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预防 > 疫情期间长期待在室内,当心胃肠功能失衡,

疫情期间长期待在室内,当心胃肠功能失衡,



(本文视频已同步更新!看视频可搜索“五号医生吴昊”)

最近新冠肺炎的肆虐接近尾声,为了抗击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努力。

隔离、测体温、少出门,省口罩,甚至是在家办公(在家办公这个词听起来整个人都觉得十分清爽呢)。

于是,朋友们晒照片不是在床上摊着,就是在沙发摊着,或者是葛优躺。追剧,撸猫,看娃,盯着电脑接传文件......

不过吴医生发现,最近私信咨询便秘或者轻微腹泻的人越来越多。此前有报道消化道症状也是新冠的早期症状的一种,很多人怀疑自己被传染了新冠病毒。今天我就来为朋友们分析下。

大家可能得了功能性肠病

先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如果在没有细菌、病毒感染和实质性病变的前提下,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叫作功能性胃肠病。意思是并不是肠道器官出了问题,而是它的功能有些紊乱。

一直在家而且家人也没有频繁出入公共场所的话,被传染上新冠肺炎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反而是患功能性肠病的概率更大一些,这就是长期不出门,宅在家里导致的。

首先,我们几乎都严格响应国家号召在家少出门,有些朋友甚至在家宅了超过40天。在家的活动范围和出去外面是没法比的。几乎我们所有在家的人都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缺乏运动。而身体缺乏运动的影响不光是四肢循环变差,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蠕动功能。而胃肠道的功能最显著的一个标志就是——正常的顺畅。有的人便秘当然就是不顺畅了。而有的人腹泻,就是肠道过于顺畅。

然后,再看看饮食结构是否合理,膳食纤维是否足量。饮食构成中如果脂肪和蛋白占了大部分,缺少膳食纤维的补充,肠道蠕动速度减慢,便秘不说,应排出去的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和肠壁长期亲密接触,更容易诱发息肉、大肠炎、憩室炎的发生。

另外,正常工作或上学时的起居规律没有了,大家的作息时间基本都是一样的混乱。晚睡晚起,想吃就吃。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扰乱了植物神经控制下的消化系统,导致各种功能失调的临床表现就出现了。

此外,长期憋在家中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胃肠道功能上(比如因为愤怒而暴饮暴食,或者因为过度忧虑而不思茶饭),从而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得了功能性肠病我们该怎么办?

吴医生给大家建议如下:

第一点,即使出不去也要运动

国际卫生组织对便秘的治疗建议中,明确指出运动对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的改善有显著作用。即便是隔离在家,我们也可以通过徒手操、燃脂操、瑜伽、仰卧起坐、俯卧撑、平板支撑等等活动来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尤其是让我们的身体出汗,从而调节身体的机能。

第二点,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

在发达国家广为好评的低FODMAP食谱就包括了丰富的膳食纤维(FODMAP是指人体很难吸收的一些短链碳水化合物,包含可发酵低聚糖、单糖、双糖和多元醇等,低FODMAP就是少吃这些东西),它通过平衡饮食结构,达到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但大家可能觉得现在的情形下凑不齐这个食谱。其实不用严格按照食谱中的要求来,只要保证绿叶菜和水果的摄入即可。就是吴医生最智慧的建议——能买到啥咱就吃啥。

第三点,保持生活规律

即便没了工作和学习的督促,我们依然要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少熬夜按时起床,定时吃饭。说白了,消化系统主要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如果让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物钟变得紊乱,那么一系列的奇奇怪怪的症状就都会出现,其实我们对消化流程最好的调节就是建立一个规律的作息并坚持下去。

第四点,凡事看得开,往好处想

好心情、乐观开朗也是人体消化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之一,越是焦虑、烦躁越容易产生便秘或腹泻。现在国内的疫情已经趋于缓和,虽然仍会有小区域发病的风险,比如前两天河南郑州出现的个人出境瞒报事件,影响不太好,但是总体的趋势还是非常乐观的。有了便秘腹泻这些症状不要慌张,在排除新冠隐患、饮食不洁和实质性病变等情况之后,大家按照上面我提供的四条建议去做就好了。

最后给大家鼓鼓气

生活虽难,但我们大家一起度过。疫情虽肆虐,但总会过去的。我们有这么优秀的科学家、医学家,要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如果出现了胃肠道不适,我们先排除一下器质性病变的问题,要是真的得了功能性胃肠病,那就按照我说的四个建议去试一下吧~

医学科普,我们是认真的!我是五号医生吴昊,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yf/14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