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干预自闭症或可从肠道菌群出发

干预自闭症或可从肠道菌群出发



Autism中文解释为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年,美国的肯纳(LeoKanner)医师第一个发现了自闭症(Autism)这个族群,他描述了11个症状极相似的行为异常的儿童,将之称为早期幼儿自闭症,所以自闭症又被称为“肯纳症”。截至年初中国自闭症人数已达到万其中0-14岁的患儿超过万,由此给无数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不容乐观的是自闭症的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加,如何治疗治愈自闭症成为目前为止世界一大难题。总所周知自闭症是人脑功能失常的疾病,现阶段治疗自闭症的方法多为行为训练干预治疗方法为主。其实早在多年前根据专家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灰质与肠道菌群息息相关。

目前,肠道菌群与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症和自闭症)之间的联系,在动物实验中被发现。肠道内的有益菌或许很小,它们的影响却可以远达大脑,影响心理健康、压力水平、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肠道菌群影响情绪的可能性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行的实验中得到完美诠释。缺乏肠道菌群的小鼠通过粪便移植有效获得“性格重塑”。胆怯的小鼠变得无所顾忌,曾经勇敢的小鼠则变得羞怯,获得它们供体爱焦虑的特性。人类-啮齿动物粪便移植同样起作用。爱尔兰科克大学研究者用来自人类抑郁症患者粪便喂养大鼠,大鼠变得抑郁和焦虑。

有几项研究将人类肠道菌群生态系统的改变和心理健康联系起来。例如,肠道炎症病人的焦虑水平与他们肠道菌群的破坏程度相关。肠道菌群变化,以及便秘、腹泻和炎症等肠胃症状,在自闭症患者中同样常见。多年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对数千名存在发育障碍的儿童的研究显示,与有其他类型疾病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出现频繁腹泻或者结肠炎的比例要高两倍。科学家仍然在寻找这种长距离作用的可能机制,而且已经发现了数个在肠道和大脑间可能的沟通渠道。

为了确定影响小鼠社交行为的肠道菌,研究人员进行了全基因组鸟枪测序。

研究人员给六十多只雌性小鼠提供高脂饮食(相当于每天多次食用快餐),等待它们怀上下一代。他们让新生小鼠与母亲呆三周,然后使它们断奶,为它们提供正常饮食。这些小鼠在一个月之后出现了行为缺陷,比如社交活动减少等等。

研究人员通过16SrRNA测序发现,母亲的高脂饮食对后代小鼠的微生物组有显著影响。那么,微生物组差异是不是这些小鼠出现社交障碍的原因呢?研究人员将三周大的社交障碍小鼠与正常小鼠养在一起。由于小鼠会食用彼此的排泄物,社交障碍小鼠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研究显示,社交障碍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在四周内完全恢复,同时行为缺陷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这说明,有些肠道菌对于正常社交行为是很重要的。研究人员还将社交障碍小鼠的粪便移植给无菌小鼠,证实微生物组失衡是小鼠出现社交障碍的原因。

研究人员培养了来自人类母乳的罗伊氏乳杆菌,并把它添加到社交缺陷小鼠的饮用水中。研究表明,这一种菌就能够拯救小鼠的社交行为,不过这种菌无法解决小鼠的焦虑问题。研究人员还发现,罗伊氏乳杆菌能够促进催产素的生成,这种激素在社交行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与人类自闭症有关。他们发现,高脂饮食雌性小鼠产下的社交缺陷后代中,微生物组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减少了九倍多。

研究人员认为,社交障碍小鼠的奖赏回路可能存在功能失调。“在应答社交互动的时候,这些小鼠大脑的关键奖赏区域缺乏突触增强。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可以恢复奖赏回路中的突触功能。Costa-Mattiol表示,通过这项研究表明,益生菌干预有望成为治疗自闭症及其它神经发育疾病的新途径。

点击下方展开学习更多:

了解更多的益生菌资讯,请加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by/12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