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肠道菌群一旦失衡,可能出现多种疾病
肠道菌群一旦失衡,可能出现多种疾病
君说健康
导读:提起细菌,大都唯恐避之不及。其实在人体肠道内,生存着数以百万亿计的细菌,人们平时正常的代谢、活动、免疫等都离不开这些细菌,如果肠道菌群失调,则有可能引发诸多疾病。
正常成人的肠道菌群重量可达1.5公斤
“人体细菌数量是细胞数的10倍,细菌基因总数是人体基因的百倍以上,约95%的细菌存在肠道中,栖息着多种细菌。”江大附院营养科主任助理、主任技师张烽博士介绍,或许这个概念比较抽象,通俗地说,人体每天排出粪便重量的50%以上,由细菌及其“尸体”构成,这其中大多数的微生物都是正常的肠道菌群,重量约1.5公斤。肠道菌群可以粗略地分为有益菌、条件致病菌和中性菌,呈现了菌群的多样性,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能代谢食物,产生抗氧化物;条件致病菌顾名思义在某些条件下会致病,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中性菌则是目前尚未明确对人体有益或有害的一类菌。
肠道菌群一旦失衡,可能出现多种疾病
肠道菌群就好比是一支乐队,如果乐队有序指挥,就能演奏悦耳的音乐,肠道菌群也能代谢物质,吸收营养,提供免疫,抵御致病性微生物。如果乐队各行其是,杂乱无序,演奏不出和谐的曲目,肠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则有可能出现多种疾病。张烽介绍,目前,江大附院已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医学院相继开展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功能性便秘、新生儿黄疸、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他们还发现肠道中的某些乳杆菌能明显提高认知记忆能力。
研究发现,随着国人饮食西方化,荤菜、甜食等摄入增多,肠道条件致病菌增加。如多吃荤菜,容易使产生氧化三甲胺、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硫化氢和吲哚等的细菌增加,这些不仅会引起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还能致癌、致炎。肠道有害菌群的增加还影响食物中多糖的降解,使人们更容易从食物中摄取能量,从而引起肥胖。当下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正在呈上升趋势,其中饮食习惯对结直肠癌的影响很大,部分就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破坏了肠道菌群正常的结构或功能。另外,目前炎症性肠病患者越来越多,这种病人的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肠道损伤后通透性增加,使有害菌产生的大量毒性物质进入血液。此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早期肠道菌群的紊乱也密切相关。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维持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这包括合理规律饮食,按时作息,适量运动,愉悦心情等。人的生物钟一旦被打乱,会引起肠道菌群的明显变化,经常运动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比少运动者要高。肠道菌群还受到精神状态影响,当心情舒畅时,肠道菌群能正常行使其生理功能,而疲劳压抑精神萎靡不振时,肠道菌群则处于低迷状态,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此外,人们平时还不能过度使用抗生素,这也会导致正常肠道细菌发生代谢紊乱,造成肠道菌群数量、比例等失调。
维持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利于健康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营养科主任曹宏博士介绍,要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十分必要。用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纤维等来调节肠道菌群,能增加双歧杆菌、巨球菌等有益菌,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短链脂肪酸具有促进肠道细胞修复、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一系列有益作用,是现在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