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重磅医院马雄教授团队在消化

重磅医院马雄教授团队在消化



第69期《肠道君周刊》

Gut: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

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团队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Gut》上。

本研究入组了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91名患者和9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为了验证结果,又分析了28名患者和34名健康对照的独立队列。对他们的粪便样本进行16S多样性测序。

研究发现,AIH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总体菌群结构和健康人群有所不同。

有11种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IH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专性厌氧菌的相对丰度下降,潜在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

基于AIH患者特有的肠道菌群结构构建疾病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判别AIH患者和健康对照。

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在AIH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相对丰度在AIH患者中增高最为显著,且与患者的血清AST水平以及肝脏炎症分级正相关。

研究明确了AIH患者粪便菌群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用于AIH疾病分层的潜在可能性。

原文:Alterationsofgutmicrobiomeinautoimmunehepatitis.

PNAS:揭示肠菌在克罗恩病中作用的分子机制

医院布罗德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与克罗恩病相关的、名为活泼瘤胃球菌(Ruminococcusgnavus)的细菌会释放某种多糖(或糖分子链),触发免疫反应。

研究团队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活泼瘤胃球菌落后,对该细菌产生的所有分子进行了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促炎因子。他们发现活泼瘤胃球菌合成并分泌具有鼠李糖骨架和葡萄糖侧链的复合葡萄糖多糖。

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多糖主要由三个鼠李糖单元形成的线性骨架和由两个葡萄糖单元形成的短侧链组成。鼠李糖骨架由1,2-和1,3-连接的鼠李糖单元制成,侧链具有与1,6-葡萄糖连接的末端葡萄糖。这个多糖能有效诱导树突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并且TNFα分泌依赖于toll样受体4(TLR4)。

研究人员分析了活泼瘤胃球菌的基因组并鉴定了负责制备这种多糖的基因。基于该菌产生这种炎症性多糖的能力,有望开发新的治疗克罗恩病和类似炎症性疾病的方法。

原文:Ruminococcusgnavus,amemberofthehumangutmicrobiomeassociatedwithCrohn’sdisease,producesaninflammatorypolysaccharide.

NatureMedicine:农场灰尘微生物或可缓解城市儿童哮喘

芬兰国家健康与福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名芬兰农村和郊区儿童家中的屋尘微生物群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哮喘风险密切相关的一种农场住宅独特的微生物模式。

研究发现,农场家庭的尘埃菌群与非农场家庭有明显差异,前者细菌丰富度更高,后者的人体相关细菌更多。保护性尘埃菌群中,链球菌科丰度较低,暴露于这类菌群的孩子,其血液中对细菌胞壁成分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应答降低;

与此同时,农场家庭的孩子哮喘风险较低,对于非农场家庭的孩子,室内菌群组成与农场家庭越像,则其哮喘风险越低。

研究团队随后又在名德国儿童组成的队列中重复了这一结果,发现如果非农场住宅的室内微生物群与农场住宅的类似,住在这里的儿童患哮喘风险也更低。

肠道君认为,测定居住区的微生物群构成或有利于评估和监测郊区以及城市儿童患哮喘的相关风险。

原文:Farm-likeindoormicrobiotainnon-farmhomesprotectschildrenfromasthmadevelopment.

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肠道菌群吃掉白色脂肪,让你干吃不胖

白色脂肪是人体内脂肪组织的一种,和褐色脂肪相对应,主要功能就是把多余的脂肪存储在体内,大量白色脂肪的积聚就会导致肥胖。

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脂肪组织中存在的一种特殊miR-的增多是白色脂肪增殖的关键,而miR-可受肠道菌群特定代谢物的抑制。

研究发现,在高脂饮食饲养的胖小鼠的白色脂肪组织中,miR-明显且特异性地增多。敲除了肥胖小鼠的miR-后,这些小鼠无论进食多少高脂食物,始终可以维持正常的体重!miR-敲除的小鼠具有超高的能量代谢,而且代谢的底物不局限于糖类,它们连脂肪都不放过。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3-羧酸(I3CA)和吲哚与miR-的含量呈负相关。开展的体外实验证实,这两种物质都可以明显抑制miR-的表达。

进一步体内实验发现,对高脂饮食引发肥胖的小鼠施以吲哚后,小鼠的miR-表达受到显著抑制,而这些小鼠的肥胖程度较之对照组明显下降,表明I3CA与吲哚正是肠道菌群放的一把“火”,借“点燃”miR-将白色脂肪细胞“燃烧殆尽”。

同时,研究人员在一些肥胖儿童中发现了吲哚不足,在一些肥胖成人中也发现了miR-的过表达。这项成果为治疗肥胖相关症状指出了新的可能性。

原文:ThegutmicrobiotaregulateswhiteadiposetissueinflammationandobesityviaafamilyofmicroRNAs.

FDA:粪菌移植多重耐药菌风险安全警示

日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了一项关于粪菌移植的安全警示:要求在进行试验性FMT时,必须针对供体的多重耐药菌携带情况进行筛查和检测,以减少耐药菌传播和感染风险。

事件内容大致是这样,两名免疫系统受损的成年人接受FMT治疗后,发生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感染,FMT菌液来自同一供体,两名患者中有一名死于感染。

FDA提出,用FMT治疗艰难梭菌感染需充分告知患者潜在风险,使用FMT时须筛查供体的多重耐药菌的定植风险,排除粪便多重耐药菌检测阳性的供体。

原文:ImportantSafetyAlertRegardingUseofFecalMicrobiotaforTransplantationandRiskofSeriousAdverseReactionsDuetoTransmissionof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s.

肠?菌讲堂

《母婴肠道健康系列》第1集

第一口母乳很重要吗?

本视频由肠菌联盟提供

加入肠菌联盟

精彩回顾:

一文读懂:脑病肠治,中枢神经系统各类疾病与肠道菌群如何互作?

肠道君专刊

第68期:南方医科大学团队在危重病医学领域权威杂志《CriticalCare》聚焦:神经重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死亡风险

肠道君周刊

第67期:《科学》《自然》双重磅!两种肠道细菌“串通一气”促进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生

肠道君周刊

第66期:《自然》《细胞》《科学报告》重磅刊发肠道菌群与自闭症、炎症性肠病、前驱糖尿病、早产研究成果

肠道君周刊

益生菌,万能or无用?切忌一刀切!它既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万金油,更不是健康骗局

肠道君专刊

第65期:又一重磅!生命前28天,母乳与配方奶粉对早产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大不同

肠道君周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by/12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