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临床体现 > 家禽气囊炎小讲堂
家禽气囊炎小讲堂
家禽“气囊炎”小讲堂
“气囊炎”的发生在近几年较为普遍和频繁。特别是肉鸡方面更为严重。一些养殖密集地区呈现集中发病的现象,发病严重、病程长、致死率高、难以治疗的特点。特别是15日龄至出栏阶段较为常见。我区库尔勒、阿克苏、和田、乌市周边及昌吉周边本病发病率极高。造成本病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病源因素、天气因素、管理因素、单纯因素、多种因素;因此给从事临床兽医工作者造成很大的困惑,众说纷纷。
本人就自己这些年从事临床认识及与各地禽病工作者相互交流后的一些认识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气囊炎”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现在有不少临床工作者在临床诊断时简单地以“气囊炎”命名之。这说明我们对“气囊炎”本质问题的认识上有欠缺。二是对养殖户有搪塞的嫌疑,我们必须明确“气囊炎”只是由于一些因素导致气囊发炎的一种表现,很多原因都能引起:“气囊炎”。
一.家禽“气囊炎”致病因素
1.种蛋带毒,造成免疫抑制,使其后代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呼吸系统免疫力严重下降,对多种呼吸道疾病的防御能力下降,造成早期发病率增高,这种现象在各地区都有发生,而且发病日龄越来越提前。
2.支原体(即霉形体或慢呼)、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敏感菌的垂直传播或在养殖小环境内存在,因气候变化、粉尘、温、湿度不适应、有害气体等因素诱导机体发病(环境普遍变差,使得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普遍存在),几乎使肉鸡鸡群的呼吸道黏膜都处在亚健康状态,局部免疫屏障破烂不堪,经不起各种病毒的骚扰,尤其是流感病毒。
3.机体正常免疫程序(如新城疫、传支、法氏囊等),因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并发或继发嗜呼吸道型温和型流感,使病程加长或加重。
4.中后期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大量抗病毒药物或抗菌药物,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菌病毒耐药性增强,多呈现全身败血症等。
5.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普遍存在:它不是主要因素,但是它影响治疗效果。众所周知,近2-3年来,家禽养殖业受该因素影响带来的损伤极大。但是根据这几年来的规律看,霉菌菌株多是混合感染或污染饲料,产生的毒素也是多样化的,对机体的损伤也是复杂化,除了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明显死亡外(黄曲霉可引起肺部霉菌结节),其它霉菌毒素引起的大多不呈现死亡,但是可引起肌胃角质层溃烂、腺胃肿大、肠粘膜脱落、采食量下降、过料、消瘦,免疫器官及外周器官萎缩等;最为明显的就是鸡只生长极为缓慢;另一个原因是鸡舍湿度不均匀,呈现灰尘霉变现象,然后刺激或进入气管引起霉菌污染,它是破坏呼吸道粘膜屏障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
6.任何肺炎发病的加重都会逐渐波及到气囊引起“气囊炎”,能引起肺炎的疾病都能引起“气囊炎”。
7.鸡的结构特殊,使得“气囊炎”的发生更为常见。
7-1:鸡的体内有9对气囊,这些气囊是由支气管的再分支出肺形成,大部分与骨内腔相通(这就是含气骨的由来),上呼吸道到肺脏再到骨骼的这种相互连通的结构特点,使机体形成了一个半开放的系统,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到气囊进而进入骨骼,形成全身的感染,使得病情加重,所以发生“气囊炎”的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很高。
7-2:鸡没有膈肌,胸腔、腹腔通过气囊间接隔开,所以当消化道疾病发病时,有时可以波及到气囊,从而引起“气囊炎”。
二、“气囊炎”发病周期及原因分析
1、早发可见8-15日龄,一般在首免或二免后发病,这一般与垂直传播、免疫抑制有关,首免前3-4日龄雏鸡基本或有疾病的存在,因免疫的应激造成呼吸道病的继发,从而引起“气囊炎”。
2、18-25日龄:一般在三免之后发病,此时多是免疫失败后继发温和型流感和大肠杆菌与“气囊炎”的混合感染。
3、30日龄以后多是由于前期治疗不利,疾病迁延难愈,用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造成病毒病与“气囊炎”及其他呼吸道系统的炎症,心包炎、肝周炎等混合感染。
三.“气囊炎”治疗注意的事项
1、治疗原则:“早期治疗”
1-1:口服治疗“气囊炎”的最佳用药时间,一般在“气囊炎”发生后3天以内,越早用药效果越理想,如果发病后5-7天内没有控制症状,导致全身败血性感染出现,则治疗难度极大,治疗预期难测;对于肉禽后期发生“气囊炎”,治疗的最佳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5日龄,否则后期混感因素较多,抗体消除期已过,抗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任何药物或方法都会大打折扣,效果极为不明显。
1-2:用药时一定要注意抗流感药物或霉菌药物的联合使用,特别是霉菌因素,是很多工作者容易忽视的,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
1-3:环境因素:一定要营造好的养殖小环境,这对于治疗效果的好坏,以及对疾病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气囊炎”的治疗问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1)我们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叙述,可以看得出要对“气囊炎”给以有效的治疗。首先应先搞明白发生“气囊炎”的原因,也就是要搞明白发生的具体疾病是什么,如果只对“气囊炎”本身采取措施,那可能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既然发生“气囊炎”的原因很多,我们必须在临床中进行具体分析,即从环境、管理因素方面查找原因。又要从病原方面予以考虑。综合分析才能得出一个很好的结论,如果只能在其中的一方面入手找原因,很可能会走入歧途,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所在,就无法从根本解决“气囊炎”问题。对“气囊炎”讨论的有很多,但真正综合分析的还是太少,希望我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举一反三,在每一例病中都能找到发病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也就是确诊才是对病情进行有效治疗的最主要的基础。
(2)我们要对病情有一个大体的把握,看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哪几种,导致死亡损失的原因是哪几种,在这个基础上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将引起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予以缓解,然后考虑对发病的具体原因予以清除,对发病造成的机体伤害予以恢复,对发病造成的生产性能下降予以改善。
(3)要本着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原则实施治疗,不要等“气囊炎”严重了再进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会使“气囊炎”的危害变得较轻,而当已经发生严重的“气囊炎”的时候,也就是全身症状已经非常明显的时候了(这就是有气囊炎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那时的治疗已经力不从心,再高明的兽医、专家恐怕也回天无力。大家应该知道天下没有“神医”的。
(4)对“气囊炎”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
A、对因治疗:就是对发生“气囊炎”的原因一一消除,针对“气囊炎”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相应的抗病毒治疗、抗菌消炎治疗、改善饲养管理,处理好合理通风和合理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一些病因是不容易消除的,但我们还是要尽力而为之。
B、对症治疗:针对“气囊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予以治疗;如清热、化痰、平喘、祛痰等等。
C、加强饲养管理:对“气囊炎”的治疗和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是呼吸道病包括“气囊炎”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起着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湿度及密度是空气清新的一个必要条件。另外,在“气囊炎”发生时,适宜的温度在“气囊炎”的恢复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气囊炎”的恢复。
(5)“气囊炎”用药方案的制定
第一:由于肉鸡的气囊壁很薄,内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外层是与浆膜相连的单层上皮,两层上皮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含有弹性纤维,不但结构薄,而且血管分布很少、很细,故在“气囊炎”发病后,治疗药物的吸收都难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对气囊上的病原微生物很难杀死,效果不是很好。
A、对治疗“气囊炎”的药物选择应选用组织穿透力强、血液浓度高、敏感程度高的药物作为首先药物;如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阿奇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等。(祈福、威杆特-50、大鼎农替米考星)
B、使用气雾法用药,能使药物直达病灶,对气囊上的病源微生物予以直接杀灭,但气雾法用药应使用能调节雾滴大小的专用气雾机来进行喷雾,适宜大小的雾滴能够穿透肺脏而直接到气囊。
C、通过A、B两种方法的配合用药,使气囊的血管内外都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浓度,对“气囊炎”的防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二:一定不要只强调对“气囊炎”的单独治疗,而更应该重视对发病的原因和全身进行治疗。
第三:应把恢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作为治疗严重“气囊炎”的一个不能缺少的措施,当“气囊炎”发生时,会伴随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损伤,对组织器官的功能恢复(特别是对呼吸道黏膜及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增强机体的各方面功能,使药物更加有效,如:川龙维他多肽、福尔康、超级高能维他、中农氨基维他等的使用,会帮助机体完成这一使命。
四:“气囊炎”的控制:对“气囊炎”的控制应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才能达到理想局面
1、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改善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是大家都知道的,又是最易忽视的,同样也是最易出问题的地方。
2、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是防止传染病的根本措施,这包括卫生、隔离、消毒、防疫、除“四害”等一系列措施,防止各种疫病的发生;卫生消毒工作是大家虽然重视但又难以坚持的一项工作,一个好的鸡场在这个方面的工作一般会做的很好。
3、从种鸡入手,严把质量关,减少垂直性传播疾病的危害,特别是支原体和免疫抑制的危害。
4、加强饲料的存放管理,减少霉菌的污染,定期在饲料中加入防霉变的药物如(霉毒消、梅源清等),对于地面平养的肉鸡养殖场一定要加强垫料管理工作,防止垫料的霉变。
5、控制好肉仔鸡早期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如(增免补血素、免疫补血康等)也是控制“气囊炎”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向新华康技术部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