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饮食调养 > 菌群与疾病起于肠道,岂止于肠道热心肠

菌群与疾病起于肠道,岂止于肠道热心肠



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

今天是第期日报。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机遇与挑战(综述)

Microbiome[IF:10.]

①肠道菌群可通过其代谢产物如胆汁酸、类固醇、短链脂肪酸和氧化三甲胺直接影响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CAD)发病;②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增加白细胞数量和降低T细胞等免疫系统手段间接导致CAD;③饮食和人口统计(如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动态因素也会影响肠道菌群和CAD的发展并使这一问题变得复杂;④需要跨学科的方法(如纳米医学技术、精准医疗、药物治疗)来阐明肠道菌群介导CAD的机制以制定有效和高精度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策略。

Gutmicrobiotaandcardiovasculardiseas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03-14,doi:10./s---0

高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人体中1/4的胆固醇源于食物,其余源于人体内的甲羟戊酸途径,因此除了饮食,其余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及不同的生活习惯)均可导致高胆固醇及冠心病。肠道菌群近年来被发现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不仅可通过代谢产物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影响冠心病病发,也能影响冠心病用药效果,因此肠道菌群也应被考虑进冠心病研究和药物研发中。另外,不同人、不同时间点和粪样采集方法不统一也是该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

潇洒小姐陈)

肠道菌群失调与心衰的关系

EuropeanJournalofHeartFailure[IF:13.]

①肠道菌群转化膳食成分产生多种代谢物:SCFA、异硫氰酸盐、肠内酯、肠二醇、NO等,或能为肠细胞供能、维持肠屏障、减少炎症、降低血压,而TMAO、硫酸吲哚酚和硫酸对甲酚等则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②心衰及其风险因素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肠屏障损伤、LPS等菌群成分进入血液,导致慢性炎症,进而加重心衰;③用多组学技术分析菌群-宿主互作、探索菌群代谢物与心衰的潜在分子通路、评估补充SCFA等有益分子的作用,或是未来研究方向。

Gutdysbiosisandheartfailure:navigatingtheuniversewithin03-13,doi:10./ejhf.

肠道菌群与心脏代谢健康以及心衰等疾病存在密切关系,EuropeanJournalofHeartFailure近期发表的观点文章,主要回顾了肠道菌群与心衰的相关研究发现,认为菌群失调、慢性炎症和心衰之间的关系可能是解决心衰难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mildbreeze)

胆汁酸调节微生物组

GutMicrobes[IF:7.]

①非结合胆汁酸比结合胆汁酸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且革兰氏阳性菌比阴性菌对胆汁酸更敏感;②一些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7α-脱羟基菌)表现出与糖酵解激活有关的胆汁酸抗性;③石胆酸(LCA)作为最疏水的胆汁酸之一,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均降低对盲肠微生物群的毒性;④胆汁酸直接而快速地影响细菌的整体代谢,包括膜损伤和氨基酸、核苷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破坏;⑤胆汁酸可在体内通过改变细菌群落结构显著且迅速影响宿主代谢。

Themicrobiomemodulatingactivityofbileacids03-05,doi:10./.2.

胆汁酸由肝脏中的胆固醇氧化而来,并在肠道中由菌群进行进一步代谢。胆汁酸因其亲水亲油的特点而具有细胞毒性,因此胆汁酸可影响菌群组成。GutMicrobes的这篇文章检测了4种主要胆汁酸--石胆酸、去氧胆酸、牛黄胆酸和牛磺熊去氧胆酸对体外单菌种、体外菌群和小鼠体内菌群组成的影响,综合细菌生长速率、生理、结构和代谢的数据得出结论,是一项研究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的系统性研究。(

潇洒小姐陈)

健康与疾病中的胃部菌群(综述)

AlimentaryPharmacologyandTherapeutics[IF:7.]

①胃部菌群主要由变形菌、厚壁菌、拟杆菌和梭杆菌组成,幽门螺杆菌(H.pylori)为核心成员;②文章纳入65项研究,除了H.pylori诱导的情况外,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菌群标志物并不能确定;③胃癌患者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胃炎和消化不良患者,H.pylori在胃癌晚期消失,同时癌变过程伴随黏蛋白的改变;④消化不良患者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链球菌丰度升高,减肥手术后患者胃部潜在的致病性变形菌增加;⑤H.pylori对胃部菌群的影响亟待研究。

Systematicreview:gastricmicrobiotainhealthanddisease02-13,doi:10./apt.

研究综述了-年间,共65项关于胃部菌群的研究。但是,经过系统分析后,关于健康或者疾病状态下,胃部的菌群显著特征并没有得出确定性结论。但是,健康或者疾病状态下的胃部菌群确实发生变化。鉴于幽门螺杆菌(H.pylori)仍然是胃病最重要的诱导因素,其对其他胃菌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兵兵)

改善口腔卫生,或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Diabetologia[IF:7.]

①纳入名韩国受试者,其中17.5%患有牙周病,中位随访10年后,名受试者发生糖尿病,事件发生率为16.1%;②在多变量模型中,校正人口统计、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史后发现牙周病和缺牙数量(≥15颗)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呈正相关;③口腔卫生不佳导致溃疡和牙齿松动,致病菌和毒性因子或因此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导致糖尿病;④经常刷牙(≥3次/天)与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呈负相关,因此改善口腔卫生或可降低新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Improvedoralhygieneisassociatedwithdecreasedriskofnew-onsetdiabetes: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03-02,doi:10./s---9

Diabetologia的这篇文章探究了牙周病和新发糖尿病的关系。目前针对新发糖尿病的药物和干预疗法较少,多为基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预防性措施。牙周病不仅可导致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也可导致全身炎症,并已被证明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作者由此进行了全国性(韩国)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口腔卫生和牙周病与新发糖尿病正相关,而多刷牙与新发糖尿病负相关。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研究仅限韩国人,研究方式为问卷调查,牙周病严重程度未知,结果搜集时间较长,牙齿缺失原因未知,未区分1型和2型糖尿病和参与者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等未考虑在内。多刷牙保持牙齿健康是好事,但是否真的可以减少个人糖尿病发病风险还需进一步验证。(

潇洒小姐陈)

mBio:人真皮微生物群组成

mBio[IF:6.]

①表皮、真皮中OUT组成及丰度有差异,从表皮到真皮,菌群组成的变异性显著降低,但在臀部和膝盖,菌群组成相似;②表皮菌群组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真皮菌群更强,个体间真皮菌群相似,包含了表皮菌群的一个特定亚群;③真皮和表皮间有75个OUT的持久性存在显著差异,除单个嗜糖假单胞菌OTU外,其余OTU在表皮中更持久;④真皮、表皮功能基因和代谢通路有差异,如真皮富含氮代谢、细菌趋化性等通路,而缺少DNA复制、错配修复等通路。

UniversalDermalMicrobiomeinHumanSkin02-28,doi:10./mBio.-19

由于个体间的差异,皮肤微生物被描述为微生物指纹图谱。目前对皮肤微生物的理解是基于对表皮最外层的采样,而其余皮肤层的微生物群尚未得到充分研究。mBio近期的研究,对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微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组成和功能有所不同。真皮在个体间通常含有较多的同源微生物组成,是表皮微生物群的一个特定亚群。猜测真皮微生物能直接接触到人体宿主的免疫应答,研究宿主与菌群之间的互作,如皮肤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可以真皮为研究对象。(

nana)

Science新闻:肠道微生物预测你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

Science[IF:41.]

①近期两份预印报告显示,肠道微生物或可比人体自身基因更能准确预估人死于15年内的可能性;②肠道菌群基因组区分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能力比人体自身基因高20%,预测结肠癌的能力比人体自身基因高50%;③芬兰数千人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显示,粪便中肠杆菌门(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丰度高的人更有可能在15年内死去;④无论肠道菌群是以某种形式导致疾病和死亡还是只展示了身体别处发生的未知,都值得医生和科学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ystl/1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