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儿童功能性便秘

儿童功能性便秘



一.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遗传易感性、膳食纤维摄人不足、饮水不足、缺芝运动等。

二.儿童功能性便秘按结肠动力学发病机制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1)慢传输型便秘:近端结肠各节段传输功能减弱;(2)出口梗阻型便秘:肛门直肠区域存在动力异常;(3)混合型便秘:同时存在结肠传输障碍和出口动力异常。

三诊断标准:对于4岁婴幼儿,至少符合以下2项条件,病程持续1个月:(1)排便次数为每周2次或更少;(2)有粪便过度潴留史;(3)有排便疼痛或排干硬粪便史;(4)有排粗大粪便史;(5)直肠内存在大团粪块。对学会如厕排便的儿童,增加以下适用条件:(1)出现排便失禁至少每周1次;(2)有排粗大粪便史,甚至可造成抽水马桶堵塞。对于4岁患儿,在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前提下,符合以下2项或以上条件,症状出现至少每周1次,持续至少1个月:(1)排便次数为每周2次或更少;(2)排便失禁至少每周1次;(3)有过粪便潴留的被动姿势或过度忍受粪便潴留的病史;(4)有排便疼痛或排干硬粪便的病史;(5)直肠中存在大团粪块;(6)有排粗大粪便史甚至可造成抽水马桶堵塞;经过适度的评价,症状不能完全用其他疾病情况来解释。

四.治疗:对婴幼儿来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及时改善便秘症状,症状持续的时间越短,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越高,且功能性便秘是一种需要长期、规范治疗的疾病,儿童功能性便秘药物治疗过程分为解除粪便嵌塞及维持治疗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治疗时间约1周,除了服容积性泻剂或渗透性泻剂,还可配合软化剂或润滑剂,例如开塞露刺激结肠收缩并软化粪便,以解除粪便嵌塞,咸轻患儿对于排便的恐惧心理。患儿解除粪便嵌塞后就进人第二阶段维持治疗,需注意所有的渗透性泻剂治疗过程中都不应突然停用,而是有效维持治疗后再逐渐减量,纸持时间一般需2个月,且剂量及疗程均强调不体化。

(一)常规治疗

1.合理饮食:饮食结构的调整是便秘治疗的基础。2.足量饮水和适量运动:针对便秘患儿应强调足量饮水,正常儿童每日所需水量为1岁~ml/kg、1~4岁~ml/kg、4~7岁90~ml/kg、7~13岁70~85ml/kg、13岁50~60ml/kg[,并随季节、气温及运动量适度调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幼儿每日应保持1h以上适量运动。3.行为训练:排便习惯训练一般在餐后30~60min,因很多孩子要上学,建议晚餐后,每5~10min比较适宜。一般经过1周左右的训练,大多能按要求定时排便。排便训练开始的时间为27月龄,并要在解除排便疼痛后开始。4.药物治疗:主要为缓泻剂,口服缓泻剂包括容积性泻剂(小麦纤维素颗粒)、渗透性泻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和刺激性泻剂(番泻叶)。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服用后在小肠内不被吸收,以原形形式到达结肠,被肠道内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分解为醋酸、乳酸等有机酸,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升高,水分增加,使粪便软化,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5.微生态制剂: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影响肠道活性物质和肠道微环境进一步影响肠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zjgr.com/jbby/1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