨卡病毒。
(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三)鉴别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
2、其他:与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毒、立克次体病等相鉴别。
六、治疗
(一)一般治疗。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营养支持。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二)对症治疗。
、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成人用法为-mg/次、每日3-4次,儿童用法为0-5mg/kg/次,可间隔4-6小时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并发Reye综合征。
2、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mg/次,4-6小时次,儿童5-0mg/kg/次,每日3次。
3、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2滴/次滴眼,每日4次。
(三)中医药治疗。本病属中医“瘟疫·疫疹”范畴,可参照“疫疹”辨证论治。
、邪犯卫表证。
症状:皮疹、发热、恶风寒、咽痛、肌肉骨节疼痛,或见肌肤疹点隐约,或头颈皮肤潮红、目赤多泪。可见舌尖边红,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表。
基本方药:银花、连翘、荆芥穗、赤芍、青蒿、淡豆豉、黄芩、柴胡。
加减:目赤者,加菊花、夏枯草;肌肤疹点显露者,加升麻、紫草;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表类中成药。
2、邪郁气营证。
症状:发热,口渴,疹点稠密,紫赤成片,头痛,骨节疼痛。可见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清营透邪。
基本方药:生地、赤芍、丹皮、紫草、银花、连翘、白茅根、青蒿、炒栀子、生石决明。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枳实;热甚者,加生石膏;头疼甚者,加钩藤;关节疼痛重者,加松节、桑枝。
中成药:可选用清营透邪类中成药。
3、气阴两虚证。
症状:热退,神疲,口干,少气,斑疹渐隐,小便黄。可见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北沙参、麦冬、山药、五味子、天花粉、淡竹叶、白茅根、麦芽。
中成药:可选用益气养阴类中成药。
(四)其他。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定期产检,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七、出院标准
综合评价住院患者病情转归情况以决定出院时间。建议出院时应符合以下条件:
、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2、血液核酸连续检测2次阴性(间隔24小时以上);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者,病程不少于0天。
八、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0天以上,4周内避免献血,2-3个月内如发生性行为应使用安全套。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年)
专项工作指导方案
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医院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措施。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问题一直存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安全注射状况,通过实施安全的注射来保障注射安全目标的实现已
经成为全球医疗服务领域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共识。
医院感染与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防范的角度而言,阻断感染经注射途径传播是保障注射安全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任务。它不仅包括阻断接受注射患者可能获得的感染,也包括阻断注射操作者或参与者因职业暴露而可能获得的感染,还包括阻断因接触处理不当的注射用具而可能获得的感染。
为有效阻断卫生保健服务中经注射途径传播感染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安全注射理念和实践,推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效落实,致力于减少因非必要注射、非安全注射导致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和医务人员相关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安全注射的规范,结合国情实际,从医院感染防控角度出发,特实施本专项工作指导方案。本方案中所指的安全注射,特指注射操作的安全性以及注射产生废物的管理(相关名词释义见附件)。
一、工作主题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推动安全注射理念建立与规范执行,实现安全注射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具体目标
、开展基线调查,掌握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基本情况;
2、加强安全注射知识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的意识、知识和技能;面向患者普及安全注射常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提倡对出院后居家注射操作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注射教育;倡导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多部门合作,优化安全注射环境;
3、建立、完善安全注射制度、操作规范及规程,并着力推进安全注射操作规范及规程的落实;强化不安全注射风险识别、评估与干预,防范因医院感染以及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事件的发生;
4、探索符合实际的安全注射最优模式和最佳实践,制定并实施安全注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三)量化指标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等合格率00%;
2、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覆盖率00%;
3、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5%;
4、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操作依从率≥90%;
5、规范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施注射率00%(硬膜外麻醉、腰麻除外);
6、医疗卫生机构对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00%;
7、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注射质控覆盖率00%;
8、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20%;
三、年度任务
医院感染与护理专业质量控制机构紧密配合,根据专项工作指导方案统一部署,共同开展以下工作:
(一)第一年(.07-.06)
、完成安全注射全国基线抽样调查
对本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现状开展调查。调查基本内容至少应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安全注射用品配置;注射后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培训率、知晓率、操作正确率、因注射所致锐器伤发生率等,《安全注射现状调查表》见附件2。每个省级地方参与现状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数不少于80所,其中,二、医院各5所(医院不少于5所);二、医院各5所;医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部和诊所各0所。
2、制定并实施第一年度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本地区、本单位实施安全注射的工作方案、考评细则,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注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立足安全注射现状,查找存在风险和隐患,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实践,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安全注射制度,明确安全注射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要求;
(3)对影响安全注射的内部环境、设施和流程进行改造。
(二)第二年(.7—.06)
制定并实施第二年度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等全部符合要求;
(2)促进医务人员建立良好安全注射意识,提高安全注射行为依从率,降低安全注射相关职业暴露风险;
(3)建立完善、适用、可操作的安全注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工作机制,有效实施内部质量控制;
(4)医院感染、护理质量控制机构共同对本区域专项工作指导方案执行情况开展调研。督导调研内容参照《安全注射工作现场督导调研表》(附件3),督导范围、方式和频次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三)第三年(.07—.06)
、制定并实施第三年度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制定并实施安全注射质量控制与考核办法,将专项工作指导方案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实践制度化,探索安全注射最优模式和最佳实践,建立安全注射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2)对专项工作指导方案推进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普及和推广,促进安全注射行业共识的达成和操作规程的建立;
(3)制定并实施国家安全注射目标监测规范,明确监测基本指标体系构成与基础数据集,指导监测工作的规范实施。
(4)开展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2、实施效果评价
抽取不同地区、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干预后的安全注射工作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与第一年度的现状调查相同,具体评价:
()工作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的完成情况;
(2)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开展情况;
(3)推进安全注射工作的经验、措施、方法及质量持续改进建议等;
(4)对全球推进安全注射的贡献。
四、年度工作目标
(一)第一年(.07-.06)
、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符合安全注射指南规定,合格率≥60%;
2、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培训覆盖率00%;医疗卫生机构内安全注射相关人员培训覆盖率00%;
3、相关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75%;安全注射行为依从率≥75%;操作正确率≥75%。
(二)第二年(.7—.06)
、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0%;行为依从率≥80%;操作正确率≥85%;
2、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用具选用正确率00%;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00%;
3、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0%;
4、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注射质控覆盖率00%。
(三)第三年(.07—.06)
、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5%;行为依从率≥90%;操作正确率≥95%;
2、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20%;
3、完成本地区、本单位安全注射专项工作执行报告和结果评估报告。
微生物手册——扑克牌
医院感染简报
医院感染管理学会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主办
主编:肖雪琴
副主编:李淑芳彭芳丁德桃张建菊余莹
责任编辑:李安科李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