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临床体现 > 帕金森,原来你和肠道菌群也有关系

帕金森,原来你和肠道菌群也有关系



白癜风扩散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580704.html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它是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神经系统疾病。——,20余年间,全球PD患者人数从万增长到万。其中,中国是涨幅最大的国家。预计年我国PD患病人数将达到万人,占全球PD人数的一半。

1.肠道菌群对PD的影响

目前,对于PD发病机理的临床研究很多,但影响该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明确。PD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在肠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组成发生变化。目前认为,胃肠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在PD运动症状之前,肠道菌群失调是PD发生的潜在因素。

1.1PD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

与健康人相比,PD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布鲁氏菌属、粪肠球菌属和乳球菌属在PD患者中显著减少,埃希菌属-志贺菌属、链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球菌属显著增加,这种变化可能会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毒素,如内毒素、神经毒素等,从而加速该病的病理发展。此外,PD患者粪便样本中乳酸杆菌的计数量相对较多,普雷沃氏菌、球菌样梭菌的计数量相对较少,而检查数量少是导致PD患者粘蛋白合成量下降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的重要因素,可能会导致PD的发生发展。

1.2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相关性PD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在肠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组成发生变化。目前认为,胃肠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在PD运动症状之前,肠道菌群失调是PD发生的潜在因素。PD患者较明显的临床特征之一是调控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的细菌种属多样性减少。SCFAs可以有效保持肠道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其大量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人体肠道屏障破坏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发生,导致PD患者胃肠动力异常,加剧病情进展。因此,PD患者胃肠动力功能障碍可能与SCFAs水平明显降低、人体肠道屏障的破坏和通透性增加相关。

此外,肠道菌群还可能通过影响免疫诱导从而影响PD的病理过程。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人体肠道通透性增加,并产生副作用产物如脂多糖。大量来自于人体肠道的脂多糖既可影响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又可激活各种免疫细胞,产生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神经炎症和损伤,引起PD发生发展。

2.PD肠道菌群失调的现代医学干预2.1益生菌临床试验发现,规律使用益生菌治疗PD与使用安慰剂相比,可降低评定量表得分,抑制氧化损伤,增加抗感染、抗炎症的能力。口服益生菌可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对PD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益生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D患者部分症状,但具有局限性,在其种类、组成以及数量方面仍需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2.1粪菌移植(FMT)

粪菌移植,又叫肠菌移植,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了FMT能够改善PD患者的症状。例如,张敏娜、薛刘军等运用FMT治疗PD患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得到了缓解,这提示FMT可有效治疗PD。另有研究发现,FMT能够抑制胃肠道炎症,促使短链脂肪酸恢复正常水平,从而改善PD患者的症状。

3.PD肠道菌群失调的中医药干预3.1中药对PD肠道菌群失调的干预作用

中药复方治疗PD以胃肠道为靶点调控肠道菌群,以减轻PD患者非运动症状,尤其是胃肠道症状。研究发现,经化风丹治疗后可改善PD患者症状,同时,PD患者肠道内乳杆菌科增加,肠杆菌科减少。升清降浊方可改善PD患者的部分症状,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相关性。

3.2针刺对PD肠道菌群失调的干预作用

针刺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医术,通过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在中国已经应用了数千年。大量动物实验证明,针刺可通过调节PD动物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上调拟杆菌、普氏菌以及粪杆菌等具有抗炎、保护肠神经作用的菌群,下调艾克曼菌等能破坏人体肠道屏障的菌群来改善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通过影响肠上皮组织屏障、肠道内自身免疫系统等引起胃肠功能的障碍,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影响PD的发生发展。现代医学通过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恢复肠道菌群正常组成、重建肠道微生态,对改善PD的非运动症状及运动症状均有一定作用。

文章主要摘自:肠道菌群失调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J].

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lctx/1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