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临床体现 > 体检极易忽略的项目粪便常规检测的现状与A

体检极易忽略的项目粪便常规检测的现状与A



作者

宁书晗

单位

医院检验科

友友们,这(可能)是一条有味道的推送哦~

今天我们来聊聊便便,诺,就是这个家伙:

据说90%以上的人都有拉完屎回头看一眼的习惯,可是又医院检验过便便呢?

医院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调查,在某三个月内,便常规检测人群中,12岁以下占比约58%,12-18岁约12%,18岁以上约30%,便常规检测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婴幼儿腹泻、消化道疾病和入院常规检查,可见,主动进行便常规检测的人群占比较少,而体检检测便常规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想一想,体检时最容易放弃的项目是什么?是不是那个既麻烦又恶心又难为情的便常规?

那么是不是就代表了便常规不重要呢?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粪便,咳咳,3/4是水,其余1/4是固体,固体包括未消化的食物、肠道脱落的细胞、死掉的细菌、无机盐等。

便常规检查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必要的检查项目[1]。主要用于检查消化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等,特别是对消化道出血、痢疾等有很好的诊断效果、比如怀疑大肠杆菌感染,可以用便培养,查看痢疾杆菌是否异常;如果怀疑患者有胃出血疾病,可以进行隐血试验,观察患者阳性还是阴性;如果怀疑患者可能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可以检查患者粪便中是否有出血或其他物质;另外大便检验还能筛查出其他一些潜在疾病,做到早日发现、早日治疗,预防疾病恶化[2]。

一、粪便常规检测的现状

有如此重要意义的粪便常规检测,它的现状如何呢?

01患者眼中的“便常规”

(1)“呕”

笔者总结,对于患方来说,它是一种无创检查,相对易于接受,但是由于麻烦、恶心、难为情等,通常无症状的时候是不会选择主动筛查的。

(2)取样不规范

由于患者大多不了解便常规检查的目的,常常产生“嫌弃”心理,因此造成取样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02医生眼中的“便常规”

(1)多数医生认为“囧”

多数医生觉得作为三大常规的“便常规”已经陷入“囧”境,通常以“完善病历”为目的而检查。

(2)消化科医生觉得“很重要”,但检验科的检出率又如何?

便常规、便潜血等检查一直在消化道疾病及肠道寄生虫疾病的筛检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消化科医生认为检验科的检出率通常较低,更无法定量。

医院统计了3个月内例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总异常率为12.19%,寄生虫的检出率为0%,在消化科的各指标异常率也只有5%左右[3]。

医院统计健康体检者例以及住院患者例粪便常规和潜血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住院患者异常率分别为5.08%和9.84%;健康体检者为0.38%和1.15%,检出率相对较低[4]。

目前我国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实验室便常规的检出率差别很大。

03领导眼中的“便常规”

(1)“赔钱买卖”

只有区区几元钱,没有经济效益,就是个“赔钱买卖”。

(2)费时费力,人力成本过高

科室领导经常轻视便常规检测质量,岗位通常不会安排“精兵强将”,人员配置不合理,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粪便检测的专业人才。

04检验人眼中的“便常规”

(1)“脏、乱、差、臭”

便常规检测需要检验人员近距离接触标本,特殊气味使得许多人不愿主动承担此项工作。

(2)职业认同感低

经常被医学同行嘲笑,是“端屎端尿”的“服务员”,加之检出率低,强烈感觉到被忽视,不被认可。

(3)当初看了你一眼,就已确定了永远

便常规由于价格低廉,大多数实验室选择了手工操作,这样就造成了检验人员面对大量手工标本疲于应对,效率低,通常随机抽查看几个显微镜视野,没有时间将整张涂片全部仔细查找一遍,经常“一眼定阴阳”。

特别是寄生虫虫卵的检测,漏检几率极大,不知不觉,寄生虫感染仿佛变成了疑难杂症,这个锅应该检验人来背吗?

(4)面对如此多困境,检验人急需自寻出路

虽然便常规只有区区几元钱,与我们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但作为检验人,不能因此而降低自我的职业素养,更不能成为降低检测工作质量的理由!

面对如此困境,检验人急需自寻出路,包括思想意识的转变、实验环境的改善、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项目的拓展等等。

便常规能不能像其他检验项目一样,实现自动化?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相信不少实验室已经成功运转,“AI检验”已经来临!

二、自动化和AI技术在粪便检测中的应用01粪便检验自动化、标准化

目前,市场上不同的仪器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自动化体验,从进样、混匀、检测、废物处理等,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敏感性、重复性、携带污染、生物安全、质量控制等急需流程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这需要倾力做好每一个细节,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绝不是“自动进样仪器+随意抓拍+大量人工复检”的工作模式,这就失去了自动化的意义。

02AI技术的应用

AI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为,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AI技术应用于粪便检测主要用于定位和追踪,就像我们用的人脸识别一样,标本中藏着红细胞、白细胞、真菌、寄生虫卵等等,AI总能捕捉到它!

“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的模式可以把许多客观的医疗数据转化为准确的数字,更有助于人工智能接入并分析。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任何原理的粪便自动化分析设备,其阳性有形成分的发现均应对仪器拍摄的实景图像进行人工审核确认后方可发出阳性报告。在肠道寄生虫卵和虫体检验方面,粪便分析自动化设备在检验和识别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5]。

综上所述,AI技术的应用优点在于,它可以替代复杂的手工检验流程,缓解检验人员压力,解放劳动力,避免人工检验的主观性,缩短检验时间,提高阳性检出率等。缺点在于阳性误报率偏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检验,价格偏高,普及困难,这是AI技术广泛应用的一项挑战。

在未来,伴随着AI算法的不断精进,样本数据的不断积累,粪便检测定然会突破窘境,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精准的检测!

[1]陈琰.LJ-大便常规分析仪在季节性腹泻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3(2):28-30.

[2]王天成.大便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饮食科学,,(14):.

[3]白洁,傅淑宏,蔡力力,丛玉隆.我国现阶段粪便常规检查指标异常率调查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3(5):89-91.

[4]王荔.现阶段条件下粪便常规的异常情况和潜血试验的重要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8(91):.

[5]丛玉隆.尿液和粪便有形成分自动化分析专家共识[J].临床检验装备杂志,,2(3):29.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审校:陈雪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lctx/1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