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临床体现 > 控制过敏可以改善行为问题吗能
控制过敏可以改善行为问题吗能
白癜风做什么检查 http://m.39.net/news/a_5655580.html
出门诊时经常遇到家长说,小孩特别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眨眼、皱鼻、有攻击行为等,上课有时大叫、坐不住,喜欢开小差或与他人交谈等,个别儿童不合群,上述行为问题给家长和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或困扰。近年各种研究报道,发生行为问题的儿童逐年增多,常见行为问题包括多动-注意缺陷问题、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同伴问题等;也可分为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前者指诸如情绪问题、社交退缩、过度抑制行为等,后者指违抗、攻击性、多动等行为问题。
年对北京市学龄儿童调查发现,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4%,男童行为问题明显多于女童,男童以诸如破坏东西、不听管教、说谎和欺负别的孩子的违纪行为为主,女童以类似于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害怕新事物、睡眠障碍等神经症行为为主,其中8-10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在所有学龄期中最高。
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与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近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也是逐年增加,在发达国家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约20%,食物过敏患病率6%,过敏性皮炎患病率约20%,哮喘患病率不同国家波动在1%-18%。全身性过敏反应患病率约0.05%-2%。国内有学者调查发现,反复发生过敏性鼻炎(经常有流涕、眼痒、鼻塞等)的儿童更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违纪等症状,鼻塞、鼻痒均可影响抑郁等行为问题同,且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而且大量调查发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抑郁症等均与过敏关系密切,我前期进行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问卷调查也发现,该类儿童大部分存在过敏问题,也多数伴有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给予规范抗过敏治疗及调理胃肠功能后,多数儿童行为问题得以改善,康复训练效果提高。
为什么过敏性疾病会影响行为问题?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过敏儿童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尤其是伴有胃肠症状的过敏儿童,多数表现为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群丰度降低,上述菌群通过代谢产物如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等)、短链脂肪酸(丙酸、丁酸、乙酸等)、脂多糖影响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也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发育,该类菌属减少一方面导致肠道慢性炎症,从而引起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另一方面引起大脑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从而引起精神神经症状。现有研究也发现,补充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等均可改善精神神经症状(比如焦虑、抑郁等)。我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特定益生菌及膳食纤维干预也发现,干预3-6月后上述儿童语言、行为,甚至精细动作都有明显改善。
存在行为问题儿童为什么要控制饮食?我们知道,过敏性疾病儿童最常见八大类过敏食物包括:①奶类,特别是牛奶;②禽蛋类;③鱼类(包括海水鱼、淡水鱼);④甲壳类水生动物(虾、对虾、螃蟹、大小龙虾、蛤蜊等);⑤花生;⑥大豆;⑦坚果类(杏仁、核桃、腰果、榛子、松子、栗子等);⑧小麦。目前进行的过敏原检测包括特异性IgE、皮肤点刺等,但由于过敏原种类众多及实验室检测误差等,很多过敏儿童无法检测到具体过敏原,因此合理饮食非常重要,尤其是存在行为问题时要尽可能避免高蛋白饮食。另外,诸多研究也发现,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均可造成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丰度下降,因此治疗期间也需要尽量避免上述饮食,建议存在行为问题儿童尽量清淡饮食,也少进食各种饮料。
行为问题严重的儿童也要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家长们也要多点耐心、多点鼓励,共同努力让他们更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