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肠菌群失调 > 疾病病因 > 婴幼儿腹泻之6种病因鉴别
婴幼儿腹泻之6种病因鉴别
当婴儿出现腹泻时,不要仅仅盯住止泻药,换了一种又一种,药吃了一大堆,不但白白花钱,孩子还受罪。腹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很快消瘦下去,出现营养不良、抵抗力减低,易患其他病。由此可见,腹泻的病因鉴别,针对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消化不良性腹泻
消化不良性腹泻不应该单纯服用止泻药,对食物消化不了,对药物吸收也同样不好,治疗、护理应该以助消化为主,调整饮食结构。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症状: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又称发酵性消化不良。为进食淀粉、糖类食品过多而引起。粪便量多成堆状或糊状,伴有很多泡沫,有酸臭味,颜色黄绿,一日数次,并且多伴有腹胀、肛门排气多等现象。
参考措施:患儿应少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饮水,以减轻肠道负担。同时可选服食母生、胰淀粉酶、多酶片,以助消化,一般在1~2天内即可恢复。
蛋白质消化不良
症状:由于过量摄入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质所致。大便次数不多,呈黄褐色稀水便,有奇特的臭鸡蛋气味,或伴有腹胀、恶心、呕吐。
参考措施:患儿必须控制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多吃蔬菜及菜汤,同时吃些山楂片,或将鸡内金焙干研末吞服,还可服用胃蛋白酶、多酶片等助消化的药物。
脂肪消化不良
症状:脂肪消化不良,又称脂肪泻,是过食油类食物所致。大便次数不多,颜色灰白,形状稀如粥,带泡沫,含有较多的奶瓣,甚至外观呈油乳糜状,粘在手上有油腻之感。
参考措施:患儿必须吃得清淡,减少油脂食物的摄入,以帮助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倘若因母乳喂养引起的腹泻,而小儿生长发育并未受到影响,则喂乳可照常,待宝宝添加辅食后腹泻会自然好转。
肠道菌群失调
症状:在人体的肠道里,至少有多种菌,它们中间90%以上是“常住户”,其余的则是“过路者”,一旦它们的比例、种类、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可能表现出腹泻、腹胀、产气或者便秘等症状。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统,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坏,出现肠道菌群失调。
参考措施:单用止泻药是无效的,应该服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使肠道恢复正常菌群结构。
乳糖不耐受症
症状:不少宝宝吃了个冰激淋,或喝了一杯牛奶,就会发生腹泻、胃胀、痛性痉挛等症状,这就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现。乳糖不耐受症的原因是身体内缺乏乳糖酶,肠道中的乳糖就得不到分解,结果这些乳糖就会发酵,产生气体或导致腹泻。
参考措施:可到超市购买专为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生产的低乳糖或无乳糖奶制品。
细菌感染性腹泻
症状:当宝宝患感染性腹泻时,大便多见黏液样、脓性、带血、绿色稀水样。大便常规检查多有异常,如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宝宝可有发热、精神差、呕吐、纳差等症状。
参考措施: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同时使用止泻药。
病毒感染性腹泻
症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就是秋季腹泻。多发于秋末冬初季节,宝宝可有发热,大便常规可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大便可成绿色、淡黄色、白色稀水样、蛋花汤样、稀米汤样。大便以水为主,可迅速丢失大量水分,短期出现脱水症状。
参考措施:目前缺乏有效抵抗肠道病毒的药物,单纯服用止泻药,难以有效控制腹泻,还可能增加肠道负担,表现为吃药拉药,这说明肠道根本就不吸收药了。治疗的关键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可吃肠道黏膜保护剂。
蛔虫性腹泻
症状:蛔虫分泌的毒素或死亡虫体崩解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强或肠黏膜水肿所引起。多发生于2~5岁小儿,每日稀泻2~4次,多为水样或不消化的食物残渣,伴阵发生脐周轻度疼痛,做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
参考措施:治疗原则为驱蛔止泻,蛔除泻自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