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食欲不振便秘,肠功能紊乱,不同问题,找

食欲不振便秘,肠功能紊乱,不同问题,找



人的胃肠是有自己的节律的,吃进来的食物进去胃开始工作,然后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是要分阶段、分时间去工作的,各司其职才能够正常发挥消化功能、吸收功能、代谢功能。而如果这个节律紊乱就会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体肠道功能紊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痛经、尿频等盆腔问题。人体肠道系统有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之别,不同段的肠道出现问题,对应的主要穴位有哪些呢?

1气海助小肠

气海位于脐中下1.5寸处,正是小肠区域的中心位置。可促进小肠的蠕动.小肠主吸收,其蠕动加快,则吸收促进,这也是气海穴有补益作用的原因之一。

2天枢助大肠

天枢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为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是募集相关脏腑之气的穴位,其穴下为小肠。仔细观察其解剖位置,恰恰处于肚脐(恰如一个腹壁上的扣儿、结聚点)与横结肠、降结肠所围区域的正中心,我们可以称之为应力中心,当大肠有问题时,更容易在此处反应出症状(痛点或结节),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这个穴在腹泻和便秘两种完全不同的大肠状态下均可使用且效的原因,这样的作用也决定了天枢穴针刺方法的不同。腹壁之外作为半侧大肠的应力中心,可通过针、灸、罐等方法,缓解大肠蠕动减缓(便秘)和过度激惹(腹泻)所引起的症状,而针过腹壁之后,则主要刺激小肠蠕动。

3大横助升降结肠(右升左降)

右大横位于升结肠区,左大横位于降结肠区,针过腹壁,刺激大肠壁,可促进其蠕动,通过临床触诊,如果在左大横处触及硬结,多可针后便排;如果右侧触及,而左侧未触及,则多以针后排气为效。

4水分助横结肠

临床中便秘日久的患者,由于肠蠕动减缓,易造成横结肠与小肠的粘连现象,相互影响各自的蠕动节律,特别是见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恢复大肠与小肠的不同节律是针灸治疗此类代谢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和武器。

此时就用到了水分,针入过腹壁,针尖触及大肠壁或肠壁附近系膜,肠蠕动长期缓慢的患者,此时会有明显的疼痛,针尖下有明显的阻挡感,行程院士三才震颤针法,令针体自大肠壁边滑入,至深度,再行点刺震颤法,就是于深部震颤后突然针尖上提,此时针感多上下传导,上可至咽中,下可至阴中。

5左腹结助降结肠与乙状结肠

左侧腹部大肠的结构与右侧不同,有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而左腹结恰位于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针之不仅促进大肠蠕动而促进排便,更可通过促进大肠的蠕动,减少对其下面左卵巢区的压力(女性),而治疗卵巢囊肿、卵巢功能低下等妇科疾病。

6左水道助乙状结肠

左水道恰位于乙状结肠下段,针之不仅促进蠕动,更对其蠕动减缓、便秘而导致的子宫、膀胱受压,盆腔神经丛的刺激征等问题有益。

7滑肉门助十二指肠

左滑肉门正处于十二指肠系带移行并向腰一椎体侧附着的起始部,对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过窄(造成的不完全梗阻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有治疗作用,甚至其移动或颤动对深部的腹交感神经节有良性刺激,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等。

End

文字

程氏针灸

图片

程氏针灸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医疗机构

医院-医保定点(远大路青清商厦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by/12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