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肠道里的菌群决定你是否得VKH
肠道里的菌群决定你是否得VKH
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葡萄膜炎、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皮肤及毛发改变等,是我国葡萄膜炎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自身免疫、感染和遗传易感性被认为可能是本病的病因。既往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3和TLR-4在活动性VKH患者中表达增加。而早期的实验数据表明,TLRs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中的配体,从而触发自身免疫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宿主微生物群落可能在VKH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肠道菌群已被证明参与了许多免疫或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如白塞病(BD)、类风湿关节炎(RA)、银屑病性关节炎(PA)、炎症性肠病(IBD)、多发性硬化(MS)、强直性脊柱炎(A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近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的研究表明,在这个模型中,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在驱动葡萄膜炎中起着关键作用。而VKH患者中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是否改变目前未知,而这也是研究者的研究目的。研究者分析了VKH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群和代谢通路,构建了有助于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微生物相关基因标记物,并发现患者粪便微生物移植(FMT)可显著提高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EAU)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GutMicrobes杂志上。
研究者首先收集了55份未治疗的活动性VKH患者和52份正常对照的粪便,提取DNA并进行宏基因组的测序,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组的肠道微生物组成有明显的差别。在种属水平上,相比正常组,未治疗的VKH患者的Ramularia,Alternaria,Rhizophagus菌属丰度增加,而Methanoculleus,CandidatusMethanomethylophilus,Azospirillum菌属则减少(图1a)。其中R.collo-cygni和A.alternata被确定为VKH富集的物种,Clostridiumspp.(Clostridiumsp.CAG:和Clostridiumsp.CAG:),Methanoculleussp.CAG:,CandidatusMethanomethylophilusalvus和Azospirillumsp.CAG:被确定为VKH减少的物种(图1b)。LEfSe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活动性VK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不同微生物特征,并有相似的结果。尤其是Paraprevotellaspp.(ParaprevotellaclaraCAG和Paraprevotella_clara)在活动性VKH患者中富集,而Clostridiumspp.(Clostridiumsp.CAG:和Clostridiumsp.CAG:),Bifidobacteriumspp.(Bifidobacteriumsp.MSTE12和Bifidobacteriumdentium),CandidatusMethanomethylophilusalvus和Methanoculleussp.CAG:则减少(图1c)。以上结果说明VKH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
图1.VKH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肠道微生物差别
接下来为了研究VKH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是否也存在于菌群的亚群中,研究者首先确定了在活动性VKH和正常对照组中丰度最高的20个种属。根据种属的相对丰度,通过层次聚类分析确定了VK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三种肠型。通过LEfSe分析,确定了VKH患者和对照组之间三种肠型存在微生物组成的差异。Clostridiumspp.(Clostridiumsp.CAG:和Clostridiumsp.CAG:),Bifidobacteriumspp.(Bifidobacteriumsp.MSTE12和Bifidobacteriumdentium),CandidatusMethanomethylophilusalvus和Methanoculleussp.CAG:在1群的患者中丰度减少。在2群中,在VKH患者中,Paracteroidessp.CAG2丰度增加,Alistipesspp.(Alistipessp.AL.1和Alistipessp.CAG:29),ProteobacteriabacteriumCAG:,Eubacteriumsp.CAG:和Roseburiasp.CAG:丰度减少。在3群中也发现Parabacteroidesspp.(Parabacteroidessp.2.1.7andParabacteroidessp.D25)和Bacteroidesspp.(BacteroidescoprocolaCAG:和BacteroidesthetaiotaomicronCAG:40)在VKH患者中丰度增加(图2)。
图2.VKH患者和正常对照3种亚群的分析
以上结果说明了肠道微生物组成在活动性的VKH患者和健康人间存在差别。为了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物在VKH中的功能作用,研究者构建了来自两组的个非冗余基因集,并使用KEGG和eggNOG进行功能注释。LEfSe分析显示,活动期VKH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6个KEGG直系同源群(KO)和6个eggNOG直系同源群(OG)存在显著差异。在通路水平上,活动性VKH患者中有10条代谢通路明显上调,包括氧化磷酸化(ko)和脂多糖生物合成(ko)。此外,有54个模块包括脂多糖生物合成(M)、VI型分泌系统(M)、乙酰辅酶A还原通路(M)在VKH患者中更为丰富(图3)。
图3.VKH和正常对照组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KO模块表达
另外研究者利用既往BD的相关数据与VKH进行比较发现,有9个物种与BD和VKH相关。但只有ParaprevotellaclaraCAG:在两种疾病中均增加。而3种Clostridiumspp.,Acidiphiliumsp.CAG:,Subdoligranulumsp.CAG:,CandidatusMethanomethylophilusalvus,Methanoculleussp.CAG:和Coprococcussp.CAG:在两种疾病中均减少。
研究者既往通过GWAS确定了VKH的3个易感基因位点,包括IL-23R-C1orf、ADO-ZNF-EGR2和HLA-DRA/HLA-DRB1。为研究这些易感基因位点是否与肠道微生物组成有关系,研究者根据3个基因位点上的6个SNPs(rs,rs,rs,rs,rs和rs)对54个活动性VKH患者进行基因分型。VKH患者被分为具有和不具有这些易感位点的两组。对这两组进行LEfSe分析发现HLA-DRA上的风险等位基因与两种VKH患者增加的物种Bacteroidessp.2.1.33B和Paraprevotellaclara呈正相关,与两种VKH患者减少的物种Alistipesfinegoldii和Eubacteriumeligens呈负相关。没有观察到肠道微生物组成与IL-23R-C1orf、HLA-DRB1或ADO-ZNF-EGR2之间的相关性。
免疫抑制剂可被用于治疗VKH,并已被证明能有效控制眼部炎症。研究11例活动性VKH患者在接受系统性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LEfSe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微生物的9个属和27个种增加,15个种减少。在这些差异特征中,Acidaminococcussp.BV3L6在治疗后显著降低,而ProteobacteriabacteriumCAG、Azospirillumsp.CAG和Alistipessp.CAG显著升高。进一步分析治疗后微生物组功能改变,发现与治疗前相比,VKH患者治疗后36个模块增加,35个模块减少。在这些患者治疗前后出现显著差异的模块中,3个VKH减少模块增加,2个VKH增加模块减少(图3),提示肠道菌群与VKH具有相关性。
接下来为了检测肠道微生物是否与对治疗的反应相关。研究者总结了50个活动性VKH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然后比较了30例非活动性眼部炎症患者和20例治疗后复发的眼部炎症患者的肠道菌群。LEfSe分析发现两组中有70个物种有差别。其中,5种Alistipessp.和Bacteroidessp.UW与治疗反应良好相关(图5a)。
为了建立VKH肠道的标记微生物,分析了55名VKH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的数据。最后选择一个由40个物种组成的分类标准。AUC曲线下面积为89.16%,95%CI为83.37%-94.95%(图4b)。该分类标准也在16例VKH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中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AUC值为83.75%(95%CI:69.74%-97.76%),表明这些标记微生物可有效鉴别VKH与正常对照(图4c)。研究者提出了另一种基于37种炎症预后相关的标记微生物物种的分类标准(图5b),结果显示该分类标准能够区分预后良好的患者与复发的患者(AUC=93.65%,95%CI=86.87%-%)(图5c)。
图4.VKH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分类标准
图5.用来预测预后的标记微生物
为了研究VKH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能否促进疾病的发展,研究者将患者粪便微生物移植(FMT)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EAU)中,观察小鼠的病程变化。经过抗生素处理的B10RIII小鼠分成3组,每组3只小鼠,分别接受VKH患者,正常对照粪便菌群和PBS对照。首先对抗生素处理的小鼠粪便样本和人类粪便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Shannon多样性指数(图6a)和PCoA分析(图6b)显示,经抗生素处理的小鼠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极低,且与人类粪便有明显的不同。EAU在接受VKH患者粪便菌群的小鼠中成功出现,临床表现有结膜充血、睫状充血、角膜水肿、虹膜后粘连、前房闪辉和细胞(临床评分:3.5~5)(图6c)。而在对照组(临床评分:0~1.5)和PBS组(临床评分:0~0.5)中只有1个出现了结膜充血的表现(图6e)。组织学分析显示在接受VKH组小鼠眼部有严重的葡萄膜炎症状,表现为视网膜结构破坏,如严重的视网膜皱褶和脱离,视网膜及脉络膜上有炎性细胞渗出,以及视网膜血管炎(组织学评分:2到4)(图6d)。而对照组(图6f)和PBS处理组(图6h)没有或很少观察到视网膜结构的异常(组织学得分:0到1)。因此临床和组织学结果均显示VKH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和PBS组(图6i-j)。
图6.VKH患者粪便菌群移植对EAU严重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活动性VKH患者以及不同肠型VKH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这些改变在免疫抑制治疗后可以部分恢复。肠道菌群的差异与疾病易感基因型有关。微生物相关基因谱可用于区分VKH患者与对照组,也可用于预测治疗反应。此外,动物实验表明,肠道微生物组成可能是该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Alteredgutmicrobi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