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肥胖与肠道菌群相关文献速览
肥胖与肠道菌群相关文献速览
肥胖与肠道菌群相关文献速览 导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具体分子机制也正被逐步揭示出来。肠道菌群不仅可调节能量代谢,促进脂肪过度积累,还是宿主全身性低度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的诱发因素之一。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新靶点。小编就近期发表的肥胖与肠道菌群相关的文献做一介绍。
1菌群失调增加儿童肥胖风险,证据足够么
来自芬兰图尔库大学医学院的ErikaIsolauri教授在JPediatrGastroenterolNutr发表了一篇题为《EarlyMicrobeContactandObesityRisk:EvidenceOfCausality?》的文章,提出了母亲的健康和营养、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和抗生素深刻影响儿童肠道菌群的观点。
首先,儿童高热量饮食摄入能够增加能量获得和储存,驱使低水平炎症反应,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造成肥胖和代谢疾病;其次,肠道内产丁酸细菌和细菌总体丰度降低,与代谢疾病增加有关,AKK型或产丁酸细菌能够抵抗炎症,提升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肥胖和相关代谢并发症。综上所述,改变肠道微生态系统可能预防或治疗代谢障碍和炎症,特定益生菌及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有此潜力。
2瘦子与胖子的肠道菌群对阿拉伯半乳聚糖及菊粉的发酵不同
来自荷兰TIFN的AguirreM教授在PLoSO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GutMicrobiotafromLeanandObeseSubjectsContributeDifferentlytotheFermentationofArabinogalactanandInulin》的文章,介绍了不同体型人群的肠道菌群对阿拉伯半乳聚糖及菊粉的发酵的差异。
首先,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发酵阿拉伯半乳聚糖后产生的丙酸盐比丁酸盐比例更高,而瘦子的肠道菌群发酵阿拉伯半乳聚糖或菊粉后产生的丁酸盐比胖子的肠道菌群多,肥胖者的肠道菌群发酵阿拉伯半乳聚糖或菊粉后产生的能量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瘦子的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6个菌属的细菌丰度更高。
3饮食-菌群相互作用作为人类代谢的调节子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SonnenburgJL于近期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iet-microbiotainteractionsasmoderatorsofhumanmetabolism》的综述,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与肥胖相关的机制。
首先,通过动物模型和人身上的研究,肠道菌群与肥胖有关的机制已近浮出水面,越来越多研究说明肠道菌群是饮食影响宿主代谢状态的调节子,目前人类白癜风信息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