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饮食调养 > 肠道菌吃不到足够的膳食纤维,就开始吃你的
肠道菌吃不到足够的膳食纤维,就开始吃你的
肠道菌吃不到足够的膳食纤维,就开始吃你的肠子
20世纪70年代风靡全球的科幻电影《异形》中,长相清奇的外星生物感染了一名星际运输舰上的船员,将这个倒霉蛋杀死后破体而出。这样的情节给许多80后的幼小心灵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也给许多科幻作家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被体内的生物从里到外吃掉,想想都觉得很可怕很科幻对不对?
这也许并不仅仅是作家们大开脑洞的产物。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告诉我们,平常吃饭不注意,我们体内的小生灵也可能对我们"下口"。
当食物营养均衡被破坏后,肠道菌群构成会发生变化。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学家埃里克·马尔滕斯(EricC.Martens)等人发现,在缺少膳食纤维的"饥荒"状态下,某些肠道菌会对肠道内的黏液层"磨刀霍霍"。利用小鼠模型,研究者观察到了这些印象中与人无害的肠道菌的"另一面"。
膳食纤维不够吃,肠道菌群会怎样?
我们的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共生菌,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解食物吸收营养,也在多个不同方面影响着人体健康。(肠道细菌是吃白食的?别小看你体内的"扫地僧")对于大多数肠道细菌来说,充足的膳食纤维是它们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关键。要是膳食纤维没有了,肠道菌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研究者往无菌小鼠肠道中引入了14种已测序的人类肠道菌,并让它们在小鼠肠道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适应,再观察这些菌群在小鼠经历食谱变化时的反应。
研究者设置了三组不同的小鼠食谱,并通过粪便检测肠道菌群的种类分布:
富含膳食纤维(Fiber-rich,FR)组;
膳食纤维移除(Fiber-free,FF)组;
益生质(Prebiotic,PR)组。
三组不同食谱的主要成分及比例(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未标示)。富含膳食纤维组(FRdiet)主要成分包括淀粉和单糖(蓝色),纤维(玉米、大豆、小麦、燕麦和紫花苜蓿;绿色),蛋白质(土黄色),脂肪(黑色)。膳食纤维移除组(FFdiet)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蓝色),不可被菌群降解的纤维素(红色),蛋白质(土黄色),脂肪(黑色)。益生质组(Prediet)则比膳食纤维移除组多出玉米淀粉(紫色)和益生质混合物(黑框),益生质混合物中包含等比例的14种难被宿主消化的多糖。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在饮食改变后大约两天,膳食纤维去除组的小鼠,肠道菌群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4种细菌对饮食改变表现得尤为敏感。其中,在膳食纤维丰富时,丰度占比分别可达约20%的两种细菌——Bacteroidesovatus和Eubacteriumrectale——在膳食纤维被去除后丰度猛烈减少。相对地,Akkermansiamuciniphila和Bacteroidescaccae两种细菌的比例却显著上升。食谱换成益生质的小鼠,肠道菌群也出现了一致的变化状况。
进食不同食谱时,小鼠粪便中14种人类肠道菌的丰度变化情况。可见在膳食纤维的供应停止后,A.muciniphila(暗红色)和B.caccae(紫色)丰度占比迅速上升,并长时间保持稳定。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另觅食材的肠道菌吃的竟是……
为什么A.muciniphila和B.caccae这两种肠道菌在缺乏膳食纤维的情况下,日子反而过得更好了?研究者发现,在膳食纤维去除组和益生质组小鼠的粪便中,黏液素降解酶的活性出现了上升情况,而导致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上述两种细菌。
原来,为了保证肠道细菌待在该待的位置,肠道上皮与这些细菌的"住处"之间会有一层黏液屏障,这层黏液能够防止肠道细菌经由上皮细胞进入血管。一般来说,肠道菌多数是奉公守法的好"租客",并不会对这层屏障动什么歪心思。但没这么做,不代表它们没有这个能力:在基因组已经被测序的肠道菌中,至少有四种细菌能够通过"吃掉"黏液屏障中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黏液素——来生存。A.muciniphila和B.caccae正是其中两种。在别的肠道菌苦于没有膳食纤维可吃时,这两种细菌就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趁机扩大自己的种群规模。
能够降解黏液素的菌群数量增多了,对应的降解酶活也增强了,研究者随即将如何治好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