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相关医院 > 创新推动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创新推动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年,在“大食物观”目标指引下,深挖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并依托科技创新解析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的科学内涵,成为满足人民群众食物多元化、健康化需求的重要方面,也源源不断地为健康转型中的食品工业注入新驱动力。为把脉行业发展新趋势、提升行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8月10—12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浙江省食品学会、浙江工商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本次会议定位于三个目标,一是站在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前沿,在学科交叉与延伸中,开启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二是在活跃的学术交流中,形成我国益生菌研究领域“学术界共识”和战略性思考;三是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本次会议最具权威与前瞻性的精彩报告及企业高峰论坛,感受益生菌科技与产业的风采,培育面向行业未来的新生力量。来自国内外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代表参会,彰显了大会的专业性和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赵国屏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院士在内的益生菌领域权威专家带来了最具前瞻性的近50个精彩报告。大会同期发布了“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和“后生元的研究现状及产业应用”两大学术成果。
新发布新思考
实现益生菌的“益生、惠民”价值
年是极度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骤增等困境,中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着强劲的韧性。其中益生菌行业作为最具科技含量、健康价值、发展潜力的细分行业,也同样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教授在致辞中谈到了对益生菌的几点体会。第一,益生菌产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第二,益生菌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得益于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公众科普;第三,益生菌行业的健康有序,离不开科技、产业、管理间的协同,更离不开行业间的团结、和谐与共荣。邵薇同时对益生菌的未来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始终坚持科学至上,夯实益生菌产业发展的科学根基;第二,始终坚持以科技界的共识为基础,传播科学正确的真实信息;第三,始终坚持科学引导,勤于开拓,深耕益生菌产业的外延支撑点;第四,始终坚持面向未来的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更多年轻人成长成才。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研究员致辞中表示,在深入实施的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安全、有效”这两个目标成为推进益生菌产业化应用的基本遵循,我国益生菌等食品用菌种的管理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与益生菌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协助国家卫健委更新食品用菌种名单,合力推进标准法规建设,联合研制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和技术指南。对于如何以“大食物观”为指引实现益生菌的“益生、惠民”价值,刘兆平认为,首先要加强合作、协同发力,发挥益生菌领域科研院所和权威专家的资源互用与优势互补。其次要夯实基础、科技引领,利用现代科学破解传统菌种分离、鉴定、评价和应用的技术瓶颈。再次要科学管理、科普惠民,规范安全评价和功效评价的技术程序,在全社会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合法合规实施科学管理。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赵英军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赵英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国际益生菌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探索了新时期维护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道,促进了益生菌领域科学研究者在国际、国内的交流与联系,启迪了领域内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培育和引导新的学科前沿。
新技术新突破
展示益生菌科学研究前沿
随着组学、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益生菌的科学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为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益生菌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
为及时把握益生菌科学研究与行业创新发展新动态,陈卫院士就“肠道微生态与益生菌的研究应用进展”做大会报告。他表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稳定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神经等系统密切相关,菌群失调已被报道与一系列的机体生理异常相关,肠道微生态已成为疾病诊断、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生命健康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