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一分钟掌握01月小宝宝疾病手册
一分钟掌握01月小宝宝疾病手册
医院订阅哦,颜值高的都点了呦~
0-1月小宝宝疾病手册
黄疸到底多严重
黄疸通俗点说就是皮肤和巩膜发黄,是由于血液中一种叫胆红素的东西太多了引起的。新生儿比较容易发生黄疸,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表现为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开始消退,最晚2周完全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4周消退;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每日胆红素升高5mg/dl;足月儿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15mg/dl。与生理性黄疸相对应的是病理性黄疸,表现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具有上述1项就可以诊断病理性黄疸。导致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很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感染等;肝脏处理胆红素出现问题,如婴儿肝炎综合征、缺氧,某些先天疾病或药物;胆汁排泄障碍,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或胆汁粘稠综合征。治疗病理性黄疸首选光疗,常用蓝光或白光,但注意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不适合光疗。药物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白蛋白,苯巴比妥。严重溶血病或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的要及时换血。某些疾病导致的黄疸除退黄外还要治疗疾病本身。病理性黄疸经治疗大部分可痊愈,但部分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俗称核黄疸,会遗留智能障碍、听力障碍、落日征和牙齿发育问题,是小儿致残的原因之一,需积极治疗黄疸,预防发生核黄疸。
新生儿吸入综合症
当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发生窒息缺氧时,会排出胎粪及出现呼吸运动而将胎粪吸入鼻咽及气管内。娩出后的呼吸,更使上呼吸道内的胎粪吸入肺内。过期产儿更易发病。吸入较少者出生时可无症状;大量吸入胎粪可致死胎或生后不久死亡。常在生后数小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青紫、鼻翼扇动、呻吟、吸气性三凹征。两肺罗音。如发生气胸可出现症状突然恶化,可靠胸片确定,严重病例可有惊厥等。血气分析可出现酸中毒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胸片显示两肺透过度增强伴有肺不张,也可仅有弥漫性浸润影或并发气胸、纵隔气肿。如符合以下标准可诊断为MAS:①羊水被胎粪污染;②气管内吸出胎粪;③呼吸窘迫症状和X线检查有MAS证据。产房内应积极复苏,首先应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当头部在会阴部娩出时,立即做口咽和鼻部吸引。必要时给予气管内插管,并通过胎粪吸引管进行吸引。保持中性环境、温度环境,提供有湿度的氧,纠正酸中毒,扩容及药物纠正低血压或灌注不良,注意液体入量。并发气胸而又需要正压通气时应先做胸腔闭式引流。紧急状态下穿刺抽吸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且能立即改善症状。
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以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为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ABO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时;如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则均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40%~50%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ABO溶血病多为轻症。Rh溶血病一般较少发生在未输过血母亲的首次妊娠中,且Rh溶血病一般较重。溶血严重者有严重贫血、水肿、心力衰竭、肝脾大,甚至死胎,轻者除黄疸外,可无其他明显异常。溶血可导致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生后早期的严重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发生胆红素脑病。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多见。诊断本病除了根据出现早且重的黄疸和贫血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还应测定母婴血型及做Coombs和/或抗体释放试验等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确诊。治疗重点是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治疗包括:光照疗法是最简单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胆红素从胆汁、尿液中排出,从而可降低血清胆红素。双面蓝光照射的疗效最好。光照时,婴儿两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外,其余均裸露,持续时间1~4天,并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光疗无效者应进行换血治疗。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主要因为出生时断脐或生后脐带残端未予消毒处理,脐带断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也可以由于脐血管留置导管时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发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多见,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感染所致。患儿肚脐部出现发红、肿胀,可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轮与脐周明显红肿变硬,脓性分泌物量多,常带有臭味。可以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形成脐周围腹壁的蜂窝组织炎甚至脓肿,也可沿着尚未闭合的脐血管向上蔓延到腹腔、门静脉,引起腹膜炎及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慢性的脐炎常形成肉芽肿,表现为一个小的樱红色肿物,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经久不愈。胎儿出生后,脐带残端很快就会出现细菌定植,因此绝不能够仅凭借培养出致病菌就认为是脐炎,必须同时伴有脐部的炎症表现。新生儿娩出时断脐必须无菌操作,生后勤换尿布。常规脐带护理使用75%酒精棉棒,一天1-2次清理脐部断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对于局部轻度红肿者,使用75%酒精洗涤,每天2-3次。如果孩子出现脐周部症状,并同时伴有发热,反应差,吸吮弱,喂养困难,医院就诊。伴有脓肿形成的患儿应考虑切开引流,并发腹膜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者,应根据药敏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慢性脐炎引起的肉芽肿,可用硝酸银棒或10%硝酸银溶液涂擦,大肉芽肿可以用电灼,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
宝宝溢奶或吐奶
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来说,吐奶可谓普遍现象,甚至有些宝宝每次吃奶后都会吐出一些。因此,宝宝吐奶时,妈妈大可不必过于惊慌,但是要学会根据宝宝的症状进行判断,区分宝宝究竟是生理性溢奶,还是由于生病而吐奶,这样一方面能够免去不必要的担心,另一方便又不至于在宝宝需要接受治疗时延误病情。溢奶溢奶是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所致,刚刚出生的宝宝胃部与食管相连的贲门括约肌松弛,且胃呈水平位,还没有形成生理弯曲,所以,吃奶后奶水极易反流回食道,引起呕吐。此外,宝宝的喉头位置比成人略高,也会导致吃奶时空气与奶汁一起被吸入胃部,当宝宝打嗝或者身体发生晃动时,就十分容易将吃进去的奶吐出来。通常情况下,只要宝宝没有呕吐的动作,表情不痛苦,只是在吃完后吐出少量奶液,或是在打嗝时带出一口,且呕吐物仍是无异味的乳汁,就说明宝宝只是溢奶,妈妈无需过于担心。溢奶属于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无需治疗,但妈妈可以通过护理进行预防,例如当宝宝哭闹时不要喂奶;如果使用奶瓶,要注意选择开口适中的奶嘴,并且倾斜奶瓶时,要让奶液充满整个奶嘴;尽量让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打嗝。吐奶频繁、大量吐奶并且出现体重不增则通常预示着宝宝的健康出了问题,如果宝宝吐奶后仍然表现得很不舒服,呕吐物呈棕色或绿色,或是呈喷射性呕吐,那么就应该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肠梗阻引起的胃食管反流或幽门狭窄所致,需要及时就医。宝宝吐奶时,妈妈要注意避免竖抱宝宝,以免口腔内的呕吐物反流呛入气管,造成吸入性肺炎,可以将宝宝置于侧卧位,有助于宝宝将口中奶液吐出。Tips溢奶是生理现象。频繁、大量吐奶,并且呕吐物中含有绿色胆汁或黄色胎便样物质等,建议及时就诊。
圣诞树
宝宝过敏可以表现在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诸多方面,因其症状隐蔽且易与其他疾病症状重合,诊断存在难度,因此预防过敏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为妈妈们总结了“三步到位法”,让“预防过敏”不再纷繁复杂。第一步,从第一口奶开始预防过敏婴幼儿过敏大部分从食物过敏起步,过早添加配方粉便是诱发过敏的因素。很多妈妈因为生后暂时没有母乳,怕宝宝饿坏了,急忙给宝宝添加了配方粉,殊不知第一口接受配方奶可能是宝宝牛奶蛋白过敏的开始。妈妈要让宝宝在出生后尽快吮吸乳房,使其首先接触乳头上的需氧菌和乳管内的厌氧菌,促进宝宝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生理母乳喂养的这一“先喂细菌再喂乳汁”的过程,在促进肠道菌群正常建立的同时还有效促进宝宝免疫系统的成熟,从而在此后预防过敏发生。虽然母乳过敏的现象发生率低,但不排除宝宝在妈妈食用某些食物时会出现过敏反应,妈妈可以先限制自己的饮食种类,如蛋、奶、海鲜、大豆等,之后逐一添加观察宝宝反应以便排查致敏源;如果被诊断为母乳过敏,则必须选用深度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第二步,给宝宝添加辅食莫着急有些妈妈听说别人的宝宝4、5个月开始添加蛋黄等辅食,就有些着急,也跃跃欲试要给自己的宝宝添加。其实,宝宝在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至满4-6个月后,才可考虑添加辅食。建议先从均衡营养的婴儿米粉开始,逐渐加入菜泥、肉泥等;蛋黄可在满8个月后逐渐增量添加至1个,蛋清应在满1岁后添加。第三步,主动出击,增强抵抗力迎战过敏过敏是能够根治的,关键在于过敏原的判断和回避。及早判断并回避过敏原,合理改善免疫状况,可根治婴幼儿过敏。妈妈要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频次,不宜让家中过于干净,避免滥用抗生素,以保证宝宝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健康的肠道菌群,也可服用活性益生菌纠正免疫系统,从而降低过敏发生的几率。
-小编:潇洒哥-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