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长太门诊秋冬季节腹泻病的诊治经验分享

长太门诊秋冬季节腹泻病的诊治经验分享



年11月底12月初以来,秋季腹泻患儿明显增多,12月4.5.6日连续坐诊三天,接触此类病患六十余例,现在把典型的病例分享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发生在秋冬季的腹泻病。孩子吃多或者受凉后,常常出现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秋冬季腹泻病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这种病毒在小宝宝体内一般有1至3天的潜伏期。发病时,大多数孩子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发热等,其中一些孩子还伴有呕吐症状。这些症状出现后的12小时至24小时之内,孩子就会开始不断腹泻,一天会拉稀七八次甚至十多次,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此时若不及时送医,或者当成感冒或消化不良等疾病治疗,就会延误病情。许多孩子连续腹泻半天后,就会出现脱水症状,这是十分危险的。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秋季腹泻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由粪到口,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二是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一定不能禁食,相反要鼓励孩子多进食,可小量多餐。只有在一种情况下需要禁食,就是当孩子频繁呕吐时需要禁食,医院吊针补液。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也就是奶、米汤、粥为主。避免食用过敏性食物,如海鲜、鸡蛋等;不吃生冷的、硬的、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炖苹果可以止泻。炖苹果还有丰富的鞣酸蛋白,有吸附作用,可以止泻。

综上所述总结如下:

秋季腹泻主要症状:先呕吐,后腹泻,伴随感冒发热。

多见于6个月-3岁患儿,其中1岁以下多见。

属于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不用止泻药。

牢记秋季腹泻三不治:

严重呕吐者不治,体温超过38.5度者不治,精神萎靡不振者不治。

治疗心得总结:小儿腹泻保健贴神阙,吴茱萸散外贴涌泉,红光治疗神阙。

灌肠:蒙脱石1包,藿香正气胶囊1粒,苦木注射液1支,盐水三十毫升,

轻微脱水者:葡萄糖氯化钠毫升,+维生素B6针0.1克,氯化钾针3毫升,混合加热后适量口服。

经典病例分享:

患儿闫某某,男,1岁,中牟县城东关村人,

(1)..12.4下午就诊。家长主诉:反复腹泻1个月,各处多次就诊,疗效不佳就诊,医院血常规,粪常规正常。按照秋季腹泻治疗正在口服医院的药物: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补液盐。

询问检查:患儿精神稍差,体温正常,黄色蛋花水样便2-4次/天,量中等,腹胀,肛周红,口腔咽部正常,舌苔薄白,进食减少。医院的诊断和用药,那我就先入为主吧,按照秋季腹泻的诊断开处方:

外贴:小儿腹泻保健贴神阙,红光治疗神阙,吴茱萸散外贴涌泉。

灌肠:蒙脱石散1包,藿香正气胶囊1粒,苦木注射液2/3支,盐水30毫升。

(2)..12.5上午复诊。家长主诉:昨天下午灌肠后腹泻6次,黄色水样便,腹胀明显,无呕吐,稍有干呕。

查体:精神差,体温正常,腹胀,舌苔薄白,口腔咽部正常。这时候我就在考虑,是不是我的诊断错了,不然不能腹泻加重啊,虽然他有秋季腹泻的表现,但是体温正常,无呕吐,反复一个月了,应该考虑可能是脾虚泻,所以我让家长停药。

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1次1包一天三次,小儿肠胃康颗粒,1次1包,一天三次。葡萄糖氯化钠毫升,+维生素B6针0.1克,氯化钾针3毫升,混合加热后适量口服。外贴:小儿腹泻保健贴神阙,吴茱萸散涌泉,红光治疗神阙。

灌肠:蒙脱石1包,参苓白术散2/3包,盐水30毫升。

下午灌肠时复诊:上午灌肠后腹泻三次,精神稍有好转,同上方继续灌肠。

(3)..12.6上午复诊。家长自述昨天下午灌肠后腹泻明显好转,腹泻2次,稍有腹胀,精神好转,体温正常,无恶心呕吐。

外贴:小儿腹泻保健贴神阙,吴茱萸散涌泉,红光治疗神阙。

灌肠:蒙脱石1包,参苓白术散2/3包,盐水30毫升。

下午灌肠时复诊:上午灌肠后腹泻三次,量少,精神稍有好转,同上方继续灌肠。

(4)..12.7上午复诊。昨天晚上大便1次,基本成型,稍有腹胀,精神基本恢复正常。进食明显改善。由于连续贴敷,膏药停止,精神好转,不配合红光停止。

灌肠:蒙脱石1包,参苓白术散2/3包,盐水30毫升。一天两次,

继续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1包,一天两次,小儿肠胃康颗粒1包,一天三次,连续口服三天,三天后复诊病情痊愈。

小儿腹泻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及用药

1、伤食泻:辨证与治疗

临床表现: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呈黄绿色稀薄液状,夹有食物残渣或奶瓣,可有少许粘液,嗳气酸馊,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睡卧不安,舌苔薄黄或垢腻。

治疗原则:消食化滞,和中止泻。用药:保和颗粒

2、风寒泻:辨证与治疗

临床表现:腹部胀痛,喜温喜按,泻下泡沫状稀便,色淡黄,无味,肠鸣漉漉,口渴但不喜饮,或有恶寒、发热,舌质淡苔薄白。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化湿和中。用药:藿香正气胶囊或者颗粒

3、湿热泻:辨证与治疗

临床表现:腹泻急迫,便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夹有粘液,肛门灼红,腹痛阵作,烦闹不安,口渴喜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和中止渴。用药:葛根芩连汤或者胶囊

4、脾虚泻:辨证与治疗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助运化湿。用药:参苓白术散或者颗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by/11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