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母婴密码益生菌免疫力肠道的守护神

母婴密码益生菌免疫力肠道的守护神



酚酞片副作用太大,我国停止对酚酞片及酚酞含片的生产和使用

发布时间:01-:21

酚酞片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药物,常用来治疗慢性便秘,也是被人很多人都认为很好用的药物。但是1月14日,国家药监局表示酚酞片存在很大的不良反应,甚至利大于弊,因此决定停止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图源来自网络

一、酚酞片为什么被停用?副作用太大,还会致癌

酚酞片又被称为果导片,是一种刺激性泻药,主要用于习惯性、顽固性便秘。这种治疗便秘的效果疗效非常好,但是使用者会出现很多的副作用反应,例如皮疹、瘙痒、药疹、灼痛等。与此同时,如果病人长期滥用或者使用药物过量,还会造成电解质紊乱,从而出现倦怠无力、神志不清、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情况。

除此之外,病人长期使用酚酞片,还会对此药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也就是说病人一旦停下服用这种药物,不但不会缓解便秘,还会加重便秘,引起肠道紊乱,还会影响血糖和血钾的水平。

此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做过一项实验,酚酞可诱发小鼠肿瘤,具有一定的致癌性,人体也曾出现肠癌个案。美国在年就将酚酞列为有安全疑虑的药物,年正式公告禁止,原产的德国也已经全面禁用,随后多个国家陆续禁止酚酞的生产和使用,我国如今也采取了了强制措施控制风险。

二、酚酞片不能用,3大药物可作为替代品

现在酚酞片不能用了,但是便秘的情况仍在,还是想用药进行解决,那么可以用什么药作为酚酞片的替代品呢?

1、比沙可啶

比沙可啶和酚酞片的原理类似,同样是作用于肠神经的刺激性泻药,其作用是增强肠道的动力,刺激肠道分泌[2]。但是比沙可啶和所有刺激性的泻药一样,只能短期内进行服用,不建议长期使用或者超量失明,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2、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是一种渗透性的泻药,在口服后,药物不会被肠道吸收和代谢,而是会形成高渗状态,帮助粪便吸收水分,并且刺激肠道的蠕动,以帮助粪便的排出[2]。聚乙二醇含钠量低,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像刺激性泻药那样,会引起肠道净离子的吸收或丢失,因此不良反应少,适合轻度和中度的便秘患者进行使用。

3、栓剂药物

和多数治疗便秘的药物用口服不同,栓剂药物一般是肛内给药,药物可以直接润滑和刺激肠壁,同时软化粪便,帮助粪便排出,适合粪便干结难以排出的便秘患者,但一般只能临时使用[2]。

三、便秘别总靠吃药解决,生活调理也得注意

很多人觉得自己便秘了就直接吃药,其实生活上的调理可能更重要。

1、食疗

便秘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调节,少吃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大鱼大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每日摄入膳食纤维的推荐量为25-35g,还有多喝水,每日应至少饮水1.5-2L[3]。

2、多运动

缺乏运动是很多人患上便秘的原因,长期久坐不动,会使得肠道蠕动减慢,增加排便难度,而运动可以加快肠道蠕动,对排便有益,所以想要解决便秘,多运动也是很重要的一项。

3、改善如厕习惯

建立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对缓解便秘很有益,结肠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早上起床和饭后,建议便秘患者在早上起床或者是饭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在排便时候应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避免看书看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便秘是一件让人很苦恼的事情,但其实很多人的便秘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调理得到改善甚至是解决的,一味地用药而从来不调理生活,便秘反复的找上门也不奇怪了。

益生菌KO酚酞片

选择益生菌一定要注意:

1、菌群数量

2、耐人体消化液和酸性腐蚀

3、存活环境

益生菌主要作用

便秘.腹泻——母婴密码益生菌

1.改善腹泻

饮食习惯不良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导致腹泻。补充益生菌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及恢复正常的肠道pH值,缓解腹泻症状。

2.改善便秘

双歧杆菌将糖分解后生成乳酸和醋酸,使肠道呈酸性,抑制有害菌在肠道内的繁殖,促进肠道蠕动,起到缓解便秘的作用。

3.改善消化不良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消化酶的分泌,帮助人体消化、吸收。

4.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体内的有益菌,从而打破菌群平衡,引起一系列继发症状。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恢复体内菌群平衡。

注意:服用抗生素后,应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益生菌为宜。

5.缓解不耐乳糖症状

乳杆菌可帮助人体分解乳糖,缓解腹泻、胀气等不适症状,可与牛奶同食。

6.增强人体免疫力

人体肠道内存在着非常发达的免疫系统。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肠道内的免疫机能,将过低或过高的免疫活性调节正常状态。益生菌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也有助于缓解过敏反应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近些年来,孩子过敏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经常会听到很多人吐槽,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矫情,动不动就出现湿疹,过敏等症状。

在医学上,关于过敏的定义是这样的:当人体免疫系统对来自空气、水源、接触物或事物中的无害物质出现过度反应时,就认为人体出现了过敏。

过敏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过度反应。

过敏免疫力低下——母婴密码益生菌

过敏主要出现在免疫系统不成熟的婴儿或免疫系统受破坏后的人身上。孩子刚出生,免疫系统几乎是零。在免疫系统没发育成熟以前,孩子很容易受到过敏的困扰。而免疫系统的成熟依赖于“细菌”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刺激,这种刺激从生产过程就应开始,宝宝出生后应快速跟进,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有菌喂养过程,不仅启动而且奠定正常免疫的基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量接触细菌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但现在孩子所接触的东西往往过于干净,或过早添加食物扰乱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过敏随之产生。

导致孩子出现过敏的主要还是“人为”因素

虽然自然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过敏出现的重要因素,但是过敏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养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1、过早添加配方奶

现在很多家庭会在给孩子喂养母乳的同时,给孩子添加配方奶,但过早添加配方奶会破坏宝宝的免疫系统,因为宝宝刚刚出生,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还没有建立,此时添加配方奶粉属于异性蛋白,而肠道内还没有产生消化这种异性蛋白的酶,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就可能将这种异性蛋白视为很危险的“异己”成分,产生过激反应,这种过激反应就是过敏。

2、大量消毒剂的使用

很多父母认为细菌是敌人,把细菌灭得越彻底,人体就越健康。所以家里大量使用消毒剂,消毒宝宝的用品、消毒宝宝的身体,结果导致宝宝周围的环境过于干净,不仅有害的病菌没有了,有益的细菌也被杀死了。宝宝接触不到细菌,肠道内的菌群就很难建立,这就直接导致肠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身体免疫功能的发育,进而导致过敏的出现。

3、抗生素的过量使用

抗生素是一个盲人杀手,它同样不分好坏,把细菌统统杀掉。如果过量使用抗生素,同样会破坏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成熟。

过敏反应重在预防

研究表明,儿童期过敏的孩子,随着免疫系统的逐渐完善,2/3的人其过敏症状会消失,但也有1/3的孩子的免疫系统无法达到正常的状态,过敏可能会伴随他一生,这对孩子,生存和生活质量都会有一定影响。任何治疗过敏的药物都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治愈”过敏,所以消除过敏的重点还在于预防。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的免疫系统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

坚持母乳喂养,保证孩子正常菌群的建立;让孩子和细菌和平共处;同时适当给孩子补充益生菌,扭转过敏体质。益生菌可抑制呼吸道特异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同时,益生菌可对抗多种细菌和病毒,起到调节体内菌群、排除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等重要功能,还可促进细胞分裂修复受损粘膜,大大减少呼吸道感染几率,避免炎症发生。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守门户,是跟各类病毒菌打仗的,这些病毒菌不仅来自体外,人体自身每天也产生大量病菌。一但免疫力下降,人体防守门户大开,各类疾病就会蜂拥而至,所以免疫力高了才可以抵御所有疾病!

后来人们发现,益生菌竟然可以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与益生菌究竟是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首先,在人体的肠道内栖息着上百种,上百兆个肠内细菌,这些细菌形成了肠内菌群。在这肠内菌群之中除了对身体有益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外还混杂了对身体有害的细菌。

......................................................

另外,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就是肠道!所以免疫力的强弱,是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的!特别是肠道中的细菌,与肠道的免疫能力关系更是巨大!

......................................................

益生菌能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促进肠道运动,从而提高肠道机能,改善肠道微生态状况的有益菌。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肠道内的免疫机能,将过低或过高的免疫活性调节至正常状态。

在人体中,有着正常菌群数量有万亿个,是人体体细胞的10倍。平均重约1.5千克,相当于肝脏的重量。这些菌群主要分布于肠道、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中,大多定植肠道。

科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大鼠完全无菌,结果发现它们的生理功能发生巨大改变:比如盲肠肌壁变薄,小肠微绒毛更细长、胸腺中淋巴细胞更少。这显然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的肠道菌群需要尽可能多的多样性!

......................................................

肠道菌群完善,肠道才能健康,只有肠道健康了,免疫力才会高!这也是肠道菌群和免疫力之间的关系!除了是必需品,要维持人体健康,菌群的种类也不能少。

儿童首选益生菌——母婴密码

小孩子的健康和快速成长依赖肠道的消化吸收,肠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累及小儿的生长和健康。而发育未全的小儿肠道极易受到抗生素的破坏。

如果孩子经常腹泻或出现湿疹、喂养不耐受、体弱、易感冒、缺钙、头发黄、生长发育不良等症状,说明宝宝可能是因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肠内有益菌已失去优势地位,从而导致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在肠内泛滥,引起腹泻。

儿科专家研究发现:经常腹泻的患儿肠道内络酸梭菌、双歧杆菌明显减少。严重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婴幼儿肠道功能紊乱、厌食、消化吸收不良及免疫失调,这些因素必然造成小儿慢性腹泻、体弱、缺钙、生长不良,而免疫失调将造成孩子过敏、湿疹,且非常难治。

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婴幼儿脑部发育与身体保护力研讨会”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中心儿科教授JonAVanderhllf强调:拥有良好的肠道功能对宝宝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宝宝只有肠好,才能身体好

父母必须认识到,肠好的关键之一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证实:络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TBC可增强吞噬细胞活性,明显提高免疫力。

络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制剂可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肠功能,有益于小儿腹泻。

小儿慢性腹泻如何防治?

因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和其他并发症,病情较为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衡。

2.预防和治疗脱水。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全世界每年因腹泻造成万婴幼儿死亡,其原因之一是治疗不当造成脱水引起的。

对轻、中度腹泻患儿,腹泻不久尚未发生脱水时,就要口服补液盐,可少量多饮,防止脱水、酸中毒发生。

对重度患者,已出现脱水、酸中毒的患儿及时静脉补液。

3.药物治疗

应用益生菌制剂和蒙脱石散类药物。

益生菌治疗儿童腹泻,平均能缩短腹泻病程7-42小时,能快速恢复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

抗菌药应慎用。

如需服用抗菌类药物,口服抗菌药后间隔2小时必须服用益生菌制剂,消除抗菌药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益生菌能帮助人体在肠道产出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素,并且能促进钙、锌、铁的吸收。

营养治疗。此类患儿多有营养障碍,营养治疗是必须的治疗措施。

A.继续母乳喂养;

B.人工喂养者调整饮食,由少到多;

C.去乳糖饮食:此类患儿大多对乳糖不耐受;

D.静脉营养:少数严重病例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

如何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

只要连续应用抗菌药,如治疗小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预防术后感染等都有可能造成抗生素导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衡性腹泻。病因是抗菌药的广谱杀菌性,破坏了小儿肠道菌群平衡,且抗菌药可直接损伤肠粘膜。

1.对于应用抗生素治疗时。

因没有联用益生菌,造成肠道菌群平衡破坏,出现抗生素致菌群失调性腹泻,切忌再用抗生素治疗腹泻,否则不仅无效,反而会加重病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演化成慢性腹泻,甚至造成死亡。

2.此时,应迅速服用益生菌制剂。

对抗生素导致的小儿菌群失调有益。不仅能有效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继发性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和肠易激综合症)。

3.边抗边调。

在治疗小儿肺炎的同时与抗菌药间隔2小时使用益生菌,边抗边调,不仅能预防腹泻发生,还能增强患儿体质,缩短患病周期。在停用抗菌药后,继续服用益生菌7天作用,抗后再调,能彻底恢复肠道菌群平衡,避免留下肠功能紊乱的祸根。

买益生菌的有两类人:

“我先买1盒,见效了再买”!

“我买10盒,和家人一起吃”!!

于是……

买了1盒的客人吃完就说:“又没用。幸亏自己买了一盒!”

而买了10盒的客人却不停赞:“难怪都说益生菌好呢,才吃了4个月,肠胃越来越好,抵抗力也提高了不少。”

有很多朋友吃益生菌,但是时常很疑惑,益生菌要吃多久呢?

想要知道益生菌要吃多久,就要知道益生菌在体内是怎样的渐变过程。今天小编带着大家看看服用益生菌到不同阶段时对肠道的影响。同时也为您解密益生菌该服用多久的问题。

服用益生菌1—4周

竞争期

在开始服用益生菌的1-4周内,益生菌会和肠道内已经存在的有害菌及中性菌展开竞争,包括竞争营养、竞争生存空间、竞争能在肠道壁上附着的位置。这也是细菌们在肠道里战争的惨烈阶段,赫氏消亡反应也会发生在这一阶段。有害菌死亡时会释放大量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抑制益生菌生长及对人体造成不适,益生菌也会释放大量细菌素(bacteriocin)和各种有机酸来消灭有害菌。双方的死亡量都较大。

服用益生菌4—8周

优势期

由于坚持服用益生菌,这相当于在战争中不断补充援军,在4-8周这个阶段,益生菌会逐渐占领上风,这时肠道内的有害菌数量已经低于益生菌,有害菌释放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的量也被大大减低,同时外来的益生菌也会帮助体内原有的有益菌生长起来,和体内原有的有益菌进行协同作用,维护肠道健康。所以这个时候人体会开始感受到病症的改善。

服用益生菌8—12周

巩固期

坚持服用益生菌,益生菌和体内原有有益菌一起协同作用,在肠道内的比例越来越高,有害菌的比例越来越低。人体对病症的改善的感觉也可能越来越明显,但这时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害菌的生存力也是极其顽强的。研究显示,大部分肠道有害菌都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耐胆汁和酶解的特性。

服用益生菌12周以上

稳定

当益生菌在体内占有足够优势后,各种益生菌带来的正面效果才会逐渐体现出来。

为了巩固这一效果,防止体内的有害菌(有害菌很难被完全杀死,多数处于休眠状态)卷土重来,健康专家建议在服用过12周的益生菌之后,可以将益生菌摄入量减到一半(其实不减半对身体不可能有坏处,只是要花更多的钱了),用来巩固益生菌的效果,一直坚持到半年,然后可停用。对大多数人来讲,停用后,这一最优化的效果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大约半年到一年。但由于生活、饮食习惯等各种原因,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较容易使肠道菌群不能到达最佳状态,就需要阶段性的补充益生菌。

所以,服用益生菌的大宝宝和小宝宝们,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至少需要坚持三个月哦!

温馨提醒:益生菌不是抗生素,也不是特效药,给它一点时间,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by/1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