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想吃不能吃是会呼吸的痛论饮食与肠道菌群

想吃不能吃是会呼吸的痛论饮食与肠道菌群



各位看官,好久不见~小白举起瘦骨嶙峋的爪来招呼下~

小白最近很抑郁,原因是,白妈妈糖尿病被严格限制饮食,白妈妈愤愤不平,于是小白的口粮也被同步缴获。

说到这,大家一定也想起了小白在前几期写过的糖尿病PK肠道菌群的故事:《糖尿病:肠道菌群与人的一场错爱》、《肠道菌群影响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白妈妈举手:小白,肠道菌群如何改变呢?

小白幽幽看了眼面前桌子上的巧克力、蛋糕、辣条……

小白说: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最为重要和最为直接的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和饮食的“相爱相杀”也早被广泛究报道。正如小白在《肠道菌群:人体内的“国中国”》中讲到的,40万亿的肠道菌群在人体内可不闲着,根据我们吃了什么、怎么吃、爱吃什么,“大胃王”肠道菌群会分解食物转化成人体必须的饮食,也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物影响人体机能,还可能诱发免疫反应,并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和行为……下面,上辣条,不对,上经典案例!

今天小白为大家精心挑选的饮食与肠道菌群的经典案例,是由EricaD.Sonnenburg等于今年1月在Nature上报道。

实验采用无菌小鼠模型,将人的肠道菌群引入到无菌小鼠的肠道内,通过构建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来研究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人源化肠道菌群小鼠模型构建的示意图如下: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文中常用的高MAC和低MAC的含义,MAC(Microbiota-accessiblecarbohydrates),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水化合物。高MAC饮食(LabDiet)和低MAC饮食(HarlanTD.)饮食的配方如下表所示:

得到了人源化肠道菌群小鼠之后,后续的实验设计很有意思,共进行了3个实验:

(1)不同的饮食在同一代内的影响。首先将人源化肠道菌群小鼠分为两组,一组喂食低MAC食物,另外一组喂食高MAC食物,然后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小鼠先统一喂食高MAC食物,4周后分成两组,一组喂食低MAC食物7周,再改为高MAC食物喂食6周;另外一组则一直喂食高MAC食物。整个实验过程中共取样四次(如下图中标示),然后通过16SrDNAV4区扩增子测序来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

小鼠的肠道菌群检测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绿色代表对照组,整个17周都喂食高MAC食物;黄色代表实验组,在4-11周期间喂食低MAC食物,其他时间点都是喂食高MAC食物。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4-11周期间两组小鼠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偏离,改喂高MAC食物之后,实验组小鼠的肠道菌群有所恢复,两组之间的差异变小,但是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

(2)不同的饮食方式对后代的影响。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为了方便大家清晰整个实验流程,小编在这里亲自做了一个示意图帮助各位朋友理解。

对照组:子代断奶后第二周和第四周取样,对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进行取样,且每一代取2次样本。

实验组:子代断奶后分为两组,一组喂食低MAC食物,喂食二周后取样;另外一组喂食高MAC食物,喂食四周后取样,对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进行取样。

最后的比较则是对同一代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同取样点进行比较,比如第二代断奶后二周取样(对照组VS实验组),四周取样(对照组VS实验组)。

结果表明:

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显著降低,无论实验组是处于低MAC饮食阶段还是高MAC饮食阶段。

②对照组在整个实验周期内,包括同一代不同的喂养时间和不同的世代之间,Shannonindex(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一直保持在6左右。

③实验组在整个实验周期内,二代、三代和四代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在缓慢降低。另外,从第二代样本的实验结果来看,第二周和第四周的差别不是很明显,凭感觉判断第三代和第四代的第四周肠道菌群多样性比第二周还低。不过从理论上分析,喂食高MAC食物之后,肠道菌群有所恢复,那么第四周应该比第二周的样本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多,但实验结果来看,第三代和第四代的样本却相反,这其中的原因可能还需更多的实验来探讨和分析。

下面这个热图反映的更为明显,对照组四代之间肠道菌群在减少,但是即使到了第四代仍然能保存大部分肠道菌群;而实验组到了第四代则丢失了大部分菌群(如下图中蓝色方框所标示),在同一代中改喂高MAC食物之后,肠道菌群某些菌属的丰度可以提升起来(如图中绿色箭头所标示)。随着世代的增加,丢失的微生物越来越多,即使改成喂食高MAC食物也无法恢复已丢失的微生物。

(3)如何挽救饮食导致的肠道菌群丢失。该研究采用了粪菌移植的方法来重塑小鼠的肠道菌群,同时配合喂食高MAC食物。实验设计如下:

第四代小鼠先喂食高MAC食物4周,然后分成两组,一组实验设计为粪菌移植+高MAC食物;另外一组为对照,只喂食高MAC食物,然后检测两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FMT(粪菌移植)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对照组(绿色点,整个4代都喂食高MAC食物)相差不大,而未进行FMT组的多样性则明显比对照组低。

低MAC喂食的第四代小鼠的肠道菌群缺失了很多菌,通过粪菌移植可以重新定植到肠道,而且与粪菌移植的供体的肠道菌群组成相似。

结论:对微生物生长不利的饮食会导致肠道中某些微生物的丰度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在同一代内还可以通过饮食部分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但是随着世代的延续,肠道菌群中某些菌已经彻底丢失,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被彻底破坏,仅靠饮食已经无法恢复这些菌,不过可以通过粪菌移植并辅助喂食高MAC食物来重塑肠道菌群。

下面小白和大家一起划下重点,这项研究表明饮食成分和方式可以显著影响肠道菌群,这就提示我们如果改变饮食习惯,有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肠道菌群被彻底破坏,无法通过高MAC饮食来恢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粪菌移植这个简单而粗暴的方法哦!

白妈妈把蛋糕巧克力远远扔开,抓着辣条问小白:那么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缓解糖尿病的实例可有?是否真有科学上的相关性?

小白博览群“文献”,这个当然也难不倒小白。那么,下一期我们就来说说:通过干预肠道菌群,跋山涉水缓解糖尿病的症状,是否可行?

参考文献:

SonnenburgED,SmitsSA,TikhonovM,HigginbottomSK,WingreenNS,SonnenburgJL:Diet-inducedextinctionsinthegutmicrobiota







































小儿白癜风如何治疗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by/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